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Departures

入殓师/礼仪师之奏鸣曲(港)/礼仪师(台)

8 / 55,616人    130分鐘

導演: 瀧田洋二郎
演員: 本木雅弘 廣末涼子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莫斯科騾子

2009-05-09 18:48:23

我們需要真正感受生活 珍惜身邊的人


    其實之前一直對這個喪葬行業不是很了解,看這部影片拋去他是奧斯卡最佳外語片這個頭銜不說,更主要的是想要了解下這個特殊行業在日本是怎麼樣的一個狀況。記得前年我小叔去世的時候,他最後的一程是表哥陪他走完的(包括後面的身體的清潔過程,這一點好像都是由直系親屬來完成的)。而當看到日本在這方面已經發展出一個相關產業的時候還是有點震驚的,畢竟同屬於亞洲國家,在同一個文化傳承的方面上,日本的確是做的不錯,像有些文化我們國內可能已經失傳了,而在現代經濟實力超級強大,電器機械自動化高級發達的日本卻能保持下來實屬不易。
    電影中對於這個職業的描寫是通過本木雅弘扮演的小林大悟因為在東京的樂團解散,而不得不回到鄉下找工作來展開的,電影中入殮師的工作內容被導演拍的很唯美,配合電影中的配樂,整個過程就像是一副畫卷一般細膩,溫柔。彷彿死者只是睡著了一樣,電影中有幾個細節值得一提:1)其中有段小林回憶兒時記憶的片段,畫面中一家3口在小河邊採集石頭,而小林對於父親的臉龐卻是全然模糊的。那個大小石頭的互贈,像是一種彼此之間的約定,一種父親對於兒子每年會贈送一顆石頭直到兒子長大的約定。而後當父親因為移情離開了小林和他媽媽,這對於小林來說約定就整個破滅了,因此那個約定的夜晚父親的臉龐也變得不再真實,約定是虛幻的,因此父親的臉龐也是虛幻的,而當若干年不再聯繫的父親的死訊傳來時,小林不想見到父親最後一面也在情理之中。當最終幫父親做入殮工作的過程中,打開父親緊緊攥握的手,從中落下那顆約定的小石頭時,整個電影的煽情到了頂峰,父親原來從來沒有忘記過自己的約定,雖然一直不再回家(後面交代其實父親一直是一個人過的,並沒有再重新組建新的家庭,最後死時留下的也不過是一手提箱的衣物罷了),可是他一定都記得和兒子在那天晚上的那個約定,因此致死手中都握著兒子交換給他的小石子,看到這裡我真的被感動。而父親在河邊的面容也在小林的回憶中清晰起來,那個晚上慈祥的父親,跟自己約定的父親此刻卻躺在自己面前了。(雖然這個伏筆我已從日本人管用的拍攝手法中已猜到,像情書中那本借書卡背面的畫像,也是在最後一刻才揭露整個感情)而最終自己與父親約定的小石頭,小林把他握在手中放到了妻子懷有身孕的腹前,像是一種新的約定,一種小林與未出事的寶寶之間的約定,我想他是想向妻兒保證他決定不會離開他們母子倆,畫面中關照下的一家人畫面很是煽情,而在這個完美的結局中電影也結束了。2)洗澡堂的女老闆,這個角色是整個電影中比較溫暖的一個角色,為人親善,和藹可請,總覺得這樣的大嬸在誰的生活中都會出現一個,總是熱心腸。而她最後的意外過世我實屬意外,可能這個橋段是用來溝通小林和廣末涼子扮演的妻子以及老闆娘兒子之間的隔閡而設立的吧。當小林認真仔細的為她做完入殮前的工作後,又仔細的為她帶上了平時工作中一直帶著的毛巾時,我心裡還是湧起一種抽動,這個細節真的在平常中最能打動人的內心。而兒時的朋友以及妻子在這次入殮工作後也終於認可了小林這種特殊的工作內容。最後在火化前一刻,老闆娘好朋友前的一句簡單的對白也挺感人的:辛苦了,我們晚點再見吧! 很平常的一句話,而也很感人。老闆娘這個年紀完全可以不用在開這個澡堂的,兒子也勸他把澡堂拆掉了蓋公寓,可是她卻覺得這樣做太自私了,沒有了澡堂,小鎮上的人會覺得不方便的,會覺得少了些什麼,因此她才決定在身體還能幹得動的時候能開多久開多久。
    這又讓我突然讓我想起了現在浮躁的社會,大家都急功近利,有誰還在認真的生活呢?有誰還曾主動關心過周圍身邊的人呢?記得小時候我家還是平房的時候,每天晚上都會有很多小夥伴一起玩兒,一到吃飯時間各家家長都會出來叫自己的孩子回家吃飯,這個記憶我想80後應該都有過,可是隨著城市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大樓蓋起來,人之間的感情也越來越冷漠了,記得以前家裡沒有大人時,我可以有很多鄰居家去串門吃飯玩兒,而且大家都能彼此照顧,可現在住進了樓房,公寓,大家彼此的心也想住了進去,中間隔閡著一道道防盜門,防盜窗,平時見面打個招呼,回家之後一道門關上了所有。什麼時候這些東西開始出現在了記憶中呢?扯遠了。。
    總的來說入殮師是一很不錯的溫情電影,不僅僅是在講訴入殮這個過程,更多的是通過入殮師這個特殊的職業來講訴一種人與人之間的感情,生者與死者,兒子於父親,妻子與丈夫,以及朋友之間感情。也許我們看完電影后應該真正的考慮怎麼真真的生活,好好善待自己至親的人,父母,朋友,愛人。以及珍惜眼前的一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