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星際爭霸戰--Star Trek

星际迷航/星际迷航11/星际旅行11

7.9 / 620,514人    127分鐘

導演: J.J.亞伯拉罕
編劇: 羅柏托奧契 艾力克斯寇茲曼康特
演員: 克里斯潘恩 艾瑞克巴納 柴克瑞恩杜 賽門佩吉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東風霹靂

2009-05-17 18:14:53

一個工程師控的自白


首先,請讓我懺悔!為自己十多年來對《星際迷航》的無視!

被直覺武裝的人
寫出好文章是要有靈性的,做個好艦長是要有天賦的。
寇克同學一出場,我就想起了潘海天的《從黑暗中歸來》。也許你各方面專業技能都不傑出,也許你怎麼看都是一個小混混,但你擁有偉大船長的基因,於是每個人都在等待你成長為一個偉大的艦長。
He is the chosen one。

被邏輯武裝的「人」
邏輯就是力量
——培根
邏輯代表了先進生產力發展要求,代表了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了人類智慧最基本最廣大的根本。
——某領袖
而無論你從科學的角度出發,人文的角度出發,哪怕是花痴的角度出發,你都會發現陷入身份認同危機,處於邏輯與情感交鋒中的,尖耳朵邏輯型猛男史波克同學,就是故事最多的人,也是我們最關心的人。
He is the chosen one。

那麼,請告訴我哪一個才是人類進化的方向?
如果是寇克,我們是不是最終要經歷《童年的終結》?
如果是史波克,我們是不是一定會落入《撕裂的末日》?

可是,對不起,我對成為這兩種人都不感興趣。

史考特同志,他才是我曾經最想成為的人。

2000年,當我跨入大學校園,領導講話說:數十年來,我們號稱工程師的搖籃。但如今我們要轉換辦學思路,我們要培養傑出的領袖型人才。
7年後,即將畢業的我,看著身邊的同學們,那個研究爬壁機器人,CS中頻頻甩槍爆頭的同學分明就是契科夫同志;那位研究空間機械手,院羽毛球隊隊長,分明就是蘇魯同志;而坐在這裡的,研究過飛彈的裝配,剛剛玩了實況(用來研究如何使用比人體更小的足球,擊中高速奔跑的人)又想吃大餐的同學,活脫脫的史考特嘛!

時光再向前推進4年,那時我把《Das Boot》分享給周圍寢室,然後出去踢球。幾個小時後,歸來的我壞笑著慢慢走過各個寢室,采蘑菇般的收集著那些南腔北調的叫喊聲「輪機長!」「輪機長!」「又是輪機長!」……

工程師哪裡不好?正是這些人把原理與幻想結合了起來,創造技術,改造世界。

最後讓我們結束時空旅行,回到2009年5月15日,我第一次見到電影中的企業號。那時我馬上意識到:不論過多久,我們這些人對技術的免疫力,都低於對美女的免疫力。

科學史上有偉大的先行者,比如遭受了火刑的布魯諾。
而給我最大震撼的是下面兩個:
《地火》,《變蠅人》。
同樣是對造福人類工程的偉大先驅,同樣經歷了最慘痛的失敗。可我知道,這人世間,必然還有無數抱著同樣理想的工程師們,在嘗試用技術改造我們的生活。他可以是設計建造了LHC的工程師們,也可以是我那為了採集控制機械手的腦電波信號而剃光頭髮的師兄。這人世間,也必然有無數史考特,契科夫,蘇魯的原型,他們今天也許還在看《紅樓夢》研究機率事件,看足球給裁判執法做剛性分析,看壓電陶瓷在音樂的控制下作畫,而明天就出現在哪個會記人人類歷史的工程之中。

所以如果要我選擇人類的方向,我會說:人類的領袖太多了,思想也太多了,而真正的工程師太少了。


PS:一些小花絮和後來想到的
第一次出現企業號的鏡頭,我看著飛船上的兩個半球狀物體,認定了那是R2-D2的腦袋,始終等著它跳出一個來做點維修動作,可惜未能如願。(NND,能像Burn-E君那樣做花也行啊……)
史波克第一次邏輯超調不是趕寇克下船,而是沒安排烏胡拉上船。
契科夫跑去手動鎖定寇克和蘇魯,像極了祝無雙的「放著我來!」
《星球大戰》的科幻味道不如《星際迷航》純正,畢竟星戰的主題是探索內心,而《星際迷航》是探索宇宙。
導致我這麼多年無視《星際迷航》,可能是那部該死的動畫片,它遠沒有天文館裡放的《星球大戰》吸引人。
看到中間的時候,我不得不承認當時更想知道為什麼史波克敵不過Paper和Lizard,卻可以戰勝Scissors和Rock,可我直到最後也沒有發現答案……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