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攀越冰峰--Touching the Void

冰峰小时/濒临深渊/触及巅峰

8 / 30,458人    106分鐘

導演: 凱文麥唐納
編劇: 喬‧辛普森
演員: 李察‧霍金 喬‧辛普森 賽門‧亞特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葫蘆

2009-05-23 10:32:46

超越自我


整個故事的轉折發生在那個冰崖之上。繫在一根繩索上,上下相距150英尺的兩個人,再也無法同心協力的解決困難,實際上,現實把他們推到了針鋒相對的局面中,唯一的選擇是割斷繩索,無非是誰來做而已。

在好萊塢的電影中,這個選擇通常由處於下方的人來做。因為對於他們來說橫豎都是一死,差別只在於自己死還是拉著別人一起死。這個在道義上很容易作出的判斷,卻是違背人性的——Joe終究沒有勇氣放棄自己的生命,徒勞的緊緊抱著沒有希望的希望,儘管他清楚的知道這樣下去將導致Simon的死。可能就像他自己說的,在那一刻,他在心理上已經被徹底打垮了。而Simon,在暴風雪中坐了一個半小時後,決定不再顧及Joe的死活,割斷了繩索,親手把好朋友送上黃泉。這樣做似乎是違背道義的,卻完全吻合人性求生的本能。

在那一刻,人性戰勝了道義。也許我們可以無奈於人性的卑微,但既然稱之為人性,就該承認它是使我們成為我們的組成部份。不承認這一點,我們將無法回答「我是誰」這個簡單的問題。當然,道義仍然是必須的,否則社會將瓦解.但在援引道義批判人性的時候,萬萬不要忘記,道義是不能脫離環境而獨立存在的。換句話說,沒有普世的道義,只有普世的人性。

電影最打動我的,是兩位主人公在回憶168個小時的心路歷程時的坦率。這份坦率像雪一樣純潔,像冰一樣清澈。這份坦率,就緣於他們對人性的深刻認知。由於他們對人性的承認,便可以看到人性的固有弱點,從而清醒的看待自己的每一個想法和情緒,分辨出哪些是哪些是客觀的,哪些是主觀的,哪些是積極的,哪些是消極的。他們的大腦與心靈拉開了距離,真正掌握了自我批評的能力,超越了自我,同時也獲得了靈魂的寧靜,雪山般的寧靜。智者,大概就是這樣煉成的吧。

普通人很少能正視人性,看不到人性的弱點。我們的大腦如果不能與心靈拉開距離,就會被心靈所左右,從而無法客觀的評價人和事。可悲的是,大腦是一部高效率的永動器,它幾乎從不停歇的工作著。所以我們會想出各種各樣的理由,用以片面的肯定自己,否定他人,爭取利益,逃避責任。我多年工作來最深刻的體會之一是,包括我自己在內,嚴於律人、寬以待己的現像是如此普遍,以致到了人人都認為他人有這樣的毛病,而看不到自己也同樣如此的地步。這樣的人是無法面對自我的。即便是午夜夢迴,獨自盯著朦朧的天花板,也常常只能糾纏於得失算計,更不要說像影片主人公那樣,面對著鏡頭將自我坦白於天下了。

Joe回憶自己跌落在冰縫的經歷時說,有時我們必須做出選擇,哪怕它可能是錯的,也不要讓自己被困住。他最終憑藉驚人的毅力擺脫了困境,走出了雪山。但我們大多數人,我們的靈魂,仍然不同程度的困在那裡,等待著在人生的某一時刻做出選擇,超越自我,亦或永遠的困在那裡,終老於siula grande的冰雪之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