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魏小河

2009-05-24 21:54:37

忘了思考



在高中的政治課本里,馬克思說,人與動物的最大區別在於人具有主觀能動性。然而,在現實社會裡,很多人卻並不能動,而只是像被引線牽引的木偶,抑或是流水線上批量生產出來的玩具汽車,徒有一副由僵硬冰冷的機器整齊切割出來的光鮮外殼,內裡卻是荒蕪。

我們從小被告知要拾金不昧樂於助人,當我們終於在父母的身體力行之後了解到這只不過騙人的把戲時又被方方正正的教室、課桌、教科書和試卷淹沒,有更多的譬如課業高考之類的問題齊整整的壓過來,就算偶爾放風似的談場戀愛也只是順應荷爾蒙的需要和隨波追流盲從心態。耗盡了一個個春夏秋冬,末了,在大學裡的某一天終於發現自己根本不知道為什麼學了正在學的專業,更有甚者,終其一身也沒有想過自己究竟在幹什麼,為什麼要這樣做,也許想過,但在物慾橫流的生活中終是忘了,忘了的還有自己。

更忘了思考。

《死亡詩社》。說的是一個盛產名校大學生的教會中學裡,一群和我們一樣青春躁動會暗地裡罵學校像地獄的男生在新文學老師的引導下開始學會了獨立思考和判斷,並與專制的學校領導層及家長起了衝突,最終以一個學生的自殺將矛盾激化。但是,這並沒有讓某些掌權者看見自己應該自省的地方,也許他也是這麼過來的,他們的價值觀並沒有告訴他們自己錯了,而是使他們像衛道士一樣堅定的扼殺了這種異己的行為,最終老師離開。雖然,電影后半段里尼爾的死以及昔日信誓旦旦的詩社成員的被迫妥協讓電影的基調變得悲涼起來,但值得欣慰的是,在電影的最後,老師離開正在由新教師授課的教室,走至門口,曾經的那個懦怯自卑的學生突然站上桌子,對著他高喊「o captain,my captain!」接著不斷的有同學站起來,不斷的「o captain,my captain!」在教室裡迴響,雖然仍有許多冰冷的脊背對著老師熱切的眼睛,但是,自我思考的本能已經開始發揮功效。

電影裡的事情雖然發生在美國,但是關於自我意識覺醒的話題依然很適用於現今的社會。雖然,至80後一代的崛起,自我一詞被漸漸的推向大眾視野並且頗受某些專家學者等人菲薄,然而,如今肯思考的人卻依舊不多。沉默的大多數們仍是按照既定的路線匆然一生,小學,中學,大學,工作,結婚……生存都是問題還想什麼對錯是非,還要什麼理想未來?

並不是說一思考學都不用上了,而只是認為在平凡的成長曆程中我們必須直面自我的意見和想法,從而不至太過昏沉,毫無目標,終日只能空吟空虛無聊。

在豆瓣上看到一個老師的影評,說自己曾經也意氣風發覺得教書不僅要授業還要傳道,但在時間和現實的打磨下這一宏原逐漸泯息,得出道不知對錯如何傳於他人的結論,認為好好教好專業知識便是足夠,便是責任。

然而,自古「傳道授業解惑也」的古訓在現實的關照下只是一聲無關痛癢的吟朗嗎?所謂道,不是李某某之類的歪門邪說,也不是執政黨的文件綱要,而是一種自古皆有的做人法則,一種人生智慧,是「學而不思則罔,死而不學則殆」的學習方式,是「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個人理想。而如今,至少我是沒有碰上一個讓我學會判斷和思考的老師,他們最多告誡我未來的升學壓力就業困難,鼓勵我好好學習天天向上,讓整堆整堆白花花的卷子把我推向無法識別是地獄還是天堂的未來,而從不和我探討一下為何升學壓力如此之大我又該如何面對自己的理想如何喚醒思考的能力。是真正思考的能力,而不是函數求解配平化學方程式這樣的機械式行為。

作為和任何一份工作一樣的職業,教師的定義是教書育人,可越來越多的老師關心的只是班級的升學率和自己的獎金,雖然如此卻偏偏又不肯放下「師者」的身段,依然滿口仁義道德,做的卻是掛羊頭賣狗肉的勾當。

我誠然期望遇見德高望重,不僅授業而且傳道的老師,但在這個信用失守的年代我相信更應該做的首先是自我救贖。

 

唯有思考才能讓生命煥發出本來的光彩,而現在也有更多獨立的人和機構在雨後春筍般的冒出來,他們特立獨行,或是憤世嫉俗,但是正因為他們的思考才能讓這個本來就充滿缺陷的社會更加適應人的需要,而不是讓人淪作社會的奴隸。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