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天使與魔鬼--Angels & Demons

天使与魔鬼/达芬奇密码前传之天使与恶魔/天使与魔鬼

6.7 / 309,780人    138分鐘 | 146分鐘 (extended edition)

導演: 朗霍華
編劇: 大衛柯普 艾基瓦高茲曼
演員: 湯姆漢克斯 阿耶萊特祖蕾爾 伊旺麥奎格 史戴倫史柯斯嘉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妖一

2009-06-27 23:42:31

罵你都是便宜你!


   好好一本精巧懸疑小說生生被拍成了劣質動作片。
    我真的很好奇有多少同學從未看過原著卻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看懂了此片。原著小說應該說比《達文西的密碼》更容易影像化。清晰的線索,精心佈置的陷阱,詭異莫測的陰謀,神奇廣博的宗教,出乎意料的結局,暴力場面血腥鏡頭,正派有內涵,反派有魅力,還有智慧與美貌並重的女主角,當初看書時我就想此書若被翻拍成電影指不定就會成為商業片的經典之作。意淫了這麼久,我真的沒想到,這麼巧妙精緻的懸疑經典竟然會被改的如此面目全非?
    重點提幾處讓人莫名其妙兼爆笑異常的地方和原著做個對比:
    1.電影開篇沒多久在一處沒看明白什麼地方的實驗室,巨多人在搞一個看起來很牛逼的實驗,此段特效看起來還是相當唬人,但是緊接著讓人匪夷所思的一幕出現了,這邊廂一群科學家剛成功研製出神秘物質,那邊廂負責觀察實驗結果的老頭就遭到殺害,眼珠子也被摳出來做了門鑰匙。此段真的讓我驚詫莫名,在一個重大科學實驗中,一名化妝成維修工之類的閒雜人等就這麼輕易的混進本應該高度戒備的核心區域輕易殺人盜物然後從容離開?就在觀眾被繞的雲裡霧裡的時候,鏡頭一轉,超級教授蘭登芙蓉出浴,在公共游泳池中被明白告知四位教宗候選人遭到綁架,消失幾百年的光照派對天主教發出威脅標誌,霎那之間,掉人胃口的懸疑氣氛消失的一乾二淨。
    再看原著,蘭登乘坐時速15馬赫的飛機抵達位於瑞士的歐核中心,被總指揮告知負責一項神秘研究的主要負責人遭到殺害,胸口被烙上了光照派標記,這也是為什麼蘭登會被捲入此事的主要原因。接著女豬出現,一行人在調查科學家死因時發現秘密研究成果被盜取,大家開始初步懷疑是熟人作案。緊接著神秘物在梵蒂岡被發現,女豬和蘭登赴梵蒂岡做進一步調查時遭遇教宗候選人被綁架事件。此時教宗之死,神秘失竊物,教宗候選人失蹤被緊密的銜接起來,而觀眾的心也徹底陷入作者編織的大網之中。
     由此可見電影開篇就盡失原著中連環相扣的懸疑精髓,並且出現了一個非常之失敗而且多餘的鏡頭,容後在表。
    2.電影中超級教授蘭登做著直升飛機也嗖的一下到達梵蒂岡,並且遇到之前參與神秘實驗中的女科學家維多利亞,得知梵蒂岡此時又遭遇了名為反物質的超級炸彈威脅。為了節省時間,導演此處開始對影片進行強制快進:蘭登和維多利亞不費吹灰之力就說服梵蒂岡警衛隊長通過教宗內侍批准進入了從不對外人開放的梵蒂岡圖書館查找被綁候選教宗和反物質被藏匿在何處的線索,緊接著女豬猶如神助在兩秒鐘之內幫助蘭登找到線索並且率領衛隊迅速向第一案發現場開拔。
