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護送錢斯--Taking Chance

护送钱斯/带你回家/护送钱斯

7.4 / 14,789人    77分鐘

導演: Ross Katz
編劇: Ross Katz
演員: 凱文貝肯 Tom Aldredge Nicholas Art 布蘭琪貝克 Tom Bloom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子晉

2009-05-23 05:08:39

《Taking Chance》:讓我帶你回家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這是一部紀錄片式的電影——基於真人真事改編、場景服裝等絕對真實、嚴格按照時間順序敘事,甚至結尾處還播放了原型人物的生活照。
這是一部一絲不苟的主旋律電影——由善於拍攝軍事題材而著稱的HBO出品,講述伊戰軍人的故事。
這是一部講述士兵如何回家的電影——只不過,它的角度特別而憂傷。十九歲的一等兵Chance Phelps戰死伊拉克,遺體運回美國,海軍陸戰隊上校 Michael Strobl決定親自護送他回家。從東海岸的德拉瓦州多佛空軍基地到西北部的懷俄明州的dubois,是Chance的回家路,也是故事的發生地。

不過,所有這些都只是表象,這部電影事實上講述的是一個關於生命尊嚴的故事。對於這個主題,影片捨棄了從主角事蹟展現其精神的一般刻畫方法,而是選擇「他者」視角來展現。
從基地的遺體處理官到年輕的靈車司機,從機場票務員到機長,從地勤人員到乘務員,從鄰座旅客到殯儀館館長,從看著到Chance長大的小鎮前輩到與Chance並肩作戰的袍澤兄弟,無不為Michael上校提供方便,對他投以尊敬的目光——當然這最終是出於死者的尊重。
對於逝去的Chance,人們當然更不會有絲毫的褻瀆。靈車離開基地時,全體人員行軍禮;每次靈柩轉運上、下汽車或進、出機艙時,Michael上校都行軍禮;在機場轉運進艙時,地勤人員自動圍攏過來肅立默哀;在機場出艙時,旅客都自覺停下腳步行注目禮;在靈車駛向Chance家鄉的途中時,沿途的司機都打開車燈;在安葬時,小鎮居民和童子軍手持國旗站在路的兩邊……所有這些細節的疊加,只為告訴觀眾:對死者要懷有敬畏和尊重,敬畏死者事實上是在尊重生命本身、尊重我們自己。
從這個意義上說,影片又具有了一定的哲學意味,儘管它的命題並不新鮮。為了這個主題,導演極力淡化Chance之死的意識形態色彩,而只是在影片開頭利用戰場錄音告訴觀眾Chance的死亡,在中間利用一個旅客所看的報紙上布希關於伊拉克戰爭的講話來暗示死因背後的政治因素。整體上,影片冷靜、克制而憂傷,疊加的細節也極具層次感,基本上照顧到了各個階層,從而宣告了主題的社會認同度,昭示了一種較普遍的國民意識。事實上,對人的尊嚴的維護正是西方各國憲法的民意基礎和立法基石之一。當然,現實生活中的美國人,是否真的如影片所表現的那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我們前兩年也有一部講述帶死者回家的電影——《落葉歸根》。這也一部有著悲劇人物和很多細節的作品,細心的觀眾會發現它充滿了矛盾與掙扎,彷彿所有的人和事都是「不得不」如此,人們都處在一個荒誕的現實語境中,這本來可以提供足夠的藝術空間,但它最終卻以喜劇的面目出現,反諷與批判的力量一下子被掃蕩殆盡,只留下廉價的唏噓和無奈的心痛。這也許有其現實原因,但導演想表達東西太多可能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它作為影片的魅力。不像《Taking Chance》,只是一個主題而已,反而顯得真實而震撼。
   
電影海報上寫道:「When one falls,anther brings him home。」 Michael上校護送Chance回家,本來只是想擺脫無聊的行政工作,他還有重回戰場的打算,但整個護送過程卻讓他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的計劃。結尾處,Michael回到家,迎接他的是明媚的燈光和溫馨的擁抱。顯然,只有家才是人最永恆最溫暖的歸處——無論是對活著的還是對逝去的。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