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7-06 19:37:12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靜美,譬如秋葉
有了孩子的感覺,用妻的話說叫做「累並快樂」著,看著小崽子從哇哇待哺轉眼間已吚呀著四處亂爬,忽然發現因為他,生活不知覺已經改變許多,收穫很多快樂,也放棄很多,比如看電影,我和妻都是鐵桿電影迷,一直是電影院的常客,不光國內海外大片,各種主流非主流的文藝片子只要它上映也報定一網打盡的原則。從妻臨產起,這一年電影院是無緣再去,怕擾了寶寶休息,連碟都基本少看了。難得的週末,寶寶睡著後,妻興趣所至:「放部碟來看看吧?」仔細在碟架翻了半天,發現居然已很久沒買過新碟,正無奈之際,在角落裡發現了一個「漏網之魚」:日本片《入殮師》,今年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其實一直對日本電影的興趣不大,總覺得過於偏執而晦澀,且這部片子一看名字便知,關於死亡,不喜歡這麼灰色的調子,所以淘了這張碟子,完全是衝著奧斯卡的名頭。然而我錯了,從片子一開始,就忍不住被深深感染進去,村上春樹式的畫面語言,配上宮崎駿御用作曲師久石讓那悠遠舒緩的大提琴,成為這部片的基調,溫情而美麗的。是的,雖然這是一部講述死亡、並且充斥了屍體的電影。看著片子,思緒不由就和男主角經歷著同樣的過程和洗滌,從四處受挫的都市生活到逃避回深山裡的小鎮,然後陰差陽錯地做了入斂師這一行;從最初對於入斂師的恐慎厭惡排斥,到最後理解懂得且熱愛這一職業,當片子結束時,男主角流著淚為死去的父親拭身擦臉,並從父親緊攥的手心發現了自己三十年前送給父親的一塊小石頭時,我的眼睛也早已被淚水迷糊,於我而言這是少見的,我和妻不同,極難被感動。
日本片裡關於死亡的題材其實不少,日本人似乎有種死亡崇拜式的情結,比如飄落的櫻花和武士道。然而《入殮師》顯然和前者截然不同,雖然片子裡也充滿了日式的儀式感和許多符號語言,然而在這部片裡,你看不到任何扭曲或者情感觀念上難以接受的東西,它講述的是死亡,但其實真正要說的卻是關於生命。人們厭惡死亡迴避所有和死亡有關的東西,那是因為人們畏慎死亡,而《入殮師》要說的就是,死亡只是生命的一個過程和階段。生命是美麗的,包括了它的開始,包括了它轟轟烈烈的過程,也包括了它的結束。當然,首先你要勇敢並且用平常心去面對。男主角入行後面對著許多不同死亡,起先是丟進河裡死掉章魚、產完卵後死掉的鱒魚、飄落的櫻花、河豚的魚子,然後便見接蹱而來的死者,從陌生人,到熟悉的鄰居,再到至親,他經歷著思考和昇華,而片子的主題也漸漸鮮明,在告訴人們:其實對待死亡的態度和對待逝者的方式,就是人們對待生命的態度,學會尊重死亡才是真正的尊重生命懂得生命。還有愛,什麼才是彌久的真愛?它不會因為死亡而中斷而改變而遺忘,就像片裡對白說的那樣:「死亡只是打開了一扇門,並沒有改變什麼」,就像片子中的老入斂師平靜講述自己逝去多年的亡妻那樣,就像男主角為死去的澡堂婆婆小心繫上她工作時整日圍著的毛巾那樣。
為人父母,看著初生的生命,常覺得從沒如此的熱愛生活熱愛生命。今天才發現原來熱愛並不等於懂得。年青時讀泰戈爾的詩,最喜歡的一句是「生如夏花般絢爛」,這部電影突然讓我想起了遺忘多年的後半句,那便是:「死如秋葉般靜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