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新夜半歌聲--The Phantom Lover

夜半歌声/新夜半歌声/ThePhantomLover

6.6 / 895人    100分鐘

導演: 于仁泰
編劇: 于仁泰
演員: 張國榮 吳倩蓮 黃磊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鄭子語

2009-06-15 18:55:06

不瘋魔不成愛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一直不想動這部《夜半歌聲》。有些光影獨具鬼魅氣質,像《霸王別姬》,演的人、舞台上的人和看的人,都陷得極深,我幾天都恍惚。活著的表演和表演一般的活著,你能分清並像一位嚴謹的化學家使用你的情感嗎?關於張國榮和吳倩蓮的《夜半歌聲》,評論很少。似乎有人要拿它拍一部電視劇,我覺得故事應該不錯。我昨天就靜靜地用100%的剩餘電量看完了它,最後電腦提醒快沒電了。

有點像《啼笑因緣》中的某個部份吧,也有點像小時看過的《秋海棠》。在軍閥混戰的年代,戲子地位卑微但正在發生變化,封建思想的殘餘還很頑固,唱歌的宋丹平和地主女兒杜雲嫣的愛情,就註定是一場悲劇。這種主題,從小學看到高中,是被作為主流的思想教育在語文課文里反覆強調的。《夜半歌聲》和這些既有的悲劇不同,它繼續以悽厲的方式講述這段瘋魔傳奇,那張在時光的灰燼中藏掖了十年之久的燒傷了的臉,重新迎接心愛的人的目光和這個世界的陽光,滄桑已顯,溫暖漸蘇。

結尾的字幕說,一九四○年,杜雲嫣病逝,宋丹平孤獨終老。後來擺渡一下,想知道宋丹平是否確有其人,是否真有這樣的人間傳奇。發現故事的核心,並不在中國。如果把《秋海棠》和《白毛女》嫁接在一起,或許就是《夜半歌聲》了。即使是改編過來,味道倒是中國菜。宋丹平故事這段,用了彩色,十年後韋青劇團來劇院租房演出,是陰森可怖的灰。這樣的色彩學,不知道對張藝謀拍《我的父親母親》有沒有重大啟發?或者別的很多電影都這麼用過。

十年,十年生死兩茫茫。當愛已成往事,他把過去活成了現在。月圓之夜,他必深情歌唱,她必前來聆聽,是一時的約定,是一世的情緣。面相殘破,他不敢走出廢墟之外去找她。被棄發瘋,她不能穿透廢墟和他相會。愛讓他們以非正常的方式活著,只為互證彼此的誓言與愛戀。倘若杜老爺子拋棄偏見,倘若趙家父子不再傲慢,倘若相愛的人按自己的意念攜手百年,我也相信這樣的愛足夠溫暖。但是有一種愛,是一定需要被證明的。超越時間,超越空間,超越生老病死,愛得感天動地。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這麼去愛,故事裡的愛情之所以成為少數人的愛情,是因為在某個關鍵節點上,男女主角的行為比現實生活中沉默的大多數更勇敢,在我們希望嘗試而畏懼風險的那條路上,他們成為了傳奇。無論最後的結尾皆大歡喜還是無限淒涼,他們的一切都成為「愛」的筆畫,橫豎撇捺,是常人不可企及。宋丹平用十年換得一年與杜雲嫣同枕共眠,遲來的愛銹跡斑斑。

感情裡的人多受傷,情歌裡的味多是苦。「神魂顛倒」「為愛痴狂」都沒什麼,我不知道:「死了都要愛」的境界怎麼被超越。也許到了最後,都是「人鬼情未了」,都是兩隻蝴蝶的浪漫之舞。年輕人會越挫越勇,過來人覺得世間已無愛情,年邁的伴侶攙扶著走在街頭,對一切不再懷疑。愛終究是一種信念,或者只是種種活著的狀態之一。我們為愛痴狂的人,到最後成為絕緣動物,將自己包裹成一團冰塊。我們遊戲人間的人,到最後被人間遊戲,家庭崩潰,也還不能入門。愛讓人「瘋魔」,隨時都有慘烈的新情歌報告耳朵,隨時都有一首情歌順應心情。愛得痛了。愛得哭了。

是不是這樣:不瘋魔不成愛?

最後。因為張國榮,《夜半歌聲》怎麼看,怎麼都覺得是緬懷。黃磊說張國榮對自己有知遇之恩,說的就是這部電影的合作了。我不是太喜歡黃磊的韋青,表演不自然,台詞與台詞之間的情緒存在斷層,韋青這個人物沒什麼特點。趙少爺這樣的傻二,看得真想抽他耳光。趙家父子最後被抓那段,還是讓人生疑。被抓之後,究竟有沒有判刑什麼,在那個爾虞我詐的年代,事情都無絕對。韋青的女友藍婧,因為趙少爺的權勢而改變立場甚至意欲離開韋青,到後來和韋青重歸於好,轉變的也太快了一點,缺乏有力的鋪墊。總的來說,故事有點俗套但跌宕起伏,比較喜歡。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