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親密[2008]--Claustrophobia

亲密/花非花/Claustrophobia

6.2 / 321人    100分鐘

導演: 岸西
編劇: 岸西
演員: 林嘉欣 鄭伊健 許志安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劉溪

2009-06-02 19:57:52

咫尺天涯,兩般愛情




     過去看過法國版的《親密》。名字其實是反諷的,應該叫做陌生。肉體動作片,非常冷的色情。是很典型的講西方世界中產階級之間由於物的私有而導致的人的疏離。疏離的太久了,開始吟詠孤獨,再往後就有了抑鬱症和片中那種比較極端的情境。身體的靠近,反覆的進入、出去,仍不能帶來心靈的交集。「這是在幹什麼?(what for?!)」是影片在大量直白的性交鏡頭背後的疑問。

岸西的《親密》也有同樣的判斷。用近來表現遠。我驚於身為文字工作者的岸西這麼敏感於空間環境。影片從一開始就在非常逼仄的空間裡,用精簡的五個人,極簡短、極日常的對話,很瑣碎的表現出一種狀態。逼仄的空間迫生出兩段情愛,一對兒在顯,一對兒在隱。與法國版的《親密》不同,打真軍?哼!身為一部愛情片,岸西吝惜到連一點點肢體接觸都不給男女主角。然而,任何有過壓抑密戀的人都可痛苦體認這其中的真實性。事件的選取普通到再普通。一次加班,一次電梯同行,幾次回家車行,吃飯時的偶遇,對著打瞌睡男人女子的獨白……岸西自己不做全知敘述者,也讓觀眾和主人公的同事站在一條平線上,僅能看到隻言片語,猜測、懵懂、毫不知情,最正常不過的兩個人,什麼關係?上下級關係。個中辛酸只能當事人自己體味——「秘密的」——這是種黑色的親密,混雜著精神上虐戀的色彩,一旦破產,灰飛煙滅,就那般不真實。
據說《美麗心靈的永恆陽光》原劇本結尾被悲觀的菲利普•考夫曼寫的很灰暗,多年以後,垂垂老矣的男女主人公又蹣跚著挪去記憶消除診所,還是在說那些話,他是個混蛋,幫我把他刪掉……而導演卻將結局定在了這之前的一個時間點,某次記憶消除後,仍年輕的兩個人又在火車上相遇,就像上次一樣,他們又對對方產生了興趣——愛情的開始總是並行著希望,火車隆隆開走,駛向某個我們不知道,或不想知道的將來。
也因之,我很喜歡《親密》的倒敘方式,從結尾的情愛死滅成灰封閉在一個不透氣的骨灰盒子裡,一點一點倒退著開闊來,到剛開始那種互相垂慕——岸西別有用意的安排在一場火災逃生而至天台上——「逃生」?「天台」?岸西那種女性的敏銳和隱喻讓我心頭一顫。在夏日清朗的天氣里,兩個人在香港城市裡難得大面見天的高層樓頂,不咸不淡地說著話,為了解悶,她哼唱了舒伯特的《鱒魚》,他默默聽著。警報解除走下樓去,一回頭的那一眼。那種開闊,那種希望,那種靈魂對接的一刻。一段平常的辦公室禁戀被講述的如此迴轉抑鬱,讓人倍覺嘆息。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