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星際爭霸戰--Star Trek

星际迷航/星际迷航11/星际旅行11

7.9 / 621,345人    127分鐘

導演: J.J.亞伯拉罕
編劇: 羅柏托奧契 艾力克斯寇茲曼康特
演員: 克里斯潘恩 艾瑞克巴納 柴克瑞恩杜 賽門佩吉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Jensen

2009-05-18 02:32:30

淺談"星際迷航(Star Trek)"文化


自從20世紀中葉人類製造的飛行器衝出地球, 邁向宇宙以來, 以未來太空幻想為主題的各種作品就層出不窮, 首先是以坎貝爾(John Campbell)為標誌的"科幻小說黃金時代", 一批經典的太空科幻小說在此期間誕生.
 
1961年, 世界首位太空人加加林(Yury Alekseyevich Gagarin)和美國首位太空人艾倫·謝潑德(Alan Shepard)先後上天, 人類探索太空的熱情空前高漲, 特別是在美國, 科幻電視劇, 科幻電影逐漸成為熱門影視, "星際迷航(Star Trek)""2001: 太空奧德賽(2001: A Space Odyssey)"成為60年代極具代表性的科幻電影電視作品.
 
"星際迷航"及與其類似的"星球大戰(Star Wars)"等科幻系列, 正是憑藉其為數龐大的粉絲群體的支持和觀眾普遍的接受認同而上升為文化的高度, 像可口可樂或是搖滾樂等等一樣成為美國通俗文化的一部份. 應該說"星際迷航"的流行與當時的時代背景是有很大關聯的, 如果沒有當時太空探索方面的高速發展(而這很大程度上又得益於美蘇兩國之間的科技競爭), 就不會出現普通民眾對於太空探索投入極大熱情的現象, 也就不會有這麼多人關注"星際迷航"了.
 
科幻影視的貢獻之一是推動了特效技術的不斷髮展, "星球大戰"系列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1982年, "星際迷航"電影系列的第二部"可汗之怒(Star Trek II: The Wrath of Khan)"上映, 其特效是由ILM(盧卡斯工業光魔)製作的, 它是第一部完全通過電腦圖形技術來製作其中部份片段的電影, 也可以說是電影特效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吧. 隨著電腦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 越來越多的導演開始對其情有獨鍾, 因為通過特效技術可以使得導演能夠天馬行空任意發揮, 而不再受到重重限制, 這在科幻電影上面尤其重要.
 
60年代的第一部"星際迷航"劇集"原初系列(The Original Series, TOS)"獲得了巨大成功, "星際迷航"從此廣為人知, 而隨著80年代第二部劇集"下一代(The Next Generation, TNG)"的播出, "星際迷航"文化的最高潮時期到來了. 儘管之前的柯克艦長(Captain Kirk)等角色已經深人人心, "教主"吉恩·羅登貝瑞(Gene Roddenbery)還是選擇全盤翻新, 科技更為發達的24世紀, 更為豪華的飛船企業D(Enterprise D), 以及由派屈克·斯圖爾特(Patrick Stewart)扮演的皮卡德艦長(Captain Picard)...
 
就像007系列裡羅傑·摩爾(Roger Moore)成功接過西恩·康納利(Sean Connery)的班一樣, "下一代"成功接過了"原初系列"的班, 它至今為止仍是"星際迷航"系列中最經典, 影響最廣泛的一部劇集. "星際迷航"的因此而更為知名, 甚至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等名流也曾在"星際迷航"的劇集中參加過演出. 可以說如今"星際迷航"粉絲群中"中流砥柱"的一批是伴隨著"下一代"長大的, 我曾在"星際迷航"官方網站與一位美國的版主聊天, 他就是在70年代看了"原初系列"的重播, 之後看"下一代", 然後成為"星際迷航"忠實粉絲的.
 
時間進入了90年代, 隨著羅登貝瑞的逝世, "星際迷航"走到了一個轉折點. 不過, "星際迷航"走向衰落的更深層次的原因是時代的變化. 隨著新的世紀的臨近, 人們失望地看到人類社會並沒有完全向著"星際迷航"這類烏托邦式科幻片描繪的方向發展, 人類仍然面臨諸多問題的困擾, 之前轟轟烈烈的太空探索事業逐漸冷淡下來, 反烏托邦的"頹廢"的思想潮流則隨著核武器威脅, 小行星撞地球威脅, 外星人入侵等"末世威脅"的論調流行開來, 我們可以看到90年代的兩部"星際迷航"新劇"深空九號(Deep Space Nine)"和"航海家號(Voyager)"也多少幪上了一層陰暗的色彩.
 
到了21世紀, 人們更傾向於欣賞"迷失(Lost)""英雄(Heros)"等節奏緊張又頗具現實感的新劇, "星際迷航"的老模式已經逐漸淡出市場, 儘管它自己也做出了一定的改變來應對時代的變化, 但可以看到其最新劇集"進取號(Enterprise)"並沒有獲得成功.
 
轉型將至, "星際迷航"的最新一部電影"星際迷航11(Star Trek XI)"在導演J.J.愛博拉姆斯(Abrums)的指導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它已經不再是原來那個"星際迷航"了, 全新包裝的"星際迷航"會重新紅火, 重新引領"星際迷航"文化嗎? 我們拭目以待. 但可以肯定的是, 曾經的"星際迷航"文化不可能再被複製, 它已經隨著已經過去的那個時代一起逝去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