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點燃生命之海--The Sea Inside

深海长眠/长眠地中海/情流心海

8 / 85,452人    125分鐘

導演: 亞歷山卓亞曼納巴
編劇: 亞歷山卓亞曼納巴
演員: 哈維爾巴登 貝琳洛達 蘿拉杜納斯 克萊拉西庫拉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海鷗的天空

2009-06-10 19:03:33

在生與死之間叩問信仰


    向來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有著特殊的愛好。
    
    數數看過的最佳外語片,除了四千金的情人讓人略有失望之意,八部半讓我睡著兩次之外,還沒有哪部最佳外語片讓我覺得徒有虛名的。可以說,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是我心目中份量最重的一個獎項。它不像奧斯卡最佳影片一樣越來越商業,宣傳比影片更重要,也不像法國人的金棕櫚,在文藝片的艷春白雪裡一路撒歡,絲毫不顧觀眾感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很好的結合了藝術和商業,讓人思考的同時又不失觀影的樂趣。

    在觀看《深海長眠》之前,我一直希望《放牛班春天》能夠獲獎,雖然它不是很有深度,卻很讓我感動。在得知《深海長眠》獲獎之時,我心裡還略有一絲不快。可是,週末我看完《深海長眠》之後,我原先的遺憾蕩然無存,這部電影太應該獲獎了,如果它沒有獲獎,那真是比老馬還冤了。

    深海長眠的劇情其實很簡單,簡單得沒有任何國內電視電影中常見的波瀾起伏,估計張導和陳導二名腕看後會深受打擊。影片主人公雷蒙因意外高位截癱,在床上躺了26年之後向政府申請安樂死,廣受矚目。雷蒙的選擇有人支持、有人非議、有人想當然的要幫助他恢復生機,他卻毅然決然的要求合法死亡,最後遭到政府拒絕,但是他還是用自己的方式實現了自己的願望。死與生,這是一個非常沉重的主題,我一直以為這樣的主題,會被處理的像那些我們早已習慣的歐洲文藝片一樣鬱悶而沉重,主人公一副哲學家的模樣在床上深思,十分鐘不說一句話,長鏡頭晃呀晃呀沒完沒了……因此,在看電影之前我喝了一杯咖啡防止自己睡著,還估算了時間安排了兩個看完電影之後的工作,以免自己會了無生趣。

    可是,不料,讓我大呼意外的是,這居然是一部充滿了幽默和詩意的電影,充滿了豁達而善意的自我解嘲,即使是關於生死的思考,也是舉重若輕。

    選擇好死、或者選擇賴活,一直以來都是許多人討論的話題。有人說,一個人既然有勇氣面對死亡,為什麼沒有勇氣面對生活?有人說,一個人輕易的放棄自己的生命,實在太不負責,完全不顧家人朋友,毫無責任感;也有人說,人的生命不屬於自己,屬於上帝,所以人無權自己結束自己的生命。電影裡的雷蒙說,既然不能選擇有尊嚴的活著,我就選擇有尊嚴的死去。可是,對於雷蒙來說,活著不是權利、是義務,沒有行動能力的他只能等待著,別人來許可他放棄生活的權利。這很殘酷,可是這種殘酷卻披著道德和法律的外衣,讓人無法駁斥。

    我一直是堅定的自由主義者,我一直認為人的尊嚴和權利大於法律與義務。生死,是個人的選擇,是高出法律管轄範圍的,就像法律不能規定你一定要愛上誰,或者一定不許愛上誰一樣,一個人有選擇生存的權利,也同樣有選擇死亡的權利。對于思維清楚、有自主意志的尋死者,不論是因為什麼原因,皆應報以同情和儘量的理解,而不去做過多的道德評價。

