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未來總動員--Twelve Monkeys

十二猴子/未来总动员(台)/十二猴子军

8 / 648,424人    129分鐘

導演: 泰瑞吉廉
演員: 布魯斯威利 強西達 麥德琳史道威 布萊德彼特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已註銷]

2009-06-18 02:46:19

Day 70 - IMDB 189 - 一維時空裡的穿越旅行


博爾赫斯喜歡掰扯多維世界和無限的可能性。《小徑分岔的花園》借史蒂芬艾伯之口描述了這樣的場景:一個陌生人找上門來,他可能殺死主人,可能被主人殺死,可能兩人都沒死,可能兩人都死掉;你在某一個可能的過去是我的朋友,在另一個可能的過去又是我的敵人,每一種可能像花園裡的小逕自行其是,在某個時間節點可能匯合到一起,在下一個時間節點又可能分開。

然而,日常經驗的哲學告訴我們,意識禁錮在沉重的肉身之中,自生至死只存在一個"我",一以貫之;即便夢境或人格分裂,不同的"我"也只能在不同的時間節點上第次出現。而且,就算博爾赫斯的花園真的存在,許多個 Derek 自行其是地生活在許多個自行其是的世界裡,每一個 Derek 也只能感知自身。某一個 Derek 天才如博爾赫斯,可以假設和想像其他 Derek 們的存在方式,卻不可能進入到其他的 Derek 們的世界中。

影視劇常見的"穿越"手段,是返回並改變過去,從而拯救現在或未來,這與線性世界和日常經驗哲學的邏輯背道而馳。假定時間的流逝為1、2、3……同一時間的多維世界為A、B、C…… 拯救現在的英雄從 A2 時空返回至時間點1,他的加入導致空間世界改變,因此他回到的時空不再是 A1,而是 B1;進而,他改變一切所拯救的世界也不是 A2,而是 B2。用一句繞口然而通俗的話來說,發生了的事情不可能不發生,因為它已經發生。

"穿越"得比較有新意的電影,我知道三部:《預見未來》(http://www.douban.com/subject/1793909/ ,2008)、《功夫熊貓》(http://www.douban.com/subject/1783457/ ,2008)和這部目前在 IMDB 排名189的《12猴子軍》(http://www.douban.com/subject/1298744/ , 1996)。

《預見未來》說的是尼古拉斯凱奇具有預知未來的能力(看到超出目前時空的事情,當然也是穿越),引起了 FBI 特工的注意,期望他能協助阻止一次恐怖襲擊。凱奇在賭場引起管理層懷疑,卻憑藉自己的預測能力輕易地避開了警衛的圍追堵截,場面驚險萬分卻又如穿針引線紋絲不漏,與《神鬼認證3》(http://www.douban.com/subject/1578507/ ,2007)里伯恩在滑鐵盧車站指引記者羅斯避開 CIA 特工的層層包圍如出一轍。這種相似不由得讓人懷疑,凱奇所謂的"預知未來"能力和前 CIA 特工伯恩對形勢的判斷有何不同?

凱奇看到在三十秒後警衛會轉到 CD 貨架,於是在三十秒內離開貨架;看到警衛會在一分鐘內趕到男廁,於是在一分鐘內更改行頭,在警衛進門的那一刻背影相對,矇混過關。而"價值3000萬美元"的伯恩則依靠自己接受過的最專業的訓練,判斷出 CIA 特工可能採取的所有策略,並現場盯視每一個特工、判斷下一步走勢。相同之處在於凱奇和伯恩都能看到對手下一步行動,不同之處在於《神鬼認證3》的編劇給伯恩找了一個俗世的理由:訓練有素;而《預見未來》的編劇給凱奇找了一個神秘主義理由:預知能力。

這種預知能力真有那麼神奇嗎?在凱奇遇上女主角朱利安摩爾時我們已經得到了答案,而接下來逃離 FBI、從恐怖份子手中救出摩爾更是強化了這一事實:凱奇的預知並不總是正確。如何區分一個預知是否正確?中央氣象台預報說明天北京暴雨,如果第二天真下了暴雨,這個預知就是正確的;反之,如果第二天陽光明媚,這個預知當然是錯誤的。凱奇預知到摩爾的男友會打他,自己扁他一頓,但發現摩爾會因此離去任二人狗咬狗;因此凱奇沒有扁對手,而是任自己被對手扁了,從而騙得摩爾的同情。以"事實檢驗"的標準來看,凱奇沒有扁對手,摩爾也沒有離去,因此凱奇此前的預知和中央氣象台的天氣預報一樣,是錯誤的。

糾結"如果凱奇不這樣,那件事就會那樣發生"是沒有意義的馬後炮,本質上凱奇的預知不過是對未來多種可能性的分析報告而已,做諮詢、公關、投行的朋友天天都做,毋庸贅言。其實線性世界"預知未來"的邏輯危險古人早已熟知:皇帝慾求長生,乃制不死藥,臣子搶食曰:"你若殺我,我死了便證明這並非不死藥。"

