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美麗人生--Life is Beautiful [1997]

美丽人生/一个快乐的传说(港)/

8.6 / 747,360人    116分鐘 | Italy:122分鐘 (first release)

導演: 羅貝托貝里尼
編劇: Vincenzo Cerami and 羅貝托貝里尼
演員: 羅貝托貝里尼 妮珂塔布拉斯奇 Giustino Durano Sergio Bini Bustric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一然

2009-07-05 19:13:11

我不能有的幸福——《美麗人生》影評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我看很多電影,但是很少寫影評。我每看完一部電影,如果覺得不錯,就會搜影評來看。很多影評都寫的很好,寫了很多我沒察覺到的細節,也有很多我沒有思考到或者說我根本思考到的東西。

  

    我上次寫到有關電影的東西是對《美國往事》,然而只是截取一段台詞以及推薦。這次我要寫一篇影評,為一部義大利電影——《美麗人生》(《 La Vita è bella》)。

  

    很久以前就聽說過這部電影,並且經常把它和《美麗心靈》或者《美國心玫瑰情》搞混。這周和同事聊電影的時候她推薦了這部電影。我說我最喜歡的電影是《辛德勒的名單》,她說可以看看《美麗人生》,和《辛》完全不一樣的視角。於是想看一看。

  

    1小時48分鐘的版本,我有些意外,很少看到兩個小時以內的電影了。影片的一開始男主人公Guido就聒噪的登場了,不由的讓我想起《When Harry met Sally》。而女主人公Dora從天而將,是我欣賞的類型,感覺有些像《The English Patient》的女主人公。

  

    在Guido見到叔叔的伊始,就點明了猶太人所遭受的歧視與騷擾,而Guido想開間書店卻得不到政務官簽字審批,又說明納粹制下的腐敗。Guido誤打誤撞調戲了政務官,這可以認為是影片對黑暗的第一次嘲笑。Guido躲避政務官追趕之際,第二次撞見Dora,詼諧的說:「我們下次能站著見面有多好」。無奈之下,Guido做起了服務生。一天晚上和朋友Ferruccio睡覺前開玩笑,Ferruccio提到叔本華著名的「意志決定一切」,Guido當即實驗,大覺有效。「意志決定一切」貫穿整部電影,似乎是想告訴人們,幸福取決於人的態度。而叔本華是希特勒最喜愛的哲學家,他極端推崇叔本華的意志論,從影片用到「意志決定一切」的地方看,都是一些自我安慰和巧合,這似乎可以認為是對希特勒統治思想的一種蔑視。

  

   Guido第三次遇見Dora確實是站著了,Dora依舊光艷照人,而當Guido想約Dora時,她卻回絕,雖然她已經深深的被與Guido伴生的驚喜所吸引。她是政務官的未婚妻。

  

   Guido做服務生的時候結識了醫生,醫生陷入猜謎與解密的過程,而Guido正是個中好手。「愈多愈看不見」——「黑暗」,「一提起我,我就消失」——「沉默」。而在影片後半部Guido面對無盡的黑暗,沒有選擇沉默。

  

    Guido冒牌柏林視學官,來到Dora教書的小學,見了第四面。視學官此行目的是解讀所謂的權威種族學家的關於日耳曼民族是最優越種族的宣言,為了扮演角色,Guido戲謔的以自己為例說明「最優越種族」身體的器官是多麼完美。然而那一個種族耳朵不是有一彎耳輪、有耳垂,有肚臍呢?這裡是影片對納粹的第二次嘲笑。此時的Guido,作為猶太人,並沒有深刻的感受到黑暗的來臨。

  

   Guido與Dora的第五次見面,開始於在歌劇院聽奧芬巴赫的《Tales of Hoffman》,隨後設計Dora誤上自己的車,開始了一段充滿驚喜的浪漫。Guido並不會駕車,可是強上陣,似乎所有的浪漫的開始,都與衝動、魯莽有關。雨中,漸漸鋪展的紅地毯,坐墊充當的雨傘……男女主人公徜徉,Dora開始傾吐自己所受的拘束。其後,一系列看似神蹟的事情令Dora驚喜不已,照應影片前面不斷出現的各個場景,感覺溫馨、詼諧。最後Guido向表白,可是字幕的翻譯令我噴飯,或者是因為我不習慣義大利的文化。

