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傲慢與偏見--Pride and Prejudice

傲慢与偏见/傲慢与偏见2005/PrideAndPrejudice

7.8 / 330,931人    129分鐘 | Canada:135分鐘 (Toront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導演: 喬·萊特
編劇: 珍奧斯汀 Deborah Moggach
演員: 綺拉奈特莉 泰露拉李利 羅莎蒙派克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Ceiling

2009-06-19 05:11:26

難得一見


2013年9月7日加註:
    本文在四年前寫就時,我情緒相當憤激,因此文中語氣激烈,容易影響讀者情緒:贊同觀點者拍手稱快,不讚同者極為反感。讀者的這種情緒其實也經常導致不能真正讀文章,因此在批駁時也沒有真正的對話。
    對於這種現象,作者的寫作態度和寫作情緒是應當負責的。我亦已在09年和13年兩次在文後評論中表達過對於在文章里過度帶入情緒的歉意,但見到仍然不斷有受到影響的讀者,現在正文裡予以註明,再次表達歉意。希望此後的讀者予以諒解。
    但是,對於這部電影的主要判斷和文中談到的觀點,我仍然堅持原有的看法。對於有文學作品為基礎的影視作品,我的基本觀點是:影視作品不可能做到完全還原原著,也沒有必要完全還原原著(就拿P&P來說,84年版最為忠實原著,但我不認為那是一個非常精彩的版本);這類影視作品應當做的是在充分尊重原著的基礎上,用影視語言對文本進行再敘述和闡釋。
    在這個意義上,我的確是95粉+05黑。我認為95版對P&P的演繹,無論從文學到影視語言的轉換,還是對人物情感、性情乃至家庭倫理的挖掘,都達到了一個相當的高度。關於這一點,我在95版的評論(http://movie.douban.com/review/2085376/)里有一個比較充分的展開。而05版所做的,是一個比較淺而且有偏差的闡釋。當然,也可以將05版理解為把這個故事情節在現代再講了一遍。
    當然,以上觀點都是建立在「這類影視作品是對文學作品的一種闡釋」的理解前提上。在前提上有異議的,在具體觀點上產生的差異恐怕就是難以彌合的了。那麼讓我們握個手,各自繼續去看自己喜歡的片子和小說兒吧。

===========================================


    不熟簡·奧斯丁文本的請慎入。

    吃飯的20分鐘間歇溫習爛熟於心的電影最合適。今天作了個嘗試,溫習不入眼的電影05版《傲慢與偏見》,希望能發掘點好處。其結果是我一兩飯愣是沒吃完,冬瓜剩一半,一肚子塞滿氣再也吃不下了。

