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變形金剛:復仇之戰--Transformers: Revenge of the Fallen

变形金刚/变形金刚堕落者的复仇/变形金刚狂派再起(港)

6 / 428,205人    150分鐘

導演: 麥可貝
編劇: 艾倫克勞格 艾力克斯寇茲曼康特
演員: 梅根福克斯 西亞李畢福 喬許杜哈明 雷恩威爾森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圖賓根木匠

2009-06-25 19:53:03

《變形金剛2》:通用破產,汽車人變形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變形金剛2》是一部完美的商業片——雖然自從我在大學裡念電影學專業後,老師和同學們都相當鄙視「商業片」和「藝術片」這種粗糙的業餘二分法,但我卻覺得這樣一對概念在絕大多數溝通場合下都相當有效。維根斯坦想了一輩子,最後不還是悟出來得尊重「語言的摩擦力」,回到日常「語言遊戲」本身嗎?因此,當一對概念無法被學者們從學理上廓清但又被老百姓廣泛使用時,那它一定是好使的,好使到學者們已經無法用簡單、僵化的「學術」思維來把握它了。
所以,我對《變形金剛2》最簡單的判斷還是——這是一部完美的商業片,所有商業片的優點它都具備了(如果你認為這些是優點的話):香車(很「香」的車)美女、火爆追殺、家庭倫理、青春愛情、善惡對決、邪不勝正、奇觀外景……同時,所有商業片的缺點在《變形金剛2》里你也可以一覽無餘(如果你認為這些是缺點的話):俗套劇情、氾濫情愛、不死英雄、瘋狂打鬥、插科打諢、臉譜壞蛋、美國精神……
而最讓我感受深刻的,就是片中被渲染到極致的美國精神(美利堅意識形態)。其實我已經很習慣美國人——更確切的說,是帶有一點叛逆氣質而且總不乏美女青睞的美國中產階級男性白人——在好萊塢電影裡拯救地球了,這一次《變形金剛2》里乾脆讓他們拯救了太陽,我覺得也無甚不妥。不過這一次螢幕英雄山姆•維基卻沒有那麼英明神武,站在他身後的,幾乎是整個美國戰爭機器。於是乎,我們在《變形金剛2》里看到了一件又一件美軍的主戰裝備:M1A2坦克、F-16戰鬥機、F-22戰鬥轟炸機、SR-71偵察機、B-1轟炸機、C-17運輸機、「羅斯福」號航母、「基德」號驅逐艦,再加上水裡的潛艇和外太空的衛星,就差「和平衛士」沒出來了,這簡直就是在非核生化條件下美軍所能進行的一場局部戰爭的預演。冷戰的時候,美國人用航母來炫耀武力,但現在他們不用了,他們用《變形金剛》(有趣的是,他們甚至在電影裡毀掉了一艘航母)。
《變形金剛2》無形中成了美國軍事力量的最佳宣傳廣告,我看完影片已是凌晨一點多,在出影院門口時清楚的聽到了身後兩個男觀眾的對話、A說:美國的武器真強大,冊那!B答:冊那!就是!A又說:我們哪裡有那麼厲害?冊那!B又答:冊那!那是一定的,他們兩下就把我們打翻了!……
你看,和平時期的電影在意識形態建構和國家形象宣傳上起到了多大的作用。而《變形金剛2》里「羅斯福」號被霸天虎頭目墮落金剛打成兩半的鏡頭,曾給了我影片在反思美國戰爭機器作用的假相。但隨著劇情的進行,我很快發現這是好萊塢慣用的欲揚先抑手法:在二戰後從未被擊沉過的美國航母這一次遇到了空前強大的敵手,但敵人激起了更大規模的美軍反擊,美國人與汽車人同仇敵愾,最後當然是星條旗大獲全勝,山姆也和擎天柱站在一艘嶄新的航母甲板上總結中心思想……
在整個《變形金剛2》里,除了幾個小丑般的埃及警察外(居然還有一個侏儒),看不到別國武裝力量的身影。這一次,美國軍隊結結實實的拯救了全世界,而他們出入世界各地幾如無人之境,在阿拉伯世界裡呼喝有聲,簡直讓我想起了在俺們東北打日俄戰爭的屈辱歷史。而片頭出現的上海街景,我覺得留點尾已還不如全給剪乾淨咯,反正東方明珠也沒出現,說那裡是不是上海也未可知。真要實打實的拍上海街景,然後看著荷槍實彈的美國大兵在淮海路溜躂,這他媽算什麼東西?我不是不接受科幻電影和災難電影裡的虛構,反正全世界動不動就被好萊塢挨個折騰一回,但是不要當中國人是透明的好不好?外頭巨型機器人打群架,裡面的黃種伯伯就知道吃麵條,中國的警察和軍隊都是吃乾飯的?更敏感的是,如果真是《致命紫羅蘭》和《代碼46》那樣的科幻電影也就罷了,隨便你們怎麼編,橫豎是未來世界,但《變形金剛2》的時空背景還是在當下,所以,我們看著現役美軍士兵擎著現役的美軍主戰裝備在我們國家大打出手,也算中國觀眾比較寬容了,有種麥可•貝把上海換成伊朗、阿富汗試試?恐怕第二天就有人下全球追殺令了(遙祝拉什迪安好)。
所以替埃及人有點不值,好好的國家遺產就這樣被糟蹋了,那些神廟埃及人民守了幾千年也沒搞明白裡頭埋的是什麼,結果讓變異的雪佛蘭Camaro跑車一槍就給打出了個驚天大秘密;最後七個大機器組成的大力神更是在金字塔上玩起了攀岩,美國海軍立馬整了個傳說中的軌道炮一傢伙連大力神帶金字塔都給削平了;而打敗了墮落金剛和威震天的擎天柱迫不及待的在獅身人面像旁邊擺了個Pose(可惜沒頭髮,鼓風機吹不起來),把人家祖上那點積業徹底當成自己的大頭貼背景鳥~
