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遠離非洲--Out of Africa

走出非洲/非洲之旅/远离非洲

7.1 / 86,565人    161分鐘

導演: 薛尼波拉克
編劇: Isak Dinesen Kurt Luedtke
演員: 梅莉史翠普 勞勃瑞福 克勞斯瑪麗亞布蘭道 Michael Kitchen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已註銷]

2009-05-22 09:19:43

有一種愛情,盪氣迴腸


重新看《走出非洲》,結束的時候,深夜包圍著光亮,空氣開始透徹。我唯一能記起的。是末了,streep碧藍的眼睛,她說,你真勇敢。再多的磨難也難以摧毀一個女人內心的堅韌。
喜歡這個電影,多少是因為三毛的原因。非洲的原因。Streep的原因。但當她帶著物資給前線的男人們送物資時,她丈夫一句「你換髮型了」我笑了好久。我深深著迷於這樣的女子,知道自己有什麼,想要什麼,無所畏懼,內心清澈。磨難越深,越是支撐,到最後,發現沒有什麼可以失去的時候,就真的什麼都不怕了。那份從容淡定,優雅敏捷,是打磨過後風塵的女子獨有的氣息。最愛她和當地土著交流的睿智和贏得男人們尊敬時得體的微笑。她不說過多的話語,隱隱的感情在背後卻讓樸素的語言充滿力量。她沒有哭泣,沒有脾氣。她幽藍的眼光不再那麼深邃溫柔,而是散開來,企圖看透這一切卻什麼都看不見。最後的那一點點幸福也被摧毀的飛灰煙滅。我不知道她在想什麼,那一瞬間。或許是在猜測,還有什麼,我還會失去,除了我自己。在鄧尼分的葬禮上,她吟誦詩章為他祝禱。然後獨自向著非洲獨有的廣袤草原走去。我想這是她為數不多的哭泣,即便這樣,她也要背對著我們,我看到她握著泥土的拳頭不住的顫抖,我心疼的厲害。再大的苦痛,苦杯也只能獨酌獨飲。嚎啕也好,瘋狂也好,你卻選擇隱忍的承受。你叫我如何不去疼惜這樣的女子。
是的我也渴望成為這樣的女子,因此四處旅行,安靜的看書,努力做好每一件事,不再抱怨,得體的微笑,智慧的談吐。但我知,我還差的太遠。
她再堅強也終究是個女人。愛情是跑不了的主題,儘管原書中鄧尼分的份量不重,電影卻把主脈都放在這個男人身上。愛自由的男子對女人來說總有著莫名的吸引力。會拿莫扎特給猴子聽的男人定是有能深入女人內心的能力。當他遞給他一支筆作為講故事的酬勞,給她一個指南針讓她找到方向,他的存在驅走了她內心的孤獨。喜歡他們出去打獵的時光,那種幸福結結實實的存在著,愛情卻若隱若現。直至在飛機上,她伸出她的手牽著他,有種叫愛情的東西才會溢出那絢爛的草原。只可惜浪子永遠不會屬於一個女人,對比草原和愛情,他選擇前者。終究最後他也留在了那裡,那是他最好的歸宿。
若是一個這樣堅強的男子,那便是英雄的偉大。若是一個敏感的女子,那便是纏綿悱惻的言情。當一個隱忍的女子一直勇敢的面對著生活的同時,又有著這樣一份細膩的感情,這份感情就讓人盪氣迴腸,是哭不出也說不出的悲傷。深沉到讓這個女子傾盡後半生所有的時光來回憶在非洲的每一件瑣屑。
每一部好的電影,總能道出藏在內心的許多秘密。比如,我喜歡這樣的女子,同樣會被這樣的男子吸引。而這樣的愛情,大愛,總讓我著迷。沒有一句情話,沒有任何承諾。但雙方的感情在對方的手裡都是那麼真實,真實到你根本不用去詢問,猜測。世間太多磨難,我們能互相愛著就夠了,何必去要求那世俗的肯定,道德的規範,法律的束縛呢?這種愛,總在亂世里彰顯出特殊的光亮,超越一切。《走出非洲》是,《英國病人》是,《面紗》也是。
這類愛情的片子,看的不會煽人落淚。但是最後深夜裡浮想起的,定是那簡單乾淨的話語和質樸的眼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