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誘.惑--Doubt

虐童疑云/诱·惑(台)/圣诉(港)

7.5 / 136,128人    104分鐘

導演: 約翰派屈克史丹力
編劇: 約翰派屈克史丹力
演員: 梅莉史翠普 菲力普西蒙霍夫曼 艾美亞當斯 薇拉戴維絲 Carrie Preston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gerald

2009-05-24 09:00:38

Doubt:需要的不是真相,而是懷疑


  1964年。John Kennedy在之前一年年底遇刺身亡,副總統Lyndon Johnson繼任,隨後贏得了這一年的總統大選。馬丁 Luther King Jr.獲得諾貝爾和平獎,Lyndon Johnson在任上簽署了民權法案禁止種族歧視,與此同時黑人與白人之間的衝突卻愈演愈烈。天主教的改革已經開始。越戰的戰火在這一年剛剛燃起,並且將在隨後的八年內在整個美國和東南亞掀起滔天的巨浪。
  這是Doubt的背景:一個動盪不安的年代,一個信仰缺失的年代。
  我很是不滿《虐童疑雲》這樣的一個中文片名,將原本的英文單詞中暗示的深意就這樣化成了簡單的驚悚懸疑。Doubt是什麼?懷疑,疑問,也是belief——信仰——的反義詞。
  電影剛開始,Flynn神父就做了一個關於「Doubt」的佈道。主要的角色——Flynn神父,詹姆士修女和Aloysius修女——在這場佈道中悉數出場,而這場佈道的意義絕不僅僅如此。「Doubt can be a bond as powerful and sustaining as certainty」,Flynn神父這樣說。究竟是怎樣的懷疑,能像確信一樣,將人們聯繫在一起?影片中越刮越猛烈的風,是不是也在暗示著懷疑具有的強大力量呢?世界被這樣的確信包圍著,唯有懷疑能打破這樣的面具。或許我們一開始會堅信著Flynn神父犯下了罪孽,然而最後卻是越來越多的疑惑,然而即使到電影的結尾,我們也無法得知這件事情的真相究竟如何;或許我們可以從這樣或者那樣的細節得到我們想要的結論,然而即使得出了結論又怎樣?得到無論怎樣的結論、抑或是把這部電影單純地視作懸疑片都不是這部電影希望的,或者說應當是誤入了歧途;Shanley想要我們關注的,並不是懷疑的結論,而是懷疑本身。
  Aloysius修女是典型的傳統天主教徒。她嚴格遵守著各種各樣的清規戒律,反感一切的變化與革新,學生們都懼怕她,不僅僅因為她是校長。然而她又是那麼的善良,悄悄地把餐叉挪到快要看不見的Veronica修女的手下,擔心著教區發現這件事之後可能把她趕走;聽說Flynn神父和Donald Miller之間或許發生了不明不白的事情之後,勢要拼盡全力保護好自己學生的健康。在她冷酷嚴厲的外表之下,其實有著溫暖的內心。相比之下,詹姆士修女則是單純的——她對Aloysius修女告訴她的利用教宗畫像監視學生的方法帶著畏懼。她始終關心著自己的學生,並因此而懷疑Flynn神父;隨後她又相信了Flynn神父的辯解,懷疑起自己曾經的懷疑。然而流言並不會像詹姆士修女態度的變化那樣簡單地平息,而是像扎破了羽毛枕頭之後漫天飛舞的羽毛一樣,始終存在於人們的竊竊私語之中。
  這個時侯,事情的真相或許已經不是那麼重要了。我們記得Flynn神父向大家告別的時候Donald Miller強忍淚水的面孔,我們記得Miller的母親說「I'll be standing with my son and those who are good with my son」——那個孩子需要的,只是被人關照的溫柔。Aloysius修女雖然最終逼走了Flynn神父,他還是升了職,被任命為另一個教區的牧師。我們可以回想起電影中這樣的一個片段:一群身著整齊的黑色修女服的女人圍坐在桌子旁安靜地吃著簡單的晚飯,詹姆士修女不敢留下一絲殘渣;而下一刻鏡頭一轉,是Flynn神父和另外兩名神父一起饕餮著盛宴,搖晃著杯子裡的酒漿嬉笑談論著女人。這樣一種尖刻的對比,早已說明了這兩個群體之間些許的對立——那些修女們或許還堅持著《聖經》的教誨,而教區的神父們已經將那些應當遵守的規條視若無物,信仰的影響力已經開始逐漸減弱。Aloysius修女在學校里贏得的,或許可以說是勝利;然而在更廣大的世界裡,她是勝利或是失敗,又有誰說的清楚呢?
