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Departures

入殓师/礼仪师之奏鸣曲(港)/礼仪师(台)

8 / 55,616人    130分鐘

導演: 瀧田洋二郎
演員: 本木雅弘 廣末涼子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黑岩

2009-07-05 08:58:10

從二元生死到多元價值——黑岩評《入殮師》


入殮師的價值不在於生死,而在於陰陽兩界為這個看門人所賦予的境遇和力量,換句話說,入殮師之所以能夠觸動人心的所在,也就是這部影片的增值。

在創作此類影片時,往往容易陷入黑白畫的境地,也就是單純地去討論生死,而入殮師沒有這麼做。簡單的二元生死,通過多意義的表達,使影片如屍體一般地畫上彩妝,便同時有了貼近性與共鳴。

1、對待職業的態度。在現代社會裡,喪葬師並沒有像古代一樣得到普遍尊敬,反而成為了不吉祥的職業。他們對自己的職業羞於開口,和其他弱勢群體一樣難於成家,尊重死者的工作反而成了賺死人錢的不道德行為。原因很簡單,喪葬師脫下了宗教的長袍,其他人穿上了道德的棉襖。所有原始的東西成為羞恥,首先是性,現在輪到了死。

2、對待死亡的態度。如果要對人們對待死亡的態度做普遍反映,入殮師的視角無疑顯得可靠自然。我們能看到有悲、有怒、有坦然、有漠然。挪威的森林裡寫道:死不是生的對立面,而是作為生的一部份永存。這個思想同樣在本片中亦呼之欲出,從最後一個寓意性的畫面可以看出,死已經被妻子所接受,並轉為了新生命的一部份。只可惜,除了入殮師,所有的喜怒哀樂都只為了告別,而不是迎接。所以李敖有句詩叫:生前不知死,死後隨處埋;生前真知死,死後天葬台。

3、對待親情的態度。這正是入殮師體現東方審美最典型的地方所在。帶著關心與好意的接觸最終會變成爭吵,爭吵過後會出現長時間的真空,雙方都對主動靠近對方抱有遲疑,羞於表達,只因東方人表達感情的含蓄。子女羞於表達對父母的愛,父母羞於表達對子女的愛,就算中間隔著天大的誤會與悔意,亦不會主動向對方袒露心懷。而父子雙方要等到最平靜、最長久、最親密的一次相處,卻是在太平間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