角色
    從一開始伊莉莎白出場拿著本書,就明白:導演是不知道怎麼表現女主角愛讀書,或者Keira Knightly那張臉實在太沒氣質,所以只好讓她拿本書表現這個性格特徵。看著她拖著長長的褐色裙尾鑽過衣袂飄揚的晾衣繩,看一眼橫穿庭院的豬,這才想到三年前看到此處時感覺的不對勁:一身深色、料子粗糙的衣著分明是美國清教徒的服裝,而非18世紀英國鄉紳階級的風尚。導演的苦心在一開始就昭昭於天下:鄉村的生活哪有這麼精緻,當然要復原為衣服到處晾,豬玀滿地跑。在這種環境的教養或無教養下,伊莉莎白這個又愛讀書又機智風趣的女孩子當然只能是現在這個形象:頭髮散亂,眼神肆無忌憚;閉嘴的時候還夠漂亮,一張嘴就笑得放浪形骸,一發聲就咄咄逼人。Keira Knightly的每個音節都咬得極短,劈里啪啦的更是直指人心。出身顯貴、世情通達的達西當年是為麗萃「溫柔風趣的風度」著了迷,如果被Keira Knightly吸引,唯一解釋就是想聞聞路邊的野花香不香。——而這種麻雀變鳳凰的戲碼,當然是好萊塢小成本浪漫愛情喜劇片最喜歡的了。參見李察·基爾爬梯子向妓女羅伯茨求婚。
    且看看將麻雀提拔起來的是何等貨色。舞會上,達西一行貴族出場了。賓利是眼神蒼白的低能兒,話都說不清楚,還燙了個飛機頭。雖然不像受過良好教養的紳士,總算夠隨和,和一臉鄉氣的簡倒是很相配,那也就不說什麼了。達西高大是夠高大,但要身材沒身材,要臉蛋沒臉蛋,眼神木訥,眉毛倒吊,走路曲著膝蓋,所以顯得舉止笨拙緩慢。難怪他沒什麼傲慢的氣質,他的確沒什麼值得傲慢的。這種神氣,在賓利的姐夫赫斯特先生身上倒是適合,可惜電影把這個角色刪去,估計只能把這種欠抽的神氣在達西身上復現一下。這樣一個人,那也難怪伊莉莎白一見他就說他一定很miserable地擁有了德比郡的miserable half。原書中至少達西還有半個晚上博得了所有人的青睞。可是,這小妮子明明覺得人家很miserable,怎麼被人眼風一掃就嬌羞垂目,小鹿亂撞呢?可見二人之間的愛情毫無道理可言。啊,這也是好萊塢邏輯。
    所以,此片完全把奧斯丁富於教養和風趣的英國鄉紳社會換成了美國清教徒農村+暴發戶的背景。所以完全可以理解,為什麼班家三個小女兒的臉都又傻又天真,簡直分不出來誰是誰。但畢竟班老先生的確說過這是全英國最傻氣的三個女孩,也行。當然,她們的大姐看上去也很沒頭腦,不過吉英在這部片子裡擺明就是做陪襯的。所以這也不要緊。但是連聰明的盧卡斯小姐也是這樣的平庸神氣,就很出奇了。而且,四位小姐的頭髮永遠都是沒有洗乾淨的樣子。在這種uncivil的環境下,伊莉莎白當然不復原著里體諒人情,通悉世禮的溫柔活潑。這本是奧斯丁最看重的德性。她的第一個女主角伊莉莎白和最後一個女主角安妮,都能看到家人的種種失禮和愚蠢之處,卻並不橫加指責,只儘量給予包容。Keira Knightly卻當著媽媽的面說:簡會為有這樣一個母親羞愧至死的!這種話先進到現代都說不出口。
    btw,全劇最有文化的臉,是伊莉莎白的情敵安妮·德·包爾小姐。導演為了表現她的確木訥沉悶,病容滿面,讓她戴了副眼鏡。但是平心而論,她的臉的確有一種溫柔安靜的神氣,看了終於有一點安慰。

場景和情節
    誠如達西先生所說,在civil和uncivil的社會裡,舞蹈都一律受到眾人喜愛。所以在此片中,暴發戶們都集中在一起吵吵鬧鬧地開舞會。前些日子一連看了三個《苔絲》的影視版,其中必不可缺的場景是苔絲與男女僕們去參加下等人的舞會,因為驕傲和潔身自好只站在一邊,並不參與放蕩的跳舞。但下一個情節,就是苔絲受姦污,這與她先前的極度純潔形成鮮明對比。05版《傲慢與偏見》這種一大屋子人鬧哄哄擠來擠去的場景,倒很讓我想到苔絲去旁觀的那場舞會。這與整部電影的背景設置倒也十分一致。
    羅新斯莊園的設計大體還是適合凱薩琳夫人自命不凡的神氣的,黑漆漆的屋子沉悶乏味,怪不得伊莉莎白與凱薩琳夫人的交鋒完全沒有火花。恐怕也是因為這一點,伊莉莎白在羅新斯演奏的時候,的確彈得很糟糕。無法想像這樣的演奏真能讓達西感到這是他聽的最美妙的音樂,可見情人眼裡不僅出西施,還出伯牙。當時兩人的談話,原本充滿機鋒。伊莉莎白只對著達西的表兄說話,其實全是揶揄達西,而達西被問得有點窘,很認真地解釋自己的性格。但其實達西正是非常享受這種略帶調侃的鬥嘴。電影裡,表兄不見了,達西的話全被伊莉莎白這個沒禮貌的小妮子毫不客氣地一句句頂回去,弄得最後達西面面掃地,只好憂鬱地走開,留下一朵纏綿的眼神。
    此後,達西第一次與伊莉莎白單獨見面,問過了些富於暗示性的話,說你怎麼幾十英里就嫌遠了,以後你還可能嫁得更遠呢。兩人雖沒談多久,卻也還算投機。不料在電影裡,這些對話全沒了。達西只來得及學小男孩緊張了半天,然後問了個好,就跑走了。你說這樣談戀愛還有個什麼勁啊。
    那場瑪麗安式的雨中表白我就不說了。兩人吵架餘音未了,就差點靠近要kiss。本來,伊莉莎白深恨達西,後來才慢慢轉變。這轉變過程既是二人相愛的過程,也是伊莉莎白自我檢討、自我成長的經歷。可是該片設定兩人一見鍾情,就是老鬧彆扭,完全淪為任性妄為。彭伯里莊園有這種不知節制的主人,不敗壞才怪。
    於是就來到彭伯里。果然不是個有品味的地方。天頂上的諸多油畫,分明是法國風尚,在漢普頓宮都沒見過。原本應該擺著家族畫像的地方,擺了無數模仿古希臘的法式大理石雕塑。本來這種雕塑就充分體現那個時代的法國宮廷的矯情,放在此片裡更是不知所云。難怪片中人物都覺得不自在,至始至終都站著說話,呆板得要命。由此可見,達西當然不是一個出身高貴,見識廣達,為人豁達的莊園主人。然後,伊莉莎白終於對著達西的半身像出了神。但是,熱愛山野和樹林的伊莉莎白難道不是為彭伯里那與建築渾然一體、無絲毫雕琢痕跡的大片樹林和湖泊而折服的嗎?何必為這一個石化的大鼻子男人失態呢?原著里伊莉莎白對姐姐開玩笑說,我就是從看到他那壯麗的莊園開始愛上他的。此話何解成為一大公案。但總是該讓她看看莊園的自然美景的吧?然後,未來的達西夫人終於來到窗邊,該看看窗外的美景了,鏡頭漸漸升高——卻原來是最有錢請人修剪得整整齊齊,卻最沒回味餘地的幾何形現代園林,只有美國人才能使這種樣式變成全世界都追隨的廣場設計。也只有片裡這樣沒有持守的丫頭,才會被這炫耀氣派的園林懾住。
    然後,情節突變,班家小女兒私奔,伊莉莎白本來與達西兩情相悅,卻因此事不得不與達西分開。伊莉莎白看著達西在房間裡踱來踱去,心裡漸漸沉重,明白自己正在失去他的感情。電影裡完全沒有這樣的感情鋪墊。達西突然走了,馬上就去見義勇為。兩分鐘後就雨過天晴,麗迪雅高高興興地結了婚,結果私奔這件敗壞班家名譽和所有女兒前程的事,真的完全變成了班老太太的一陣神經發作,以及達西的一個英雄救美的機會。伊莉莎白本該話裡有話地把魏肯的氣焰壓下去,威脅他別亂來,你的把柄我都知道,電影裡卻只是不高興地扭過了頭。結果伊莉莎白的伶牙俐齒完全只會欺負母親和妹妹,卻在魏肯面前一聲不吭,在凱薩琳夫人面前差點哭出來。好一個外強中乾的女兒。