  在電影的結尾,詹姆士修女遇到了獨自一人坐在雪地裡長椅上的Aloysius修女,Aloysius修女緊緊地握著藏進袖子裡的十字架,失聲痛哭。「I have doubts, I have such doubts」,此時的她,在懷疑著什麼?即使她堅信著Flynn做出了那樣的事,她還是開始懷疑自己的作為是否正確,開始懷疑自己的原則是否正確——因為真相和公義有時候是這樣美麗而危險的東西,需要格外謹慎地對待,而或許她自己也沒有料想到自己堅持信念卻造成了這樣的結果。而相比之下,Flynn神父又如何呢?之前他閃爍其詞的眼神、左右而言的辯護和過於憤怒激動的自我保護讓一些事情昭然若揭,我們可以猜測這樣或那樣的故事;他深知著有些罪過並不是通過告解就能夠得到解脫的,這些關於靈魂或者心靈或者神性的罪過的疑惑始終深深植根於他的心裡深處。在這場信仰的危機之中,站在真相的對立兩面的Aloysius修女和Flynn神父,都迷失了自己的方向,因為他們所懷疑的,已經無比接近信仰本身。這個紐帶確然如同信仰一般強而有力,只是其中充滿了太多苦澀和糾纏。即使是眼觀著這樣的懷疑,我們心中也會升起懷疑:這樣的懷疑對於我們,究竟是好是壞?然而甚至有些時候,我們連我們真正在懷疑著些什麼,都毫無所知;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又如何能夠得知懷疑對於我們的意義?
  最初知道這部電影,並不是因為原作者John Patrick Shanley要改編並執導自己的這部獲得普利茨獎的話劇,而是由Meryl Streep、Philip Seymour Hoffman、Amy Adams和Viola Davis組成的演員陣容,他們也沒有辜負我如此的期待。時常有人說Streep的表演里刻意的痕跡太重,然而我卻從來沒有覺得如此;僅就這部電影來說,她在Aloysius修女的塑造上堪稱完美,如此不露聲色地表現了這個表面似乎專橫冷酷的修女內心中的熱情。她和Viola Davis扮演的Miller的母親在路上的交談能讓人感受到她是如此關心著這所學校裡的所有孩子;而最後一場在校長辦公室裡她和Philip Seymour Hoffman的對峙,兩個無數表演類獎項加身的演員的正面衝突,那真是全片最精彩甚至可以說是激動人心的一段。什麼是飆戲?這就是飆戲!之前我在Frost/Nixon里說到過,那部電影中Langela和Sheen的表演是精確到甚至有些過份的精緻,完全可以拿來當做教科書使用;而Doubt之中的Streep和Hoffman是截然不同的:這樣如此震撼人心而恍若天成的表演,豈能是別人能夠學得來的呢?
  Shanley改編之後的劇本和原來的話劇類似,保留了場地不大、人物精煉的特點——原劇其實只有Aloysius、詹姆士、Flynn和Mrs. Miller四個角色。而Flynn臨走時在教堂的一場的鏡頭轉換堪稱絕妙,Flynn神父、Donald Miller和Mrs. Miller的三個簡簡單單的鏡頭,其中告訴了觀眾多少資訊啊。Howard Shore的原聲很耐聽,而且似乎有一些他的老本行懸疑片的味道在其中,頗為有趣。
  這並不是一部十分激烈的電影,然而看完之後卻頗能讓人思考一些問題,譬如在片名中明確寫出來的懷疑和懷疑所暗示的信仰,不一而足。即使這是一些想破頭皮也得不出結論的疑惑,導演的意圖也便達到了——我們需要的不是真相,而是懷疑。Shanley說:「你永遠都沒法對一件事情保持確定的無疑。」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