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大逃殺2:決戰天堂--Battle Royale II

大逃杀2:镇魂歌/BattleRoyale2:Revenge

4.7 / 17,933人    Japan:134分鐘 | Japan:155分鐘 (director's cut)

導演: 深作欣二
演員: 藤原龍也 前田亞季 前田愛 忍成修吾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Yurikhan

2009-07-03 19:00:15

聽不懂?這不是個理由。


    為了追女孩猛看日語片,復習了《 Batoru rowaiaru 》,又補了這部《Rekuiemu》。說起來那《大逃殺》首作的確是經典,無論是成功學擁躉看適者生存,還是頹廢派青年看咒怨人生,抑或是打醬油青年看校服女孩作GIRL-FIGHTING,大家都能各取所需各取門票盡數皆大歡喜,遺憾的是後作狗尾續貂沒那麼大當量。它所作的只是讓青春的戰鬥專業化、規模化、現代化,用數量彌補質量的不足。它要東京10層以上的高層建築統統入土,前作沒有這樣的大場面;它給每個孩子配備自動武器和滑板頭盔……也可能是傘兵盔挖些窟窿減輕重量;AMMO箱裡的衛生紙卷沒有像前作的鍋蓋那樣發揮作用,鍋蓋可以臨時當盾牌用,而衛生紙出場一次就再沒後文了……如果說《大逃殺1》孩子們展示了青春殘酷的表象,《大逃殺2》則在交代事實的前提下試圖分析它的成因並給出一些合乎情理的解決辦法。只可惜它的說理像其他的日語文藝一樣生硬,叫人不得不快進,它的解決辦法也腦殘地笑場,實在是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影片開頭就是相似的場景,公車上的集體迷暈,神奇項圈的把戲,看過前作的在此處就無法震撼了;敵人是遙遠海岸上看不見的槍口,而不是近在咫尺曾經的友人,這樣的情節設置又失去代表性,與職業軍隊的戰爭陰影又雷同了;立領黑皮衣虎虎生風,遮蓋不了大河民族源自祖先的短粗體量;內閣總理大臣粉墨登場,鏡片裡閃爍著文牘主義的色厲內荏,又有皮衣男張牙舞爪口目猙獰狀與之相伴,彷彿是父權社會的滑稽戲,AK青年們對抗的就是這兩個人。而顯示屏裡的幕後黑手甚至膽怯地去躲避一個永遠不可能砸到他的橄欖球。
    影片中不斷穿插一些青年閒坐的場景,如各類青春文藝片所昭示,年輕人閒下來的時候都會把顏色奇怪的頭髮靠在牆邊溫和的光里,緬懷逝去的青澀愛情/友誼,展望不可知的未來,腦海中浮現出衣冠楚楚不穿迷彩綠時的辛酸事故。「我從來不相信什麼大人,你們說的話我從來聽不懂」,這是金髮日本帥哥面對皮衣男時迸發的最強音,這種抵抗微弱而可笑,彷彿一個幼年黑猩猩質疑人類定下的秩序;另一個金髮美男(前作主角男)對成年軍支部的撩撥視訊更為雷人,深沉地出場後他說世界不幸福,因為規則不正義,我們很不爽,所以我們要打要殺,殺是不殺,殺是和平——在《英雄》里秦始皇的肩頭上,我看見傳統意義的anarchists致力於實現一個平等的未來。他們姑且算是有目標的成熟的成年人,而金髮美男從不問戰的理由,他為友誼而戰他為青春而戰他還以為自己是和阿富汗伊拉克人民站在一條戰線上的……據說戈壁灘和大沙漠裡都沒有染髮膏,不知他們怎麼活下去。
    我聽說那些成熟的文藝作品,大多都在展示人類對幸福這東西的慾望和願景。人類永遠不幸福,故而有追尋有學習有傳承。你說自己聽不懂不知道,實際是你不願知道不想知道——連知道都不知道,又怎能搞垮一個不知道的體制建立一個更完善的天堂。如果我們能斗膽在我朝青中年各年齡層中作抽樣調研,則可取七十年代群情激奮敏感詞、八十年代蒙頭大睡小文藝與九十年代XXOO之非主流為視點,則可見消費主義的積水終於堅持不懈地淹沒了青年們前進的步伐、進取的雙手、呼吸的口鼻乃至思考的頭腦。這個進程在日本,大約還要早一些。我國非主流青年的服飾取向是東洋來的,那裡的青年早就閉上眼睛就是天黑了。
    所幸的是大人們安全了,孩子們連五毛的思想基礎都沒有,體制可以安枕無憂了。
    結局一樣是GAME OVER。他們玩完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