  

   隨後是電影前半部份的高潮,在Guido工作的飯店,是政務官要宣佈和Dora要結婚的慶祝。其間,Guido叔叔的馬被塗成綠色,並被寫寫上「小心,猶太馬」的字樣,可是此時Guido仍未有十分的警覺。在飯桌上,小學老師和政務官談到一道小學數學題,題面是「國家每養一個瘋子,每日花費4馬克;每養一個跛子,花費4.5馬克;羊癲患者,3.5馬克。這些廢人總數30萬,設國家平均每人每日花4馬克,問把他們全部消滅,國家能節約多少」,殘忍的問題,毫無人性,然而除了Dora,沒有人表現出對題目本身的質疑,只一味強調這樣的數學計算對小學三年級學生是多困難。可見納粹的思想已經深植義大利日耳曼族人心中。

  

  當Guido端著Dora喜歡的朱古力雪糕想給她一次驚喜時,卻正值政務官宣佈他與Dora的婚事,Dora毫無倖福的表情,而Guido卻被打擊的魂不守舍了。他不小心打碎東西在桌底收拾,Dora卻也鑽到桌底,吻了他,說:「帶我走」。(哦,她的頸真美!)Dora要追求自己想要的幸福。Guido仍然不忘給心中的女神製造驚喜,在飯店特製蛋糕上寫上他常對Dora說的「早安,公主」。從此時Dora的眼神裡透出的,是一種決絕後的光芒。然後Guido騎著被重新刷過的馬,進入正堂,Dora爬上椅子,站上桌子,一躍上馬,瀟灑的離開飯店,童話一般。他們來到Guido的住處,走進去。其後影片的光線切換似乎只是一個夜晚,讓人認為男女主人公一夜幽夢,十里柔情。然而再出來了的卻是一個四五歲的小孩。哦,他們已經生活在一起,並且有了孩子。

  

     影片的上半部份結束了。這一部份氣氛輕鬆,浪漫,然而我卻一度想哭。因為我覺得Guido和Dora是如此的幸福,令我羨慕,然而我又不可能像Guido那樣戲謔的生活,我這顧慮萬般、放不開手的生活態度,會讓我喪失多少自己夢寐以求的幸福呢?一想這個,我只想哭。

 

    四五年的時間,環境有了很多變化, 可是Guido似乎是一如既往的幸福著。Guido的書店開張了,Dora還在教書,小Giosué幫助爸爸料理書店。Giosué像極了Dora。Guido和Giosué經過一家商店,商店的大門上寫著「猶太人與狗不得入內」,Giosué疑惑不解,而Guido解釋說是各家商店的喜好不同。而Guido本人則會經常因為猶太身份被納粹帶走問話。恐怖已經來臨。

 

    就在Giosué生日的那天,他和Guido都被帶走了,要被送往集中營。而Dora本不是猶太人,卻要求一同被送往集中營。這個一直單純生活著的女子,在生命的要緊關頭,作出選擇時從容淡定,毫無猶豫,令我心動。

 

    從進入集中營的開始,Guido就開始讓Giosué相信這是一個遊戲,並且最終會有一個真正的坦克作為他的生日禮物。為了持續這個謊言,Guido冒著生命危險充當德軍翻譯,雖然他不懂德語,只為讓Giosué相信這個遊戲;每天辛勤勞作後,他都要強打精神逗Giosué,讓他堅持著遊戲,用得到最後的獎品來鼓勵他。集中營的恐怖與黑暗,Giosué沉浸在Guido的謊言中,並未感受到多少,他依然是身心健康的成長。

 

    集中營的老人小孩都要被殺死。德軍會謊稱洗澡把他們引到毒氣室。而Giosué因為不願意洗澡而躲過一劫,這一層在前面有過伏筆。而Guido的叔叔卻沒有那麼幸運,在即將被送進毒氣室前,他還關心險些在她面前跌倒的德國女兵,然而德國女兵毫不領情,稜角分明的臉上所露出的冷酷無情令人不寒而慄。

