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布拉格的春天--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

布拉格之恋/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港)/布拉格的春天(台)

7.3 / 38,868人    171分鐘

導演: 菲利普考夫曼
編劇: 米蘭昆德拉 尚克勞凱立瑞 菲利普考夫曼
演員: 丹尼爾戴路易斯 茱麗葉畢諾許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invoker

2009-06-22 15:32:26

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


記得是在上大學的某一個晚上,大約是看球賽,一幫人去某錄像廳通宵。無意中有人開始放這一部《布拉格之戀》, 這幫慣看 A.斯瓦辛格 的暴力群眾在忍受了長達一小的折磨後終於有人從夢中醒來了,於是大家吵吵嚷嚷的換了一部任達華的電影繼續睡覺。奇怪的是,我居然記住了這部電影的名字。

其實用「生命中難以承受之輕」這個名字作為本文的標題,是很俗氣的事。我在歷史上除了利用昆德拉的名字在BBS上和某個mm套過一次近乎,他幾乎和我沒有任何關係。從來就不敢奢望會有一天能夠理解,不,哪怕只是了解到一點點,類似昆德拉,卡夫卡一類高深思想的人。有朋友向我推薦《生命中難以承受之輕》,而我剛好有幾天確實無所事事,於是,我幾乎是在半睡眠狀態下讀完了那本書。支持我讀完的理由只有一個,那就是……原來《布拉格之戀》就是「生命中難以承受之輕」,前言上如是說。書沒有給我留下太多的印象,如果一定要說有,那也是春上村樹《挪威的森林》給我的印像一樣:為什麼這幫文人都喜歡用同一方式表達也許一句話就可以解釋,描述的東西呢?儘管,至今我依然不明白他們想要說什麼。太多人評論中,都用到了「人性」,「交織」,「慾望」,「掙扎」等等詞彙,呵呵,我這裡引用無非是希望這些常見的關鍵字可以讓google搜索到這篇文章而已。儘管,Tomms有他英雄主義表現,但這在長達2小時的影片中只是可以忽略的一瞬。更多的時間上,Tomms無非是在螢幕上表演作為有形酷男對Fans的殺傷力。而書中那難以理解放縱的和深愛之間矛盾的糾葛,卻被編劇怪異的過濾掉了。如果說影片想要表現的,或者說已經表現的,只是在某些時候被有中國特色的描述為的「三角戀」故事,那麼,他是不成功的。昆德拉把故事放在布拉格,而不是北京,我想,理由就和沈從文的小說,大多發生在湘西類似,因此如果一定要認為《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有政治色彩的話,我想最多也只是一個無意識的流露罷。跳過政治,愛情,離別,重逢,歡樂,死亡……等等的外衣,也許,這個捷克的老頭,只是想讓大家也能和他一起感覺那無邊的空曠,一起在瘋狂中去忘卻


生命中難以承受的……so-called lightness.

--- 2/28/2003 ---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