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魂斷藍橋--Waterloo Bridge

魂断蓝桥/滑铁卢桥/断桥残梦

7.7 / 11,042人    108分鐘

導演: 茂文李洛埃
編劇: Robert E. Sherwood S.N. Behrman
演員: 費雯麗 勞勃泰勒 Lucile Watson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得哦得哦

2009-06-07 18:51:08

你是如此的難以忘記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魂斷藍橋》可謂電影史上最為經典的愛情影片之一。即使是黑白片,精心的情節安排,巧妙地敘事方式,唯美的畫面處理,動聽的插曲設置,也為觀眾呈現了一出五彩斑斕的視聽盛宴。而純潔高尚真摯的感情,更令人久久難以忘懷。是的,無論這個世界變得怎樣物是人非或者面目全非,人們都會為這部電影中羅伊和瑪拉的愛情故事深深感慨,那觸動的,是人類心裡最柔軟的部份。
     中國有句老話,睹物思情。所以才有那麼多分手了的情侶會扔掉曾經見證過兩人愛情的信物。物品本身是沒有生命的,甚至廉價而平凡,但當我們賦予它感情時,就變成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珍寶。羅伊在滑鐵盧橋上掏出吉祥符的時候,那深情的眼神,緊鎖的眉頭,便告訴我們,它不是一枚普普通通的吉祥符,它承載著太多的故事。羅伊留著這枚吉祥符,要有多勇敢,才能唸唸不忘這段感情啊!他永遠懷念一位好姑娘,就像這乳白色的象牙雕成的吉祥符一樣純潔,珍貴的好姑娘。
     像所有愛情故事一樣,開始總是那麼美好。雖是防空警報刺耳的響起,但卻仍掩飾不了兩人相識的歡愉。羅伊風度翩翩,英俊挺拔,瑪拉青春可愛,亭亭玉立。兩個年輕人在一個動盪的年代邂逅了。因為羅伊是軍人,瑪拉是隨團的舞蹈演員,所以誰也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誰也不知道今日一別當何時相見。就在瑪拉認為這只是一面之緣的時候,上帝送給她了一個天大的驚喜。晚上羅伊竟然沒有參加上司的宴會而是去劇場看她的演出!當她看見羅伊熟悉的身影出現時,興奮之情溢於言表,是的,他來了,他來看她了!兩人相視一笑的時候,愛意波瀾。
    羅伊告訴瑪拉,他忘記了她的樣子,所以必須來看看她。瑪拉笑了,為這個男人可愛的藉口。瑪拉問,這次記住了?羅伊說記住了,再也不會忘記了,一輩子也不會忘記了。這只是當時心血來潮的一句話,可羅伊真的記了瑪拉一輩子,連同他們的愛情,永垂不朽。
    由於兩人特殊的身份,瑪拉無疑扮演了灰姑娘的角色,但她的美麗,單純,真摯徹底的征服了羅伊的心。他們熱烈的相愛,不管不顧。就在《友誼地久天長》悠揚的旋律中,兩人觸及到了彼此的靈魂,相擁而吻。好像一切已是註定。
    時間和空間永遠是愛情的兩大殺手,加上該死的戰爭,似乎為兩人的愛情悲劇埋下了伏筆。不穩定的社會,不穩定的居所,不穩定的工作,瑪拉太需要羅伊在她身邊了。可很多事情身不由己,羅伊必須完成軍人的使命。哪知這次分別,徹底斷送了他們原本完滿的愛情。
    當噩耗傳來,瑪拉頓時覺得一切已經沒有意義了,哀莫大於心死,一病不起。瑪拉的好朋友凱特迫於無奈,竟去做了妓女。瑪拉知道後,悲憤交加,恨這個社會,恨自己沒用,由開始的發火到感動到理解,兩人相擁而泣。也許瑪拉曾經是很幸福的,因為有羅伊這樣的愛人,凱特這樣的朋友。可是現在,她的羅伊沒有了,她的生活便殘缺了,再也不可能幸福。生活的壓力,絕望的心情,瑪拉也淪為了妓女。
    一直覺得這部電影太偏向男權主義,著重強調了女性的貞操。瑪拉的死不光是自己的悲劇,也是當時整個社會的悲劇。也許她覺得自己骯髒了,無法跟羅伊在一起,但不可否認,她的心靈依然純潔高尚,否則她不會苦苦等待羅伊那麼多年,不會不卑不亢的面對羅伊的家世和背景。只是羅伊「死了」,她便覺得一切已經不重要了,甚至開始輕賤了自己,這正是她太愛了,愛瘋了的證據啊!《羅密歐與朱麗葉》,《麥琪的禮物》這些愛情無不反應了命運弄人,在煎熬著這些深深相愛的人們。《魂斷藍橋》亦是如此,留下了擦肩而過的遺憾。
    瑪拉真傻,她難道就對羅伊那麼沒有信心嗎?非要以決絕的方式來給這段愛情畫上句號,在他們愛情開始的地方結束,那麼悲涼,那麼悽美,空留羅伊一人孤單的活在這個世上。也許,只有悲劇,才更加刻骨銘心,讓人難以忘記。隨著瑪拉的死,一個戰時的愛情傳奇便誕生了,成就了一段催人淚下的天長地久。
    電影中,無時無刻不突出羅伊和瑪拉對彼此深深地愛慕和忠誠。刻畫了一個敢愛敢恨的男人,一個為愛犧牲的女人。在時光的洪流中,人們早已淡化了愛情濃烈的色彩,只留下些許帶著保留的愛意,誰也不肯全情投入,都怕苦了自己,於是我們更加懷念《魂斷藍橋》式濃烈的愛情。這樣的劇情也許很多人覺得很俗,甚至太過簡單太過誇張太過唯美。但所要表達的那愛情的真諦,卻像茶一樣,愈品愈香。深重的愛必須同時日一同成長,歷久彌新。
    是的,在經歷了這些悲歡離合之後,只有你是如此的難以忘記,浮浮沉沉的在我心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