補充
    我最為班老太太可惜,總是被伊莉莎白當面頂撞,在家裡連表面的地位都沒有。但她一心嫁女兒,為吉英籌劃良多,增加她和賓利的見面機會,促進了兩人感情,雖然手段不好看,也可謂居功甚偉。連最後的求婚場景,也完全是班老太太擠眉弄眼地給二人創造獨處機會,才計劃成功的,可見連班老太太也有聰明的一天。不料導演卻讓賓利直接進門,說我想和班小姐單獨談談。這就完全剝奪了班老太太一顯身手的寶貴機會。
    全片出現了好幾次「真奇怪」,通常都是班小姐們不明白紳士為什麼在對話中間突然大大失禮地跑走時說的。當然奇怪了,完全抽離了奧斯丁的背景,換成浪漫派左奔右突、盲目衝動的愛情,完全沒有道理可言(瑪麗安抗議:我浪漫,可我和威洛比有話說!沒錯,片中的麗萃和達西沒表現出有什麼共同話題,這才是毫無道理可言)。最後還讓知書達禮的伊莉莎白小姐和尊貴嚴肅的達西先生在大早上穿著睡衣、披頭散髮地滿山跑。三年前看到這裡終於忍無可忍,直接決定我從此封禁Keira Knightly,後來凡有她出現的片子一部不看,免得倒胃口。三年後深切認識到,這片連愛情浪漫輕喜劇都算不上,因為色調過於沉重,最愛開玩笑的麗萃只會放蕩地笑,次愛開玩笑的班老先生從來不笑,事實上最會開玩笑的簡·奧斯丁則完全消失了。臨近片尾時,達西先生坐在雞鴨中間頹然等待,纍纍如喪家之犬。可見奧斯丁至今也是沒落如此。據說美國版的最末是達西夫婦互相親吻,你儂我儂,情色味極足,可見當今真是「食色性也」。
    一句話,如此一無是處的電影也真是難得一見。倒不如印度那個電影版本,就叫Bride & Prejudice,明擺著就是藉故事唱歌跳舞尋開心的,也沒有同名侵權的嫌疑。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