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烈日當空--High Noon [2008]

烈日当空/九降风之香港篇/HighNoon

6.6 / 98人    100分鐘

導演: 麥曦茵
演員: 廖柏榮 禤天揚 胡詠東 陳耀榮 岑珈其 林耀聲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木衛二

2009-05-19 18:41:16

太過年輕的電影


  ■入評理由:多年不見的純港產青春片,曾志偉監製「九降風系列」香港篇。

  ■片名:《烈日當空》

  ■導演:麥曦茵

  ■上映日期:2008年11月6日(中國香港)

  ■讀家:木衛二

  ■推薦指數:★★★☆☆☆

  ■一句話點評:年輕女導演眼中的少年青春,義氣太重,焦躁過度,多少還是有些刻意為之的殘酷。

最近坎城,朋友無不感慨地說,看人家拉雅·馬丁,1984年生,一部進「一種關注」,一部「特別放映」,放眼中國怎麼就沒有這種生力軍?拉雅·馬丁拍了什麼拍得如何以後有機會再說,1984年的麥曦茵拍了《烈日當空》,一樣羨煞了不少人。你只能逞嘴巴的一時之快,別人卻早已經動手幹活。

《九降風》里,六年級的林書宇拍了七年級的高中青春,90年代中期的台灣校園氣息迷人。《烈日當空》就相當80後的麥曦茵去拍90後的青春,時間上比《九降風》晚了整整十年,因而故事中會出現北京奧運等標誌事件。

先不說男女差異與年代不同的還原度問題,《烈日當空》最大的問題在於劇本不行。它沒能圍繞一個核心主題做文章,像《九降風》至少有棒球,前前後後的事情都能用棒球這條線給帶出來,但《烈日當空》凌亂瑣碎,純粹就侷限在年輕女子對男仔的好奇眼光上。在她看來男孩子不需要任何共通的東西就可以有默契交流,打打鬧鬧就是青春賜予的本錢。七人組為什麼能有牢固的友誼,很難解釋也不需要解釋。

影像風格上,麥曦茵過於追求那些跳動的影像,以此來貼近年輕人的躁動。影片時不時出現斷裂和偏差,一會兒過於碎片化,一會兒又變得冗長,難以保持一致。這也進一步造成了人物難以對號入座,缺乏有效的組織安排,以致於後來交代舞鞋等關鍵物時,多少讓人有些無動於衷。

這幫混不出頭的小古惑仔用自己的方式在揮霍青春,麥曦茵很想讓人物立起來,但是除了主角,一些人物根本無法滿足基本的好感。像《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壞學生一樣可以讓觀眾接受,但要使壞也請壞出個模樣。《烈日當空》顯然做不到,那超出了導演的認知範圍,只好安插了一場過於戲劇化的衝突,慘兮兮收場。殘缺的家庭與師長,《烈日當空》給不出任何的新意,也沒有下番功夫去嘗試結合本地。在有些人看來,電影裡外的所有一切包括各種問題,都可以用主人公和女導演 「太過年輕」來回答(迴避)。

拼貼是《烈日當空》的一大特點,以麥曦茵看過的青春片數量來計算,那儲備還不錯。影片盡一切可能去添加上許多的背景資料,方便觀眾自行挑選。像手機自拍短片被曝光流傳,明眼人都能看出有著很深的網路文化影響。大陸來的年輕後媽,她成了港片中又一類典型的人物形象。突然跳起的芭蕾舞,畫面變得極度柔和,跟之前的花里胡哨簡直有著天壤之別。接下來就是最被人詬病的援交、嗑藥、自殺、鬥毆,《烈日當空》可謂是五毒俱全,就差來些倫常悲劇。有一部份人會覺得刺激好奇,因為那超乎了一般人的經驗閱歷,「可能是有那麼一回事吧,大概我們不曾經歷而已」。只是這樣的片子到底有什麼意義,《圍城》至少直指天水圍,《烈日當空》還能趕搭上後97的那趟末班車?

當然了,絕大多數發生在東方國度的青春片都可以套上父權、體制等問題大做文章。往《烈日當空》身上套這些名詞,只有拾人牙慧的感覺。再者,它也承受不起。

臨近結尾,7-11便利店的一段終於讓自己找回了一些好感。主人公怒氣攻心,熱血上湧地脫下了工作服,拖著工具準備去報復那幫小青年。結果搞笑的一幕發生了,突如其來的克制要比之前的衝突合理得多。於是,影片稍微露出了一絲光明,不至於慘得太難過。

《烈日當空》用原地打轉的男主角見證了友情歲月的荒唐,夥伴有死有傷,很快離散。他像徵性地換上一身正裝,在海邊的幻夢中,迎來了必然的成長。【北青報 http://bjyouth.ynet.com/viewpdf.jsp?psid=51654971&pgn=C&ppn=3】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