 

    集中營裡,男女是分開的。一次Guido經過廣播台時,偷溜進去,對著話筒,用一貫的語氣,說「早安,公主。昨晚我夢到你……」。Dora聽到此,辛酸之中,必定覺得無比幸福。是的,嫁給Guido這樣的男子,或許平凡,但真幸福。

 

     因為遇見以前結識的醫生,Guido在集中營裡又做起了服務生。而在德軍軍官的包圍之中,

Guido也冒險把留聲機的喇叭對著窗外,放送奧芬巴赫的《Tales of Hoffman》,只為Dora能夠聽見。音樂在義大利這個歌劇的國度里很能代表一種精神。

 

   納粹即將被打敗,這時候卻也是集中營最恐怖的時刻。德軍要進行最後的大殺戮。那位好猜謎的德軍醫生醉醺醺的對Guido說有重要的話對他說,我和Guido都以為他是要救Guido出去,不禁充滿期待。然後最後老醫生卻是在抱怨他猜錯了一道愚蠢的謎語。太失望了,Guido意識到自己其實孤立無援,任何求生的機會他只能依靠他自己。他騙Giosué要他躲在一個鐵箱子裡,知道所有人都不在了他才能出來。而他,要去救Dora,他披著頭巾裝作婦女,尋Dora而不見,不幸被一個德國士兵發現,要就地槍決,被一個軍官阻止,我以為看到生機。然而他還是被帶到一個拐角處,簡單的兩聲槍響,然後德國士兵跑出來。沒有死亡以及任何血腥的鏡頭,於是我還是抱有意思希望。天亮了,德軍撤退完畢,活著的猶太人逐漸走出集中營,Giosué也從鐵箱鑽出。沒有Guido,我的心沉了下去,是了,Guido只是凡人,他並不能創造奇蹟。轟隆聲傳來,一輛坦克車駛到Giosué面前,美國大兵鑽出來,宣告了一場勝利。Giosué坐上了真正的坦克車,這是他父親和他約定的遊戲的獎品。Dora也幸運的活了下來, 只是沒了Guido的生活,她還會不會開心?

 

    影片的後半部,籠罩著恐怖,然而看到Guido竭力的保護Giosué,感覺到一種力量。雖然電影沒有直接表現Guido對Dora無盡的思念,但是從他已有機會就帶給Dora驚喜來看,他的愛太深了。

 

=====================================================

 

    Guido不好和Schindler比較,因為Guido本身就處於一個無力的角色。然而他們都是偉大的,Schindler偉大的人性的光輝,來自善心的感召,而Guido更多來自本能。

 

    從電影製作上看,《辛》宏大多元,各個角色的刻畫都很有力度,人性的多方面都有闡釋;而《美麗人生》人物的塑造則很單薄,對配角關注不多,而且性格都很單一。當然,這也與電影製作的出發點有關,Roberto Benigni 本來是要把《美麗人生》打造成喜劇片的,只是這部喜劇源自於生活,而生活總是五味雜陳。

 

PS:Giosué讀音十分類似我中文名字的讀音,如果我以後需要義大利名字,就用這個。

 

影片花絮:

•在片中扮演羅伯托•貝尼尼(Roberto Benigni)妻子的尼可萊塔•布拉斯基(Nicoletta Braschi),在生活中也是他的妻子。 (貝尼尼也太幸福了~)
•貝尼尼在獄中穿的衣服的號碼跟卓別林在《大獨裁者》中的一樣。
•貝尼尼說片名來自利昂•托洛茨基(Leon Trotsky)說所的話。托洛茨基在墨西哥流放時期,得知他要被史達林暗殺時,他看著花園中的妻子寫出了這樣的話,無論如何:"人生是美麗的。"
•Guido通過喇叭放奧芬巴赫的歌劇《霍夫曼故事》(Tales of Hoffman)。而事實上因為奧芬巴赫是猶太人,所以在納粹集中營很難找到他的音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