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真愛一世情--Legends of the Fall

燃情岁月/秋日传奇/真爱一世情(台)

7.5 / 184,284人    133分鐘

導演: 愛德華史威克
編劇: Jim Harrison (Ⅰ) Susan Shilliday
演員: 布萊德彼特 安東尼霍普金斯 艾登昆恩 茱莉亞歐蒙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鄭子語

2009-06-15 18:51:08

內心,有熊出沒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昨日看《搏擊俱樂部》,布拉德·皮特是肥皂推銷商,不期今天在《燃情歲月》里看到,他飾演狂放不羈的克里族人崔斯汀,覺得相當奇妙。

《燃情歲月》的愛情脫離不了倫理關係,一女三嫁,而且「三嫁」的是親兄弟。小伊莎貝爾對崔斯汀由崇拜而心生愛慕,似乎因感情的窗口期,崔斯汀才和她成婚。而最初為三弟山莫未婚妻的蘇珊,其實喜歡的人一直是崔斯汀。三男二女,其間糾結轉合,看得有點不是滋味。當然,悲劇的誕生不能全歸咎於性格。每個人的性格都非常正常,老大艾弗瑞中規中矩,但踏實上進,老二崔斯汀狂放不羈,但很有愛心,老三山莫是個理想主義者,備受疼愛。永遠有多遠?蘇珊說永遠太長久了,以致不能等到崔斯汀。就這一點有點悲哀。

崔斯汀和蘇珊愛情的悲劇成份,幾乎就是崔斯汀性格裡的狂放。這種狂放,被導演愛德華·茲威克放大為普世價值。電影的開頭一錘定音,說一個人如果遵照他的內心去活著,他要嘛成為一個瘋子,要嘛成為一個傳奇。內心是什麼?後來的故事裡有非常具象的說法: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隻灰熊,但有的沉睡,有的活著(大意如此)。這裡張揚的是自然之子的野性力量,和動物小說《狼圖騰》之類的主題類似。在我看來,放蕩不羈還不足以構成悲劇,「灰熊之說」也不能。我不明白崔斯汀為什麼一定要離開。山莫死於戰場之後,回到家裡的崔斯汀就有機會和蘇珊在一起。如果只是要完成一個傳奇,那故事的構成就是西部史詩的符號,我也無話可說。

遵照內心去活著,崔斯汀是絕對的理想主義者。他的死法不同尋常,電影中滄桑的旁白最後說:他死得其所。這是灰熊之說的再次呈現——人和動物互搏致死,那麼人和動物就融為一體。信仰式的表達,又由克里族人的獵人背景,放在邊緣地帶的認識上,令人信服。崔斯汀的死,已經分不清是自殺還是他殺,因為兩種方式,在他生命的倒計時中幾乎同時交替出現。談論方式,已經沒有多大意義。他的行動已經切合主題,遵照內心活著,包括遵照內心死去。

愛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的東西,累積到最後,蘇珊不能背負,剪斷煩惱一樣長長的頭髮,開槍自殺。她的結局讓我不能接受。既然一直在等,為何要在艾弗瑞的懷裡等?既然不愛,那為何要過於遷就?既然知道自己得不到,那為什麼沒有更好的選擇?內心的灰熊沉睡的時刻,崔斯汀最幸福。和小伊莎貝爾結婚後,崔斯汀有了完美的家庭生活。不過旁白暗示,從另一個角度看,這是消極的做法,因為灰熊沉睡,所以一切都沒有遵照內心。

這是一種癲狂的理想主義。一邊是仙境,一邊是俗世,愛德華·茲威克是要讓人脫離俗世而擁抱仙境嗎?我只能說,崔斯汀只是傳奇。至於灰熊生存哲學,是提醒自己,適時回到生命的原點觀望世界,像孫猴子那樣吸收日月精華和天地之氣,不要把自己當石頭扔到叢林裡了。除了英勇,人的生存還要有足夠的常識和智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