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衛二
2009-06-19 19:29:03
怎樣做才有阿巴斯的滋味?
我的朋友說,在模仿阿巴斯的道路上,萬瑪才旦應該在結尾再狠一點,比如讓導演本人跑出來,告訴大家我就是這麼搞了,你們還敢說什麼。後來我們達成了一致共識,這部非典型的公路片完全是幾部阿巴斯作品的內容拼貼,《生生長流》到《隨風而逝》。不露面的姑娘,被講述的小人物故事,大師範兒的固定鏡頭,極度偷懶抑或是牛逼化境的長鏡頭。沒有伊斯蘭風情,那就來點高原風光和藏戲文化,確切說西藏是這部電影的最大看點和賣點。
很可惜,一口氣吃不成胖子,光靠學、靠堆是沒用。在我看來,《尋找智美更登》里最真的東西是藏戲的唱段,女孩清嗓唱起來的時候簡直是催人落淚。逝去的東西總是叫人傷感,但如果只因為這樣就要把《尋找智美更登》封為經典好片,那個人覺得實在過了。站在批評角度上說,這些天然加分的東西完全應該被隔離在電影才華和敘事技巧之外。哪怕是你親自去看一場《智美更登》,都要比看過本片大呼感動來得實際。
《尋找智美更登》的故事是關於尋找,在尋找的過程中一車人遇上了不少事情。萬瑪才旦沒有聰明到把一個尋找故事處理成稍微活潑點的形式,可能他顧忌到那樣做會削弱影片的嚴肅性。你看,多鬱悶啊,找一個藏戲演員都那麼難,甭管小喇嘛還紅領巾。智美更登樂善好施,為別人犧牲自己捨棄一切,今時今日的人們反而為了一丁點事情就忘記承諾,互相背叛,愛情總落個不歡而散的下場。傳統在消失,文化在消亡,無論他們怎麼走怎麼找,永遠到達不了理想的彼岸。
片子的鏡頭死氣沉沉,常是固定的中景,跟侯孝賢一樣鐵了心不讓你看清人物的臉。跟著山路繞來轉去,車載鏡頭一會正拍一會背拍,毫無內容可言。好不容易盼到它動了一會,很快又恢復了「死樣子」,看起來就是導演故意讓人不開心。對白拉拉扯扯上半天,也沒見提到什麼深刻的故事,完全是因小失大的現成例子,長鏡風、大師流入人都想,但還請適可而止。一般來說,導演本意肯定是希望更多人來關注藏族文化問題,不想如此冷漠高深的形式驚倒了太多人。另一種可能就是,他悲觀地設想了關注這塊東西的人很少,索性追求風格玩個痛快。正因如此,再是萬瑪才旦在上影節有過好運,這次也許還能拿到點什麼。
放在這堆金爵獎競賽片裡,《尋找智美更登》是極為特殊的一部,它的主題清晰,主動與商業絕緣,從裡到外流露著藝術電影的氣息,再有藏族文化的底牌,有評委喜歡也是正常不過(有小道消息說某外國影評人非常心水這部電影)。【新浪】
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