悲哀啊,埃及軍人什麼時候能在紐約大戰外星人然後還讓美國人掏錢買票去電影院捧場?《變形金剛2》對美國霸權的渲染已然是赤裸裸的了,雖然有個戴眼鏡的官僚出場阻撓過幾次,但很快就被大兵們以「讓領導先走」為由推下了運輸機,然後他便在埃及的農田裡求生不得(我納悶埃及的防空火力呢?);至於賽門,這位勾連起兩部《變形金剛》的淪落成肉食店員工的前「第七區」特工,雖然猛然露出的屁股蛋子有些觸目驚心,而且嘴裡總在罵罵咧咧「我愛祖國,祖國不愛我」之類的牢騷話,但關鍵時刻還是個不折不扣的愛國主義——愛美國主義——者,當他捨身奮戰時,他強調的是對美國這個國家的感情,而非什麼拯救全人類云云。
當然,麥可•貝對動作場景的設計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碩大的機器人與渺小的人類共同出鏡,這本身也挑戰著導演的鏡頭處理。而最後那場長達半個小時的大決戰,分戰場與整體戰場緊密結合,軍隊、外星人、豬腳多方線索交織,看下來既不覺得零亂,也不會有視覺疲勞。不過細究起來,也是新瓶舊酒的花樣比較多:機器人決鬥的場景就是中國功夫片的翻版,還動不動就有腸穿肚破的鏡頭(只不過因為全是機械,從而顯得沒那麼血腥);威震天掀開房頂找人的鏡頭也讓我想起《世界之戰》里湯姆•克魯斯的躲閃;山姆營救擎天柱的段落模式顯然有著濃重的《印第安納•瓊斯》的影子(又是一次古墓探寶);那位變身成辣妹的機器人又讓我習慣性的回憶起《異形》(還有那麼長的舌頭)……
但這些被麥可•貝恰到好處的放在一部影片裡,就是成功的商業片元素了。只要拍得好看,那就無可厚非,觀眾們被特技震撼,連人物細節計較得也不多。例如那位山姆的媽媽,前後的性格明顯不一致——一開始兒子上個大學都哭哭啼啼,最後在戰場上卻是她勸阻丈夫讓兒子前去搏命。
還有慢鏡頭,自打看過N遍《勇敢的心》以後,就對這玩意審美疲勞了。但凡有個要煽英雄主義情的段落,一定有慢鏡頭降臨,崩管戰場打得多麼你死我活,山姆醒來後必定先得跟女朋友嘮幾句情話——這也算好萊塢的狗血模式了,跟當年俺們的電影裡人物死前總要交黨費有一拼。
狗血就狗血吧,一部靠腎上腺素支撐起來的影片,有幽默,有打鬥,還有科幻,基本齊活了。這些足夠中國觀眾去捧場了,我24日下午三點去買票,結果一直滿座,到23點的場次才有位置,等我23點一去,還是滿座。乖乖,坊間傳說《變1》的內地票房過了六億,難不成《變2》還要往上加?
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變形金剛2》迎合了目前主流的觀影群體。70、80後這一代,《變形金剛》是難得的童年記憶,他們現在又是影院消費的主力軍,只要做的不跟《七龍珠》一樣狗屎,但凡把他們的集體記憶翻出來,票房一定會大賣。不過對這幫觀眾來說,兒時的《變形金剛》跟如今影院裡的《變形金剛》似乎已不可同日而語。當年看《變形金剛》,是被裡面的汽車文化所折服的,那時候我老家街上的桑塔納都不多,而汽車又是西方物質文明最強有力的表象,所以《變形金剛》無疑激起了我這一代人對現代文明的深刻嚮往(「四個現代化」)。但是時過境遷,重工業的一頁已然被列強們翻過,現在是納斯達克和IT泡沫的時代,科幻電影也迎來了《駭客帝國》這樣的網路巨作,《變形金剛》所代表的,還是一種對重工業的恐懼與崇拜(從根上說本片其實不是一部科幻電影)。當這種重工業情結被渲染到極致時,變成了厚重的懷舊感(從美學風格上說:「硬梆梆」的《變形金剛》也是對前一陣風靡全球螢幕的「軟乎乎」的精靈魔法的一次反動)。弔詭的是,汽車人還在螢幕上呼嘯砍殺,但他們的主子通用汽車已經破產難保。有睿智的歐巴馬總統保駕護航,「通用汽車」(GM)已經變成「政府汽車」(Government Motor),所以倒閉還是不大可能。但是《變形金剛》無形中帶給觀眾的心理暗示,也有了一層緬懷汽車工業的意味。美國人號稱「車輪上的民族」,他們內心深處對汽車的依賴和感激不言自明(這也是《變形金剛》得以誕生的汽車文化土壤之所在)——幾乎所有男人都會把汽車比作情人,我很少聽到男性把別的家庭用具坐此種對比(反派的霸天虎則都是飛行器作原型,我甚至懷疑9•11進一步加深了美國觀眾對飛行器的恐懼和不信任)。但不管怎麼說,中國觀眾的童年懷舊跟美國觀眾的時代懷舊結合在一起,《變形金剛2》在中美的大賣都是意料之中的事。
對中國來說,似乎先當「世界車間」發展裝備製造業這樣的經濟路徑才比較可行,所以我們對《變形金剛》的情感應該還是艷羨大於反思。再者,對於絕大多數中國觀眾來說,開不起雪佛蘭、悍馬,在電影裡YY一下總可以吧。
電影票總比汽車便宜多了。

原文地址:http://www.mtime.com/my/t193244/blog/2002103/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