電影訊息
黑書--Black Book

黑皮书/惊惧黑书/黑色名册

7.7 / 80,589人    145分鐘

導演: 保羅范赫文
編劇: 保羅范赫文
演員: 卡莉絲范荷登 沙巴斯帝安庫克 桑霍夫曼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豆瓣游魚

2009-05-02 09:50:49

我從沒想過,有一天我會害怕解放


什麼時候,勝利的消息卻會讓你心神不寧呢?

愛麗絲和蒙茨躲在船上聽到收音機中傳來德軍宣佈投降的消息,這長久企盼的時刻的到來本應是歡欣鼓舞的,但卻突然變得凝重,愛麗絲脫口而出:我從沒想過,有一天我會害怕解放。我們可否能夠想像這樣一個時刻?

在這一刻,我們開始產生了荒誕感,在這一刻,對、錯開始變得模糊,在這一刻,我們開始重新認識這個世界,在這一刻,電影不再只是電影。

對導演來說,這本來只是部電影,娛樂片。電影天生就被分類,這個我們不能不承認。簡單來說,商業片注重橋段和高潮的設計,注重情節,而藝術片恰恰要淡化情節、刻意隱藏高潮,把關注點集於人的內心。商業片要調動你的情緒,而藝術片要打動你的心。兩種不同的目的決定了兩種不同的拍攝手法,目的決定了內容也決定了形式。同一個導演不是不能二者兼修,史匹柏拍聖戰奇兵和大白鯊,再叫座也只是成功的商業大導,而辛德勒的名單卻完全是另外一種拍法。但不是每個導演都有這個能力,或者說都願意這樣去做。范霍文在本片中較為收斂但舉手投足依然是自己的套路,所以對於本片不必評價過高。是不錯的娛樂片。

網上一迭聲的稱讚編劇,貶抑導演,其實細看下來,情節老套、懸念不足,前半部是色戒,後半部是無間道。而當那個老律師一臉喜色的拿出德軍指揮部建築圖時,我分明看到了越獄中的麥可在偷笑。整部片子印象較深的是二戰時敵占區那種氣氛的營造,在這一點上本片較為成功,而且風格比較統一,這應該是導演的功力。至於演員,不妨多讚一個,她/他們值得。

但即便如此我們還是能看得出來創作人員的良苦用心。導演顯然不只想講一個好故事,他還想要反思。影片中不時出現的荷蘭人對猶太人的不屑;那一句振聾發聵的「我從沒想過,有一天我會害怕解放」;那個堪稱黑色幽默的對蒙茨行刑的場面;戰爭勝利後充塞各處的暴徒與對待奸細的殘暴,隱隱與德軍治下的秩序、優雅形成對照(當然德軍在優雅中殘酷,在秩序中暴虐);結尾處愛麗絲與家人步入農莊,封閉的莊園戒備森嚴,武裝人員四處巡視,遠處傳來隱約的戰鬥警報聲,大門緩緩關閉;甚至直接借愛麗絲之口說出「這什麼時候是個頭啊」!但這些隻言片語很快淹沒在了情節和場景之中。

一部號稱籌備了近二十年的電影,我們姑且相信其誠意。即便這種蜻蜓點水式的反思、略顯牽強的說辭,我們還是能看出其整體思想傾向,他們反思的是戰爭本身,反思的是人性本身,是戰爭的殘酷和非人化,人在戰爭中命運的卑微與無常。對交戰方來說戰爭有勝負,對人來說戰爭中的每一個人都是失敗者。戰爭是開往墓地的靈車。

反觀國內,這才是最悲哀的。面對戰爭,我們除了憤怒、自強、寬恕之外還剩下什麼呢?不知如何反思的結果就是價值觀的混亂和信仰的迷失。也許,可悲的不是不會反思,畢竟,我們有《鬼子來了》,可悲的也許是我們不能容忍這樣的反思。是官方不容忍還是民眾不接受呢?後者更令人絕望。

想起多年前看韋君宜晚年回憶錄《思痛錄》中的一段話:入黨之後,卻發現常常要在做黨員和做一個好人之間掙扎。這個世界有善惡,有是非,但往往並不是像我們想像的那樣簡單,也許只有神才能判斷,但神祇是默默注視,什麼也不說。

讓我們回到人間,永遠記住那個場景:帥小伙載愛麗絲去見律師,坐在後車座上穿街而過,荷槍實彈的黨衛軍吹起了口哨,愛麗絲撩起裙擺,……那一刻世界回歸了正常,人重新變回為人,那一剎那我們理解了上帝為何要造人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