    再看原著,蘭登和維多利亞到達梵蒂岡之後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向護衛隊長和觀眾解釋反物質的巨大威力,結果被誤解以致關禁閉,千辛萬苦見到教宗內侍得以進入圖書館查找相關資料期間蘭登向女豬和觀眾詳細解釋了光照派的來源和與天主教之間的恩怨,在書進展到三分之一左右時蘭登找到第一個線索,開始營救被綁主教。
    如果說電影限於時間和節奏問題而不能把所有的問題進行詳細解釋以致於觀眾在一片迷茫和混亂中跟著體力過人的蘭登滿羅馬城亂竄,我只能說把懸疑片做成這樣只能證明導演的失敗與無能。幾個關鍵點:科學家之死,女豬的身份,教宗內侍的來歷,光照派的起源,是前半段劇情的重大線索和後半段的關鍵轉折,而導演寧可把時間浪費在羅馬狹窄街道中里不怎麼精彩的飈車鏡頭上也不願意騰出幾十秒做一個簡略的交代。
    3.電影中段開始超級教授就在羅馬的大街小巷中狂奔,把整個劇情奔得支離破碎七零八落。影片對蘭登的推理沒有浪費過多的筆墨,更沒有對這些推理對以後的劇情發展乃至結局的影響給出任何解釋,大部份時間我們就是跟隨著蘭登狂奔亂跑疲於奔命,而對於影片中整個陰謀和故事發展毫無頭緒。更為可笑的就是從第二次解救主教開始,殺手同志就即帥且酷的幹掉了一票又一票的警衛和警察而沒有在城中引起任何反響。而更更可笑的就是連路人甲乙丙丁都能毫不留情幹掉的冷血酷帥殺手竟然在最後關頭就因為蘭登和維多利亞是主角而放過他們,OMG,上帝在這一刻終於神奇般的顯靈了。
    再看原著,小說中著墨最多的地方應該就在於蘭登對光照派標誌的推理上,隨著這些推理主教一個一個被發現,而觀眾也對光照派的陰謀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漸漸發現前半段埋下的伏筆開始顯露。並且在影片中大部份時間蘭登屬於孤軍作戰,而殺手同志也低調的乾淨俐落。
    小說中整個劇情的行進緊張異常但是井然有序,線索脈絡在蘭登四處查訪中漸漸清晰,並且每個人物隱藏的的一面開始漸漸顯現,很多時候我可以隨著蘭登一起思考。反觀電影,完全是動作片套路,蘭登一路逃竄,殺手搞得血流成河,很多時候我只是感覺螢幕上一群人或者兩個人從東跑到西從南奔到北,從地上一直奔到地下,如果沒看過原著,我真的很難想像自己能夠理解為啥這幫人跟得了多動症似的沒個消停。
    4.電影中很多人花痴的帥哥伊萬是讓我深感痛惜的一個角色。本來教宗內侍這個角色演好了很有可能成為媲美漢尼拔教授永垂影史的超級大反派。然而,這麼一個華麗麗的隱藏大BOSS就在導演和編劇的聯手毀滅下變成一個表情古怪行為異常的腦殘兒童。伊萬在帥也不可能在說著弱智台詞屁話連篇的時候還是那麼的優雅,在帥也不可能扭曲表情故作陰險或者深沉的時候看起來很從容,在帥也不可能莫名其妙的謀殺教宗雇凶滅掉四個老頭還差點拿反物質毀了梵蒂岡的時候看起來很無辜。就是因為導演的無情閹割,導致伊萬的教宗內侍變成了一個權力薰心不擇手段的無恥之徒。
    再看原著,我始終覺得小說最成功的一點不是構建了一個幾乎毀滅天主教世界的大陰謀。而是塑造了那個集邪惡與純真於一體的教宗內侍,書名《天使與魔鬼》除了影射科學跟宗教的關係之外或許也是在暗指這位矛盾的結合體。教宗內侍幼年喪母,在目睹了恐怖襲擊而僥倖逃生之後對於上帝堅信不已,他擁有這個世界上最為純真和堅定的信仰。而他成年之後所經歷的周圍人們的種種信仰危機和道德淪喪又使得他深感痛苦和絕望,尤其是在得知被自己視為精神領袖和上帝化身的教宗年輕時的醜聞之後,他幾乎崩潰。我相信這種信仰和精神上的傷痛絕對能夠從裡到外徹底摧毀一個人。教宗內侍肯定經受了無比痛苦的思考和抉擇,才選擇了一條危險的振興天主教拯救信仰之路。一面是信仰純潔的天使一面是手段骯髒的魔鬼,成則為王,敗則成寇。故事因他而起,最後也因他結束,當教宗內侍沉浸在親手造成的奇蹟中時和對天主教美好未來的憧憬中時,打擊接踵而至,連環謊言被戳穿,原來自己毒死的教宗竟然是親生父親。教宗內侍在萬眾矚目之中憑空出現,又在萬眾矚目之中於烈火中消失,小說的最後,我已分不清現實與虛幻的界限,更加不知道對這樣一個矛盾的結合體是愛還是恨是敬還是畏。
