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囍宴--The Wedding Banquet

喜宴/TheWeddingBanquet

7.7 / 12,237人    106分鐘

導演: 李安
編劇: 李安 馮光遠
演員: 郎雄 趙文瑄 金素梅 歸亞蕾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已註銷]

2009-05-08 00:49:19

既已成宴,雲胡不喜


既已成宴,雲胡不喜?可與這場鬧劇休戚相關的人,又有誰真正歡喜?
隨劇中人笑了又笑,最後卻是無奈,不知當用如何表情面對這各懷苦衷的五人。
偉同假戲真做,只餘焦頭爛額;賽門隱忍到最後換來愛人無意識的背叛;葳葳得了綠卡添了拖累;母親忍住痛苦瞞著父親;父親卻為了抱孫子瞞住了所有人。(orz 有爹腹黑如此,夫復何求?)
或許高興過的,是參加喜宴的眾來賓,是親愛的王處長,是老陳,是小羅……他們湊了份子來吃喝這一場,便有權利也有義務似的折騰一番。這是「看戲」、「做戲」的國民性,也誠如片中所言,是五千年性壓抑的結果。
平日裡一派祥和恬淡溫良恭儉讓,當然需要合理的出口,適時將壓抑已久的本能加倍奉還。其浩浩然湯湯然之勢,不啻洪水猛獸。
喜宴,原是讓「他們」去喜,我們只花錢出力強作笑顏的擺好宴便是。
可一餐的暴飲暴食,一天的狂呼起鬨,一宵的宿醉未醒,究竟何樂之有?
退一步講,「他們」喜了一瞬又能怎樣?
想起陳綺貞同學的《十八相送》里,女子說,他們說我們不般配,分手吧。男的便問,「他們」是誰。女子答,「他們」就是「他們」,分手吧。
他們就是他們,始終不遠不近的跟隨。
我們成全了「他們」,獨獨不肯放過自己。
何必苦苦相逼?何必將力氣全用在勉力維繫這形式大於內容的流俗?
誰有勇氣打破?
最後二老登機前安檢時,雙手高舉,如同向整個傳統流俗的妥協。如同所有人向所有人的妥協。

我們高興。
因為我們已獲得了塵世間最完滿的幸福,「他們」所認為,所希望看到的幸福。
憑什麼還不高興?
既已成宴,雲胡不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