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異國情緣--The White Countess

伯爵夫人/白俄女伯爵/怀特伯爵

6.7 / 5,763人    135分鐘

導演: 詹姆士艾佛利
編劇: 石黑一雄
演員: 雷夫范恩斯 娜塔莎李察遜 凡妮莎蕾格烈芙 李安瑞德葛夫 John Wood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神的小羊

2009-06-26 18:41:44

母性之光


風月場裡的女子素來被認為是低賤的。傳統觀念認為,女性只能從屬於一個男性,如果女子貞潔至死,是無上美德,值得讚美、歌頌和收藏,若一個女性與多名男性發生關係,則是骯髒和下賤的,每經手一次便貶值一分,倘若人儘可夫,便是毫無珍藏價值,只有使用價值了。而與之相反的是,千百年來,男性始終以擁有多名女性伴侶為榮,女性伴侶數目的多少,象徵了性能力、男性魅力和社會地位的高低。在這裡,男權主義扮演了一個極為重要的角色。
 
男權是一個具有強暴意味的詞。這種權力的暴力在於,他不但可以隨意進入你的身體,而且可以充分佔據你的內心。在性行為進行的同時,男性可以把自身的權力通過性器官的運動傳送到女性體內,使女性成為意識形態的附屬,這是可怕的,同時對於女性而言,這也是可悲的,因為一次性行為足以使女性產生或多或少的歸屬感和順服感,時間持續長度不一,可能是永久,也可能只有一夜。而性行為給男性本身帶來的是一種征服感和佔有感。男性和女性在性行為中分別產生這兩種感情,均與男權社會幾千年來延綿不斷的戰爭有關。
 
終於可以說到電影了。既然是關於男性和女性的思考,《伯爵夫人》把背景放在戰爭年代是不無深意的。因為戰爭充分代表了男性的力量,因此面對戰爭帶來的災難,為了生存,女性會做出什麼樣的抉擇和轉變,這是令人好奇的。尤其是當原本一個出身高貴的白俄女貴族,為了生存和家人而不得不選擇進入風月場所,而且是在當時東方主義者眼裡「瘦小而可愛」的中國人的風月場所,她是否還能保持尊嚴呢?即使她在男性世界裡失去地位和身份,那麼,在女性的世界裡她是否仍有立足之地呢?
 
遺憾的是,我們看到,她的尊嚴首先被女性所踐踏了,而且這種踐踏來自離她最近的親人和同胞。她受到女性親人們唾棄,原因是她不忠於男性,雖然她們同時享用著她與男人交易而換來的溫飽生活。在這一點上,這些女性把對於男性的貞潔與生存放在了同等位置,甚至高於生存,然而她們這種對於男權的迷戀和附屬又是形而上的,因為她們不可能依靠這種迷戀來填飽肚子。這一矛盾導致了她們雖然保持了身體的貞潔,卻成為了精神上的娼妓,因為她們的內在已經被整個男性社會所強暴了。
 
相反我們看到,在一些男性(如男主角)面前,白俄女貴族是擁有尊嚴的,這種尊嚴來自於一種對女性本質——即母性的尊重。男性並不全是男權主義者,因為他們經過幾千年的男性主導社會,已經習慣擁有獨立思維,因此部份男性僥倖脫離男權主義的窠臼,發現了母性之美,並尊重充滿母性的女性,就這點來說,這部份男性身上保留了人類社會最初美好的本質。在這裡,「母性」並不是狹隘的,而是一種寬泛的概念。因為在母系氏族社會,女性作為領導者,對整個氏族的每個成員都是同樣的寬厚慈愛,這是一種廣義的母性:對所有人寬厚仁慈,一視同仁,而不僅限於對自己孩子的疼愛。
 
同時值得說明的是,母性並不等同於女權。女權主義只是男權主義在女性身上的一種變形植入,因此仍然無法擺脫男權主義的影子。因此女權主義者和男權社會主導者一樣,喜歡鬥爭和征服。當一個女性具有強大攻擊力的時候,我們並不能認為她脫離了男權主義的掌握,相反,這樣的女性恰恰是男權主義的傀儡,無法改變其在男權社會的附屬地位。

在當代中國,男權對女性的影響尤其嚴重,這與進入現代之後的文化和政治氛圍息息相關。現代中國最開始對於女性形象的塑造,是以男性為基準的,而並不是以母性為基準。這一潛在的規則使得現代中國女性徹底成為男權意識的犧牲品,她們大部份附庸於男性的思維,而永遠失去本身的母性。雖然現在的中國女性比任何一個朝代的女性更加強悍和勇猛,但是就本質來說,她們幾乎是不合格的。而如果最廣博的母性意識在整個社會遭到了摒棄,那麼這個社會將永遠失去寬容、平和和尊嚴,同時也將是十分危險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