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星際爭霸戰--Star Trek

星际迷航/星际迷航11/星际旅行11

7.9 / 620,052人    127分鐘

導演: J.J.亞伯拉罕
編劇: 羅柏托奧契 艾力克斯寇茲曼康特
演員: 克里斯潘恩 艾瑞克巴納 柴克瑞恩杜 賽門佩吉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spencer

2009-05-16 07:11:56

淺析《星際迷航》的精神本源


5月初才在北美上映的《星際迷航》在IMDb上評分為8.5,Top 250: #64 。這個評分搞得我今天坐進電影院的時候懷著無比的崇敬,之前朋友告訴我,你要是死忠fan的話這片子能讓你高潮迭起,光是見到Spock青澀的少年模樣就會掉下淚來,看到「USS Enterprise」的標誌更會屁滾尿流了。可惜我不算是鐵桿「星fan」,沒那麼興奮。看完後覺得J.J. 亞伯拉罕剪片子確實挺牛的,鏡頭的獨特運用,光與影和麵部細節的融合都很有未來味道,片子很不錯,但是沒有不錯到上映才一個月就進了Top 250。仔細想想估計是被那幫死忠fan們一個個無理由無條件的10分給忽悠了。大片看完了,高潮餘韻中,咱還是來把嚴肅的,尋一尋《星際迷航》系列背後的精神本源。


「我們選擇登上月球。我們選擇在這個十年內就登上月球不是
因為它簡單,而恰恰是因為它的艱難。」
——約翰·F·甘迺迪

1962年9月一個陽光燦爛的日子,美國總統甘迺迪說了上面這番話,宣佈全面推動美國登月計劃,14個月之後,甘迺迪遇刺,7年之後,1969年,阿波羅11號登月成功。

同樣是在六十年代,66年,一部名為《星際迷航》的電視劇開始在美國播映,這部「觀念超前」的劇集除了打破種族、性別的歧視之外,某一集中甚至出現了兩位女性親吻的鏡頭。這樣「怪異」而又缺少動作場面的劇集只有短短三季就匆忙收場。

2009年,《星際迷航》系列的第11部電影上映,除了它前面的10部電影,它的家族裡還有7部電視劇,包括後來的trekkies(《星際迷航》死忠)們稱之為「The Original(初代)」的那部1966版《星際迷航》。

是什麼讓一個虛幻的世界存活了43年呢?是冷戰的背景與暗示?是超前的人文觀念和角色關係?是宏偉的歷史設定?是場面和動作?是投資者的大筆美元?

類似的問題也可以在700年前問出:在1299年,馬可波羅寫完他那本著名的遊記之後,到1497年葡萄牙人伽馬帶領艦隊到達中國,這198年間,是什麼讓一個虛幻的東方世界成為船長們心中的夢想與黃金之國呢?

「 宇宙,最後的邊疆。這是星艦進取號的航程。它繼續的任務,是去探索未知的新世界,找尋新的生命和新的文明,勇敢地航向前人所未至的領域。」這是每一集《星際迷航》電影和電視劇都會出現的句子,它或多或少的回答了上面的問題:探索新的邊疆,航向前人所未至的領域。這是500年前那些航海家們克服飢餓和風暴的動力,是甘迺迪決心啟動阿波羅計劃的原因,也是《星際迷航》在43年間聚集了眾多trekkies的精神核心。

進取,探索,新的邊疆,無論結果是和平還是戰爭,是掠奪還是結盟,是征服還是被征服,「探索」與「冒險」本身濃重的雄性荷爾蒙味道就讓人心潮澎湃,而《星際迷航》正誕生在上世紀那個繁榮而浮躁的六十年代:戰後嬰兒潮出生的臭小子們都到了荷爾蒙激增的時候,他們急切地想要改變這個世界,他們也最輕易地被現存的世界所利用。於是,中國有了文革,法國有了五月風暴,美國有了嬉皮士和馬丁路德金,有的事情變好了,有的事情變壞了。登月肯定算是一件好事,不過就算是阿波羅計劃,恐怕也逃脫不過浮躁與喧鬧的氣味——如果沒有蘇聯人的刺激,甘迺迪也不會腎上腺素激增想要登月。

