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ikeTT
2009-06-18 19:35:37
二十四城記——僅你消失的一面,足以讓我一生榮耀
「一年的採訪,40萬字的採訪筆記,歷時一年的劇本創作」!
很喜歡賈樟柯關注社會的意識,看了他幾部電影,發現「希望之光」的說法還是很恰當的。他電影裡面的世界,充滿悲憫感,落寞的建築散發時代的特徵,反映的問題很讓人思考。
電影裡面姑且可以分成三部份,找了三個不同時代的人來演。之所以找演員來演,我想一是因為可能找真人比較困難,加上電影畢竟要求藝術,立意上也不是紀錄片。雖然找了演員,但是故事應該是真實的,他採訪了那麼多的人物,還出了本書,收穫應該是巨大的。
二十四城記,這個名字在裡面介紹了下,來自一句詩句:二十四城芙蓉花,錦官自昔稱繁花。但當然不可能僅僅是這個來歷。看了電影,覺得這個題目蠻有創意的。
電影很感人,加上裡面不時引用詩句,用了葉慈的,萬夏的,看了故事,再看詩句,很是感慨。
中國工人,製造了無數的光輝歷史,在新時代大都面臨凋敝的問題,那些逝去的巨人需要人們的敬意,這部電影完成了一次致敬,很難得。
電影裡面幾首詩不錯,現搜集如下:
雖然枝條很多,根卻只有一條;
在我青春時代說謊的日子,我在陽光下把葉招搖;
現在我可以萎縮為真理。
----葉慈《隨時間而來的智慧》
《潑了的牛奶》
葉慈
我們曾經做過的和想過的,
曾經想過的和做過的,
必然漫開,
漸漸地淡了象潑在石頭上的牛奶。
玻璃工廠
1
從看見到看見,中間只有玻璃。
從臉到臉
隔開是看不見的。
在玻璃中,物質並不透明。
整個玻璃工廠是一隻巨大的眼珠,
勞動是其中最黑的部份,
它的白天在事物的核心閃耀。
事物堅持了最初的淚水,
就像鳥在一片純光中堅持了陰影。
以黑暗方式收回光芒,然後奉獻。
在到處都是玻璃的地方,
玻璃已經不是它自己,而是
一種精神。
就像到處都是空氣,空氣近於不存在。
2
工廠附近是大海。
對水的認識就是對玻璃的認識。
凝固,寒冷,易碎,
這些都是透明的代價。
透明是一種神秘的、能看見波浪的語言,
我在說出它的時候已經脫離了它,
脫離了杯子、茶幾、穿衣鏡,所有這些
具體的、成批生產的物質。
但我又置身於物質的包圍之中,
生命被慾望充滿。
語言溢出,枯竭,在透明之前。
語言就是飛翔,就是
以空曠對空曠,以閃電對閃電。
如此多的天空在飛鳥的軀體之外,
而一隻孤鳥的影子
可以是光在海上的輕輕的擦痕。
有什麼東西從玻璃上划過,比影子更輕,
比切口更深,比刀鋒更難逾越。
裂縫是看不見的。
3
我來了,我看見了,我說出。
語言和時間渾濁,泥沙俱下。
一片盲目從中心散開。
同樣的經驗也發生在玻璃內部。
火焰的呼吸,火焰的心臟。
所謂玻璃就是水在火焰里改變態度,
就是兩種精神相遇,
兩次毀滅進入同一永生。
水經過火焰變成玻璃,
變成零度以下的冷峻的燃燒,
像一個真理或一種感情
淺顯,清晰,拒絕流動。
在果實里,在大海深處,水從不流動。
4
那麼這就是我看到的玻璃——
依舊是石頭,但已不再堅固。
依舊是火焰,但已不復溫暖。
依舊是水,但既不柔軟也不流逝。
它是一些傷口但從不流血,
它是一種聲音但從不經過寂靜。
從失去到失去,這就是玻璃。
語言和時間透明,
付出高代價。
5
在同一工廠我看見三種玻璃:
物態的,裝飾的,象徵的。
人們告訴我玻璃的父親是一些混亂的石頭。
在石頭的空虛里,死亡並非終結,
而是一種可改變的原始的事實。
石頭粉碎,玻璃誕生。
這是真實的。但還有另一種真實
把我引入另一種境界:從高處到高處。
在那種真實里玻璃僅僅是水,是已經
或正在變硬的、有骨頭的、潑不掉的水,
而火焰是徹骨的寒冷,
並且最美麗的也最容易破碎。
世間一切崇高的事物,以及
事物的眼淚。
本質--萬夏
第一次和最後一次
人終究不盡完善
太多的機會都留在錯誤中
我們卻在幸福里得到進步
說和做並非本質
喝酒的時候口含一顆櫻桃
我們可能錯讀一本書
認識一群內心脆弱的人物
為那些被粉碎的東西傷心和痛哭
這些也不是本質
最高最完美的是一些殘缺的部份
我們完善的兩次事件之間
這一切又僅僅是過程
你祈求和得到的
僅我腐朽的一面
就夠你享用一生
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