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夢裡夢外

2009-05-15 03:47:47

春風化雨是一種妄想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前兩天趁著給學生看《死亡詩社》的同時,又把這部喜歡至極的影片從頭到尾看了一遍。當看到Keating那獨特新穎的教學方式,當聽到他充滿激情地朗誦那些耳熟能詳的詩句的時候,我不禁感覺胸口有一股股熱流湧過,我知道,那是已經被我深埋在心底的對於教書的熱情和理想。當我還在讀研,夢想著成為一名優秀的,受學生喜愛的大學老師的時候,那種激情曾經充溢著我的胸膛。而在走上教師崗位將近一年之際,我卻發現這種激情似乎已經銷聲匿跡,只是在觀看這部影片的時候被偷偷喚起。
幾年前,當我還是一名大學生的時候,我們的外教給我們看了這部電影——The Dead Poet’s Society,有兩種中文翻譯,其一為「死亡詩社」,其二為「春風化雨」。個人認為後者更符合影片的內容和主旨,而前者聽起來則像是一部驚悚片。
做學生的時候看這部電影,是站在學生的角度去看的。那時覺得,像Keating這樣充滿激情的老師真是好啊,更難能可貴的是,他能與學生打成一片,卻又能讓學生從心底里生出敬佩。激情,是教授文學課最需要的一個品質,尤其是教授詩歌的時候,因為詩歌本身就是一種對於激情的表達,因為有激情,才會有詩歌。
而如今,當我真正成為一名大學老師的時候,再回過頭來看這部電影,感覺已經大不一樣了。現在再去看《死亡詩社》的時候,我心裡一直在悄悄地感嘆:我要是能成為這樣的老師那該多好,我要是能把課上得這樣生動那該多好!可是看到最後,當我看到Neil自殺,Keating也因此被學校開除的時候,我又不禁悲從中來。尤其是影片最後一幕,Keating從教室中拿走了自己的東西,正準備離開的時候,好些個學生都勇敢地站到了課桌上,嘴裡念著惠特曼的詩句「Oh, Captain, My Captain」向他告別的時候,我感動的淚水已經克制不住地奔湧而出, 我想,當老師當到這個份上,即使離開,心裡也應該知足了。然而,還是有相當多的學生並沒有站起來向即將離去的Keating告別,而是以冷漠的背影朝向他那依然滿含溫情的目光。
看到這裡,我不由得聯想到了自己。當老師將近一年了,從一開始的雄心勃勃,滿懷激情,到現在的灰心喪氣,甚至對上課感到厭倦,度有課之日如年的狀態,真是有一種一言難盡的悲哀。
儘管感覺到有很多學生喜歡我,喜歡我的教學方式,喜歡跟我私下裡像朋友一樣說話,尊重我,但我是一個對自己要求比較高的人,這些遠遠無法滿足我的成就感。能夠觸及我心靈的,並不是那些喜愛的、敬重的目光,而是某些冷漠的、不以為然的目光。很多時候,一開始上課時我感覺自己興緻高昂,可是上著上著我就會覺得很沒勁,很沮喪,我的精心準備並沒有得到相應的回應,我感覺自己就是在講台上唱獨角戲,自己演,自己欣賞,真有說不出的挫敗感。
當然,眾口難調,有喜歡你的學生,就必然有不喜歡你的學生,就像影片中的Keating老師一樣。這個道理我懂,但碰到怎麼說都無動於衷的學生,還是會很難過。
有時候真的感覺有些學生已經無可救藥,他們自己已經放棄了自己,那麼老師的話還有什麼用呢?你想對他們負責,對他們盡心盡力,可是有些學生還不領情,那你又能怎麼樣呢?況且,老師的作用有多大呢?老師真的可以傳道授業解惑嗎?也許授業解惑並不難,難就難再傳道吧?要給學生灌輸怎麼樣的思想、怎麼樣的世界觀人生觀才算是正確,才會對他們有好處呢?這些問題,我真的連自己都回答不出來。
人人都說教師是一項崇高的職業,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也正因為如此,教師也是一項風險性極高的職業,因為他導向的是人類的靈魂。或許這樣說太誇張了,但事實確是如此。教師必須對學生負責,但是負責的結果會是怎樣的呢?也許,你真的可以培養出一大批人才,桃李滿天下;也許,你也會誤人子弟,將他們引向一條錯誤的道路也說不定呢?
像影片中的Keating老師,他向學生傳達的那種人生哲學——「把握今天,著眼當下」——就一定適合所有的學生嗎?當然不是。可以說Neil的自殺跟他不無關係,因為Neil心底對於舞台的渴望,對於表演的激情,如果沒有他這種思想的灌輸,就不會被喚醒,就不會一發而不可收拾。我想,如果沒有碰到Keating老師,Neil肯定會在他父親的安排和壓制下,順利地考上名牌大學,成為一名優秀的醫生。只不過,他的生活將會是一潭死水,不會被風吹起一絲漣漪。
當然,影片的主題是批判死板教條的教學模式,而不是追究Keating在Neil的自殺事件中的責任。
春風化雨,當今又有多少老師真正能夠對學生起到春風化雨的作用呢?
Oh, it’s so difficult to be a teacher, especially to be a good teacher!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