這就是《星際迷航:初代》誕生的背景——正經點說,這是美國人在和平與繁榮中面臨內外挑戰的轉折時代。不正經點說,這是一個全世界都沉浸在雄性激素裡的時代。

《星際迷航》從上到下都烙滿了荷爾蒙過剩的印記——好吧,是激盪年代的印記。首先,它的主角艦:進取號(Enterprise 又譯「企業號」)和1960年下水的世界上第一艘核動力航母同名,這個「同名」不是它們都叫「Enterprise」,而是更加誇張——它們都叫「USS Enterprise」,「USS」是什麼意思?現實世界裡,USS是指「美國軍艦 United States Ship」,而在《星際迷航》里,它的意思是「星際聯盟軍艦 United Star Ship」。想想看,一部星際探索主題的電視劇,主角艦卻和海軍軍艦同名,毫無疑問充滿了美國大國沙文主義的暗示,充滿了攻擊性和侵略性,更讓人想起以堅船利炮來掠奪新殖民地的大航海時代。

再說說《星際迷航》的那句著名的「宇宙,最後的邊疆」,這句話耳熟嗎?熟悉甘迺迪的人都知道,甘迺迪作為美國曆史上最年輕的一位總統,施政綱領就是「新邊疆」(New Frontier),他在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上接受總統候選人提名時發表演講說道:「我們站在新邊疆上——一邊是破碎的希望與夢想,是未知的機會和危機中的信仰。另一邊是科學與太空的未知之地,是和平與戰爭的未定之數,是愚昧與偏見的未解之題,是貧窮與暴富的未平之患。」何為「新邊疆」政策?簡而言之就是:減稅、增赤字、爭霸、上月球。豬灣搞古巴沒搞定,打越南「中道崩殂」,「新邊疆」中的政策對後世影響不可謂不大,但真正實現的卻不多,「上月球」是其中一個,而這樣的「新邊疆」烙印,當然也蓋在了《星際迷航》的身上,《星際迷航》劇情的主線就是探索未知的領域,不斷開拓未知的宇宙,不斷冒險,不斷延展 「新邊疆」。

說到了「新邊疆」與《星際迷航》的關係,就更要說說冷戰在這個科幻史詩中投下的影子。我不得不很遺憾地說,在《星際迷航》這第11電影中的那個大反派,Nero,他的種族羅慕倫人在最初的設定中很有可能就代表中國人……了解過《星際迷航》背景設定的人肯定不會對此感到驚訝:既然星際聯盟和瓦肯人(就是那個尖耳朵的民族)是盟友,而羅慕倫人和瓦肯人又是同一個祖先,這種關係當然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台灣、美國、中國三者的關係……當然,說它是北韓、韓國、美國的關係也行。而《星際迷航》里另外一個大反派種族克林貢人,據稱是影射蘇聯人。更有趣的是,星際聯盟和克林貢人進行了長時間的冷戰並且劃分中立區,這毫無疑問是現實在科幻作品中的反映。

冷戰、探索、冒險、戰鬥,這些充滿了雄性味道的侵略性概念,從茹毛飲血的人類文明深處飄渺而來,深深融匯於《星際迷航》的血液之中,讓《星際迷航》變成了一部宇宙中的大航海史詩,這才是《星際迷航》的精神本源:睪丸酮和腎上腺素的大量分泌——相信我,我是嚴肅的。沒有人能夠否認雄性精神在人類探索未知領域方面——無論是在遠古時期還是在絲綢之路上,在大航海時代還是在太空梭時代 ——起到的推進器作用,無論它的本質是好鬥還是貪婪,它讓我們走到了現在。

不如就到這裡吧,不要去誇獎探索精神在歷史長河中為我們文明之船的遠航提供了怎樣的動力,也不要去慨嘆征服與戰爭的悲劇又帶給了我們怎樣的痛苦和傷痕,更不需要探討那些虛構的幻想的故事是否真的能為我們未來的「第一次接觸」提供參考,簡簡單單,坐進影院,我們只需要知道,進取號開始了新的征程(翻譯:派拉蒙開始了新的撈錢),想放鬆下刺激下,上船吧!

至於螢幕前那些trekkies,聽說他們有三種前途,第一種是成為比爾蓋茨那樣的書獃子富翁,第二種是成為NASA的書獃子科學家,第三種是成為電車上的書獃子禿頂怪蜀熟。無論如何,在電腦螢幕前的你,是不是第一次發現了原來《星際迷航》可以這麼Man呢?

Live long and prosper!





* 中文引進版「Enterprise」譯為「企業號」,在本文中我全都譯為「進取號」。
* 「Star Trek」翻譯成《星際迷航》
* 本文中甘迺迪演講部份為作者自譯。
* trekkies:《星際迷航》死忠影迷
* Live long and prosper!源自瓦肯人的致意禮節,在影片中出現過,伴隨著的是那個著名的手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