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達西

2009-06-19 17:58:06

與小說不同的看法


(文:SE7EN,春琴抄)

查了一些資料,電影中有一些沒有交代的背景:
1. 故事發生在1981年的瑞典斯德哥爾摩城郊。
2. Eli出生在1781年,已經200歲了。
3. Eli不是一個女孩!原著小說中Eli原名叫Elias,是一個男孩子,他在12歲的時候經過一個閹割儀式,成為了吸血鬼。因此他在影片中幾次說自己不是「女孩」並不是指他是吸血鬼這個事實,而是他確實原來是男孩!
4. Eli的「父親」,也就是一開始和Eli在一起的幫他殺人的那個人其實是一個有著戀童癖的心理變態者,他認識Eli只有幾個月而已。
5. 小說和電影的結局是基本一樣的,但是小說中Oskar在列車上時有乘務員問他箱子(裡面裝著Eli)是否太重而需要幫忙。
老實說,看完這部片子,還是蠻震驚的,所以回來路上一直沒說話。到家後又忍不住查了很多相關資訊。

小說是這麼寫的。 電影可以給人不一樣的藝術加工後的影響力。
我感悟到此片想表達的絕非一段故事或者說是小說的電影版。
片子裡的很多話以及情節的象徵意義很大:

其一,就是那個老頭子到底什麼人的問題。
如果可以不生搬硬套小說裡的情節,單純欣賞這部片子。我們首先未曾得到任何老頭子與Eli之間的關係交代。


若說他單單是個戀童的變態,他不會最後等待著與Eli告別,不會在最後渴求Eli咬死自己。更不會在為Eli取血的時候說:「幫我個忙吧。今晚你別去見那個男孩子好嗎?」這樣一來,老頭子的舉動順理成章了。---這也印證了我的推斷:電影裡的老頭子心甘情願地幫助Eli取血,並不是因為他是病態的『戀童』,而是因為風雨相伴地與Eli走過了幾十年的光陰歲月。


其二,片子裡的循環象徵:男孩子裸露著上身,看著飄雪的夜幕---這個鏡頭出現了兩次。老頭子就是日後的男孩兒。他們一起離開了,相互依伴。男孩子變成了老頭子,Eli自然永遠12歲。

其三,本片透過孩子們的視角,並未標籤化任何善與惡。它甚至講述了愛情的盲目性和人性的陰暗本質與暴力的名義。這些哲理性的昭示我明顯感受到了。也許必須承認,沒有什麼,比一個生命的生存更具有正義感。

喜歡拿電影和原著比較這是一些人的愛好, 我則不。我要嘛看書、要嘛看電影。它們的藝術化加工者不同,寓意肯定不同---即便同名。

以上是拙見。大家喜歡這部片子的,來踩踩吧。本來不喜歡吸血鬼題材的我強烈推薦此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