相比之下《功夫熊貓》龜仙人的預見高明得多。他預見了太郎的越獄,浣熊師父派鴿子傳信加強警戒,未料恰恰是鴿子的巡視掉下一根羽毛,成為太郎解鎖的工具。龜仙人的預見之所以正確,恰恰因為他做出了這個預見;如果沒有這個預見,這件事並不會發生。其神秘與高明在於,浣熊師父派鴿子傳信、鴿子巡視監獄,都非龜仙人安排,鴿子恰到好處掉毛、太郎用羽毛解鎖更是匪夷所思的巧合,完全沒有任何必然性。

然而《12猴子軍》的結構更勝一籌。影片的幾個重要的時間節點分別是1990年以前、1990年、1996年、布魯斯威利斯死亡以及若干年後未來的某一段時間,以本文此前的時間座標可分別表示為1、2、3、4和5(其實還有一戰期間的幾個鏡頭,不過無關大局)。布魯斯威利斯從5返回至2,給瘋子布拉德皮特提供了靈感,此後再度穿越來到3阻止布拉德皮特散播病毒,並在4死亡。電影結構的精巧之處在於2和4:2是布魯斯威利斯從未來返回過去的努力,恰恰是使未來陷入危機的原因(他給了布拉德皮特靈感);4則化解了布魯斯威利斯再度回到未來、再度返回過去折騰的危險,這種危險可能使整個故事陷入邏輯悖論,萬劫不復。

同樣使用本文此前使用的空間世界座標,則1990年前的時空座標為 A1。好玩之處在於,A2不存在,因為在時間節點2(即1990年)從未來返回的布魯斯威利斯給這個空間添加了外來物,這個時空因而被更改為 B2。本來接下去應該是 B3、B4、B5,然而時間節點3(1996年)又加入了外來物(還是布魯斯威利斯),因而時空變為 C3,此後布魯斯威利斯沒有再折騰(其實還有另外一個從未來返回的人,不過他無關大局,因此沒有把他考慮在內設定新的時空座標),因此時空持續到C4、C5。

現在我們可以看到,布魯斯威利斯是從 C5 返回到 B2,改變了一次世界;再回到 C3,改變了一次世界,使得世界成為了C5,邏輯上(不是科學意義上)是圓滿的:他通過時空穿梭,成功地從現在(C5)返回過去(B2),並改變了現在(C5)。現在我們可以看到《12猴子軍》比其他大多數"穿越"電影偉大之處:正如本文開頭分析:大多數電影設定救世英雄從A5返回A1,改變了的世界其實是B5,對 A5 沒有任何影響。

C4 布魯斯威利斯之死有個很討巧的情節設定,即幼年的布魯斯威利斯恰恰目睹了自己之死,直到臨死之前他才明白,自己夢裡常常記起的那場槍戰,就是看到C4時空機場警衛槍殺了從C5回來的自己("在一個時間節點,兩條小徑匯合到一起")。這場戲與此前布魯斯威利斯常常回想這一夢境的情節,當然不再是技術和邏輯的需要,而是感情戲。

本片邏輯掰扯完畢,再掰掰別的可能性。許多觀眾不喜歡最後悲情的結尾,因為最終那場病毒爆發還是沒有被阻止。其實前文已經說得很明白,"發生了的事情不可能不發生,因為已經發生",但是我們還是可以用邏輯手段分析一下,如果布魯斯威利斯在 C4 沒有死,他是否可能重返未來、並帶著自己現有的知識("恰恰是我返回B2 -- 1990年 -- 才導致了災難的發生")再度返回1990年甚至更早,殺死布拉德皮特,或者殺死童年的自己,這樣能拯救未來(C5)了嗎?

答案是:不能。

原因很簡單,C5 存在的前提,就是布魯斯威利斯的兩次返回過去,導致了 A1 先是變為 B2,接著變為 C3,接著延續至 C4、C5。如果他在 C4 沒死,而是返回 C5 ,並試圖再次回到1990年殺死布拉德皮特,由於他的再次加入,B2將變為C2,此後他1996年的回歸會變為 D3,接著是 D4、D5,這就是上文分析的"從一個世界 A2 回來 A1 拯救了另外一個世界 B2"的常見影視劇套數,邏輯上存在悖論,因而是不可能發生的。而如果要讓他從 D5 出發到 B2 並改變世界 -- 那是完全不同的另一個故事,《12猴子軍》故事中的一切基礎都消失了,那個故事也許會變成終結者5,也許會變成異形6,反正不是《12猴子軍》了。

順便講另外一個有趣的小故事,當然純屬虛構,很多年前聽來的:

1962年,一個女嬰被拋棄在醫院。1983年,21歲的女孩在公園與男人一見鍾情,一年後產下一個女嬰,隨後男人與孩子一起失蹤。傷心欲絕的女人做了變性手術,整日酗酒。1988年,他路過一個小酒館,酒館的老闆把他招募進一支神秘的部隊,進行時光旅行。他被送回1983年,在公園裡和一個年輕的女孩一見鍾情,一年後生下一個女孩。就在這時,他接到新的任務,為了不讓女孩做未婚媽媽,他旅行到1962年,將嬰兒遺棄在一個醫院。 他接到的新任務,是返回1988年,去一個小酒館假扮老闆,伺機招募人手。

http://www.farfromfear.com/20090617/imdb-189/

IMDB 189 - Twelve Monkeys - 12 猴子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