    電影跟小說最相似之處也許就在於人物的塑造,如果沒有令人印象深刻刻骨銘心的角色,一部電影或者小說又怎麼談的上成功?也許電影選擇伊萬和湯姆漢克斯是對的,但是不管是教宗內侍還是超級教授蘭登,都沒有給人留下任何深刻印象,毫無魅力可言,電影之失敗可見一斑。
   5.電影版結局簡直是一場令人噴飯的鬧劇。維多利亞自己帶來的筆記被護衛隊長髮現端倪,獨自一人跑去教宗辦公室質問教宗內侍,結果教宗內侍悽慘的叫聲引來其他隊員,大家在驚慌之中擊斃隊長和聞訊趕來的另一閒雜人等。緊接著教宗內侍有如神助,在彼得墓中奪下被發現的反物質登上在廣場等候多時的直升機,朝天空開去,在驚天地泣鬼神的爆炸聲中綁著降落傘從天而降。最後,是監視教宗辦公室的錄像被發現,謊言揭穿,教宗內侍含恨自焚。
    再看原著,歐核中心指揮在被殺科學家的秘密筆記中發現端倪,趕到梵蒂岡想阻止悲劇的繼續,在教宗辦公室中被破門而入的護衛隊員射殺,緊接著教宗在聖彼得墓奪過反物質,在登機時被好心的蘭登攔截,共同升天。在直升飛機中蘭登看到穿著降落傘的教宗內侍時心有所悟,這時爆炸發生,蘭登落水,而教宗內侍平安降落在梵蒂岡內,藏好降落傘之後再眾生哀悼中以救世主姿態奇蹟般出現。最後仍然是答案的揭曉,只不過這次教宗內侍知道了那個讓他徹底崩潰的秘密,在萬眾矚目之中,教宗內侍自焚就此灰飛煙滅。
    結局本該是圓謊的大好時機,可是在電影版中我完全沒有謎題揭曉真相大白的那種痛快淋漓的感覺,為了重新塑造神蹟和聖諭的教宗內侍最後拖著傘包摔在人群中的時候我有種哭笑不得的尷尬,從開頭到結尾,教宗內侍做了這麼多事就是為了重新在人們心目中樹立天主教的神聖和神奇,結果被一個華麗麗的傘包搞得奇蹟全無,我實在搞不懂導演的想法。再說最後陰謀被戳穿,選擇自殺的教宗內侍,簡直就是一個處心積慮篡權不成狗急跳牆的失敗陰謀家形象,為這部失敗透頂的電影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另外結局還有一處失敗的地方就是,原著中在開頭就著力描寫了蘭登是個游泳健將,而最後正好是蘭登憑藉這一特長幸逃一死,反觀電影,開頭倒是對蘭登的游泳技術進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立體拍攝,結果呢?就像那個著名的下面呢的笑話,蘭登教授就這樣變成了太監。既然導演你沒打算讓蘭登游以致用為什麼放這麼個莫名其妙的鏡頭?你還不如一開始就讓蘭登在某個超豪華圖書館裡奮筆疾書或者練習快速查閱資料能力好呼應為什麼後來超級教授能在梵蒂岡圖書館內以2秒鐘的速度在書海中找到所需資料。

    我一向本著厚道看電影的心態看片,卻還是屢屢被一些打著超豪華陣容動輒耗資過億的大片雷到。對於這樣的電影,我只想說,翻拍不是錯,但是不帶大腦的改編未免就是你們不厚道。以前是張導陳導當觀眾是傻子,現在一向敬業的好萊塢也開始當觀眾是白痴,何其悲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