    每個人都是渴望美好生活的,電影裡的雷蒙不止一次的,在夢裡,在幻想里,飛出自己的窗戶,飛越山谷,飛向海洋,撫摸心愛的女人。他對生活的熱愛不亞於任何一個人,可是熱愛生活不等於快樂,有時,越是熱愛生活、越是敏感,身體的無能和自由的束縛就越讓人痛苦。生活是多姿多彩的,這句話很有道理,但是對於某些人來說,這句話是一種諷刺。子非魚,我們無法用自己的感受來代替別人,感同身受,其實很難。所以,我們能做的就是理解,儘量的理解,尊重,尊重別人的選擇。

    結束自己的生命也許會給親人帶來痛苦,但是我們憑什麼來要求一個人,一個認為自己生活毫無樂趣毫無尊嚴的人為了別人能夠看到自己的欣慰而繼續自己的痛苦,一個人不能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別人身上,但也沒有義務把比人的不傷心建立在自己身上。這很矛盾,也許選擇死亡是有點自私,但是自私也是一個人的權利,我們不能剝奪別人最基礎的關於生死的權利,包括使用法律和道德的幌子。對於雷蒙,他想結束自己的生命,這只是他個人的選擇。就像他自己所說,這只是他的決定,不代表其他的高位截癱病人,他不會替其他的高位截癱病人做決斷,同樣的,也不要別人替他做決斷。

    和雷蒙相反的是朱麗亞,一個患了腦癱的律師,她面對絕症也考慮過死亡,但是她的選擇和雷蒙不同。雷蒙對於死亡是無所畏懼,他是經過深思熟慮之後的決定,他認定了死亡是自己的解脫,是唯一捍衛尊嚴的方式。而朱麗亞卻是害怕死亡,她因為害怕死亡的步步逼近,而寧可選擇主動死亡,她想逃避恐懼,逃避對死亡和未來的恐懼。相比雷蒙,她的逃避顯得很不堅定,所以她最後還是選擇了繼續生活,雖然這種生活會變得面目全非。

    我們無法判斷,她的選擇到底是勇氣還是懦弱。選擇面對越來越無知和無力的生活,是一種堅韌的勇氣還是一種放任的逃避?我們不能對雷蒙的選擇做評價和斷定,同樣,我們也不能對朱麗亞的選擇做評價和斷定。面對同樣的悲慘,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反映。不管做如何的決定,我們都只能同情和接受。我們不能做評價,我們無權做評價。也許我們會說,如果是我,我會如何如何,可是真的輪到了我們,也許我們做出的選擇是我們無法預測的。

    生,還是死,這個問題,也許不會有正確的答案。站在生命的門前,輕輕叩問,倘若有一天面對選擇的是我們,一切又將如何?假如人生是一場盛大的宴會,那麼光彩過後,是不是人人都會有需要離場的時候呢?假如未到退場的時間,但屬於我們的音樂突然卡斷;或者正在翩翩起舞的我們,被命運擠到沒有了燈光、沒有希望的一面,那麼,除了堅強、勇敢地繼續之外,有沒有人,能夠冷靜而面帶微笑地選擇退場?也許,生命舞台上的人從來不是會逃跑的人,只要有一點希望或可能我們都將奮力改變不幸與折磨。但是,假如屬於某個人的那隻舞曲已經停止,假如生命已經被扭曲,我希望微笑揮手離場的身影,仍能一如舞動時的身姿般瀟灑、從容。

    捍衛別人的權利,其實也是在捍衛自己的權利。給予別人掌聲的同時,自己也將獲得鼓勵。不論以何種形式、哪種選擇,面對生命的燦爛與自由,雷蒙為自己選擇了一個屬於自己的退場方式,不論從思維還是肉體上,雷蒙實現了對生命的愛與熱沈。樂於生故安於死,願世間每個人都能平等地尊重,每一個生命,每一刻生命。

   所謂對自由的信仰,莫過於此:對自我、對生活、對生命,尊重並且負責任地面對,無有怯懦、逃避、張惶與零亂。身心俱健,能面對且能承擔一切選擇或者可能性。只有這樣的基礎上發展出來的自由意志,方才是真正可靠且可信的,純粹的自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