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姨媽的後現代生活--The Postmodern Life of My Aunt

姨妈的后现代生活/ThePostmodernLifeofMyAunt

6.9 / 789人    Canada:111分鐘 (Toront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導演: 許鞍華
編劇: 李檣
演員: 周潤發 斯琴高娃 趙薇 盧燕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素米灰

2009-07-07 06:17:00

誰都不甘心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我對電影有自己的分級方式,比如說——最愛的CLEAVER MOVIE(聰明電影),指那些能讓我有驚艷或頓悟之感的影片,又比如說市井電影,這個就是字面含義了。市井電影我很少看,今天會想起來看《姨媽的後現代生活》典型的市井電影,主要是為了給我的硬騰空間,需要刪除一些看過的影片。另外,也是因為當年斯琴高娃憑這部電影得了個什麼最佳女主角的獎。

市井電影,總是逃不開三個元素——方言、舊宅、艱辛甚至悽慘的情節,《姨媽》一個都沒落下。念過大學、會講英式英語的姨媽,獨自居住在上海市中心的老宅中,每日端著架子、與鄰居攀比、說女兒在洛杉磯、過著有些尖酸刻薄卻也善良敦厚的生活。我不知道斯琴高娃是不是真的會說上海話,不過那濃濃上海腔調、黃浦區的老城區、斤斤計較的討價還價,無不透露典型的小市民之風。然而,姨媽卻也端著自己上過大學,會說英語,與樓裡的「癟三」總歸是不同的。

之後,姨媽遭遇了一連串的騙術。先是外甥聯合網友騙她的錢,因為是親戚,最後她還得提外甥向警察求情。然後發現家裡收留的小保姆靠撞別人的車訛錢,嚇得把她趕走。最後,重頭戲出場,周潤髮飾演的騙子不僅騙錢還騙色,連帶感情一塊兒騙了,忽慢著姨媽去投資墓地,轉頭再去,發現銷售處已經人去樓空。

被騙了一切的姨媽摔斷了腿,終於有一個親人出現——趙薇飾演的女兒,及其對象,從東北鞍山趕來上海照顧親媽。女兒粗俗、冷漠,指著姨媽的臉罵她「當年明明不愛我爸那個粗俗的老工人,幹嘛還嫁給他?幹嘛還生下我?為了回上海又離婚,頭也不回離開我們?」姨媽在睡夢中看到一輪明月降臨窗前,最終覺得上海待不下去,跟著女兒回了鞍山,跟著粗俗的前夫在市場賣小商品。最後的一幕,姨媽已經不是那個染黑了頭髮、梳著髮髻、唱京戲、畫國畫、講英式英語、拿腔拿調的上海老太太了,而是灰白著頭髮、裹著頭巾、穿著肥碩黑布衣服、坐在自家雜貨攤前,麻木地啃著餅,呆呆望著前方。

由此可見,這根本不是什麼愛情喜劇,別聽海報瞎吹了!

看這種市井電影,是需要堅強內心的,因為它能夠直擊普通老百姓心底最深的痛處。英雄總是很遠,浪漫也是短暫的,但是影片中的噪雜小市民世界,卻是大部份人真實的生活寫照。而這部電影最兇狠之處,就是那份小市民的不甘心。

我以前看過一部典型的小市民電視劇《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那裡面的市井生活,也是這樣嘈雜、艱辛、不如意,但裡面人物的態度卻是心甘情願的。他們沒有大房子住,他們沒有學歷,沒有好工作,但是他們都認了,心甘情願地過著這樣的生活,反而傳達出普通人的溫馨。但《姨媽》不一樣的,《姨媽》裡的每個人都對自己的生活不甘心,都想改變,於是他們都活得比張大民痛苦與糾結。

姨媽覺得自己與別人不同,在鞍山的時候她覺得自己是上海人,所以有了機會毫無回頭地回了上海。到了上海的里弄,她又覺得自己是讀過書的,會講英式英語,與鄰居的「癟三」不同,於是她獨自生活。

姨媽外甥的網友也是不甘心的。原本是個漂亮女孩,卻因為小時候奶奶的失誤燒壞了半張臉。於是,她要夥同姨媽的外甥騙錢,然後去韓國做整容手術。

小保姆也不甘心,她要賺錢給女兒治病,為了這個她出去故意撞別人車,然後撒潑打諢躺在地上,逼車主給她200塊錢。

姨媽的女兒也不甘心。她在工作的賓館外面蹲著抽菸,她讓姨媽的外甥想辦法讓她出國。

甚至姨媽的鄰居老水,水太太,也是不甘心的。雖然只是一個人和小保姆及一隻貓生活,她也要一天換一個髮型,打扮得光鮮亮麗,然後說女兒女婿會帶她去東南亞旅遊。

他們都不甘心生活,他們都有想要的東西,但他們的能力又都達不到。所以,這是一群活得痛苦又糾結的小市民。

電影裡倒是也有甘心情願的人,比如說周潤髮飾演的騙子,他的生活就是遊刃有餘地到處騙人,或許是專門騙姨媽這樣獨居的中年婦女吧。再比如姨媽的前夫,那個邊刷牙邊看電視,笑得牙膏到處飛的粗俗老工人。他們或許知道、或許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但他們都對目前的生活很滿意。

有時候我會迷惑地想,知識與見識真的很好嗎?一個人沒有知識與見識,雖然是錯過很多世界的精彩,但也許因此而滿足於目前的生活。就像時代居住於偏遠鄉村的人,沒有見過大城市的繁華,也自然不會有那麼多渴望。不甘心,又沒有能力達到,這是最最糾結又痛苦的狀態了吧。都說要知足常樂,但是在日復一日平凡瑣碎的生活中,曾經對生活懷揣的夢想是不是就這樣變成了不甘心? 但問題在於,已經走出去的人,有幾個能夠大徹大悟到對平凡甘心?

其實我想說的是,那些糾結與痛苦的不甘心,竟然如此鮮明地反襯出我們擁有的幸福。我和我身邊的人,也都不甘心,但是,我們因為年紀輕、讀書多、時代好、家庭好,就有了改變的機會。電影中的人都是身不由己,電影外的大多數卻都擁有改變的機會和能力,這樣的領悟頓時令人對生活充滿感激。這是這部市井電影帶來的意外所得。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