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野火 [1959]--Fires on the Plains

野火/平原烈火/FiresonthePlain

7.9 / 5,320人    108分鐘 | Argentina:110分鐘

導演: 市川崑
演員: 船越英二 瀧澤修 潮萬太郎 濱口喜博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馮三

2009-05-23 08:46:41

觀後感


1、戰爭。大學有段時間,一度迷戀過戰爭片,連續看了包括《野戰排》《細紅線》《現代啟示錄》《全金屬外殼》等影片。當時,只是迷戀戰爭這種東西,看著在暴力面前生命的掙扎,有一種直面殘忍的快感。還有就是從民族與政治角度去看,也就是「反戰」的主題。如今,看《野火》,反而不會對戰爭有什麼感覺,覺得這種戰爭電影,其實主題並不在反戰上,而是為了探究在極端生存環境下的人性的真實面貌。

2、人性。其實,對於電影中人性的闡述,很多人會用的文字表述是「喪失人性」。但是我覺得,影片中所展示的人在逼近死亡邊緣時的表現,更像是展示了人性真實的一面。所謂「人性」,必然是區別於動物「獸性」的那一面。生存的本能,的確是所有動物都有的,但是,對生存的過度執著(吃同類以活命)卻是很多動物所不具備的,應該算是人性吧。

3、吃人。很多動物,如黑猩猩、獅子一類的高級動物,都不會同類相食。所以,影片中「人吃人」,不能算作出於動物生存本能的動物性,而是在理智控制下的一種行為。影片中相互依存,並以「打猴子」(獵食人類)為生的兩個士兵,就在這個問題上爾虞我詐絞盡腦汁,這些行為已經明顯不是動物生存本能所控制的了,而是思維複雜的人所特有的,這就是人性的真相之一。

4、生命。影片中的死亡表現的極為平淡和冷漠,生命的逝去已經成為一種常態,或可稱為「命如草芥」。在這樣的形勢下,生命的重量與尊嚴幾近消失。那麼,對於已經沒有尊嚴的生命,當作食物的話,也就情有可緣了——也許這就是影片中「吃人」的兩個士兵所遵循的價值邏輯。但是,也許是出於宗教精神的渲染,主角田村保留了在極端環境下對生命的尊重——超脫於生存而考慮生命尊嚴,這也是人類特有的思維模式,也可視為人性之一面。

5、宗教。小說原著的一個主旨就是宗教,亦即不管主角如何飢餓也不吃人肉,寫成是神的旨意,或是主角在心底尊崇神的意志。影片中多次出現宗教意象,一次是教堂十字架引主角至一個村莊,並因此得到食鹽。一次是路遇一個垂死的老兵,在那念叨西天極樂世界……這些情節,展示了信仰對於保留人性尊嚴的重要作用。有意思的是,在這部日本戰爭片中,我們完全看不到所謂的武士道精神對戰士行為的影響。

6、結局。如果說吃了人肉就算喪失了人性尊嚴的話,主角到最後都沒有失守。但是他保留人性尊嚴的方式很富有戲劇性——由於他營養失調,想吃自以為是「猴子肉」的人肉乾,結果牙齒脫落而沒有辦法吃掉。結尾,主角說著「我要去有正常人的地方去」,走向了「野火」所代表的人類社會,但是,「人吃人」的出現,正是因為人類行為(戰爭、戰士之間的捕殺)而引起的,也就是說,根本就不存在「正常」的人類社會。所以,在走向野火的途中,田村被前方打過來的子彈殺死了——他最終以脫離人類社會的方式,保留了人性的尊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