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琴戀克拉拉--Beloved Clara

亲爱的克拉拉/Clara/ChèreClara

5.5 / 303人    Germany:107分鐘

導演: 賀瑪‧桑德斯布拉拇斯
演員: 瑪蒂娜吉黛克 帕斯卡葛雷果利 馬力克齊狄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青梅

2009-07-14 04:56:40

深情即是一樁悲劇,必得以死來句讀


她是十九世紀最重要的女性鋼琴演奏家。

她是羅伯特·舒曼的妻子。

她是勃拉姆斯一生摯愛的女人。

她的一生擁有所有現代電影劇本所要求的必要元素:美貌,天賦,暴君般的父親,精神病患的丈夫,四十三年不為道德與規範所容的愛情,六十年不停歇的演奏之旅,無數的掌聲和鮮花,還有那些伴隨她而生的不朽樂章。

但是,還沒有一個人能把這個真實的故事拍得動人,《琴戀克拉拉》也沒有做到。

 

克拉拉·舒曼(1819-1896),出生於萊比錫,五歲那年,父母離異。父親是鋼琴店老闆和優秀的鋼琴老師,偶然發現自己的女兒是個音樂神童。於是在父親嚴格的教導下,她九歲公開演奏,十一歲便巡迴巴黎維也納,不但大文豪歌德是她的樂迷,奧地利皇家也頒給她最高榮譽。

十一歲那年,她愛上了父親的學生舒曼,那一年,舒曼二十歲。父親知道後,幾乎要槍殺了舒曼,然而熾熱的戀愛卻是不能被阻斷的。舒曼整整等了她十年,最後,通過法庭,終於迎娶了克拉拉。

也許父親最初的阻撓竟是看穿了未來,他們相知相愛的音樂人生並不全是和諧,十四年的婚姻生活也不全是「詩與花的生活」(舒曼語)。舒曼縱然是才華橫溢,但他天性敏感憂鬱,總是不停的喝酒,一副要死不活的樣子,從沒有謀生的打算,一個天才藝術家身上所有的優點和缺點他似乎都具備了。而克拉拉性格則比較傾向於現實,一心一意想維繫一個幸福的家,但同時也不願放棄演奏生涯,她一生熱愛音樂,例行演出對她而言,就像一日三餐和空氣一樣重要。

1850年,他們定居於杜塞道夫市,舒曼在那裡擔任交響樂團指揮,但其個性卻不適合指揮和管理,他的指揮生涯逐漸變得日益艱難。
然而,就是在杜塞道夫期間,一個年輕人走進了他們的生活,開始了另一段傳奇。

1853年,也是20歲的勃拉姆斯在舒曼的家裡第一次遇見了克拉拉,那一年,她已經34歲。

那天晚上克拉拉在她日記里寫道:「今天從漢堡來了一位了不起的人——勃拉姆斯,他只有20歲,是由神直接差遣而來的。羅伯特說,除了向上蒼祈求他的健康外,不必有別的盼望。」

舒曼情不自禁地提起10年前就中斷的評論之筆,為《新音樂雜誌》寫了著名的音樂評論《新的道路》,熱情地向音樂界推薦這位新的天才。 這是他一生最後一篇音樂評論。
同時他還運用自己的影響,使出版商出版了勃拉姆斯的早期作品。 在自己的最後歲月裡,他不遺餘力的提攜這個剛剛出道的年輕人。

這個年輕人出生於漢堡的貧民窟,少年時代即為生活所迫而混跡於酒吧間裡;缺乏受教育的機會,也無從學習禮儀。他待人接物粗疏直率,不拘禮節,脾氣近乎乖戾。他是一個農民的兒子,有著很多農民的習性。但是,他在舒曼和克拉拉麵前,卻像換了一個人。
這時的克拉拉雖已步入中年,卻正是一個女人的知性、情感和美貌最成熟最有光彩的時期。她用高貴的氣質,風度和教養將這個年輕的天才完全折服,使他一生陷入了對她的無盡的崇拜之中。

1854年,舒曼的憂鬱症嚴重惡化,在一個下雨天,連帽子也不戴,悄悄走到萊茵河橋上,跳下激流中。幸虧被人發現救起,送進了瘋人院。
克拉拉此時正懷著第七個孩子,這樣可怕的打擊使她悲慟欲絕。此後的兩年間,勃拉姆斯陪伴在她的身邊,陪她照顧舒曼以及孩子,為此他甚至放棄了許多成名和賺錢的機會。也許是她的苦難感召了他的勇氣和同情,使這個木訥的、有點粗俗的年輕人變得感情細膩,無微不至。

直到1856年,舒曼在精神病院去世,橫亘在他的愛戀面前的最大障礙已不存在,他卻出人意料的選擇了離開。過去兩年里,那些熱衷於散佈流言蜚語的卑鄙小人們更加無恥地在那兒鼓譟著。有人甚至說,勃拉姆斯就是克拉拉最後一個孩子的父親。 勃拉姆斯倒不是懼怕那些閒言碎語,但他越來越感到他的愛情是道義所不容許的,而且,這種愛情也不可能填補克拉拉失去舒曼的精神缺憾。這種感情與理智、感情與道德的衝突越來越尖銳。不能忘卻的愛情和難以逾越的道德,在他心靈里撕咬著,使他感到莫大的無法解脫的痛苦。

最終, 理智壓制住了勃拉姆斯的感情,他用空間隔絕的方式把自己的愛也隔絕在絕望的思念里。他選擇了離開,永不相見。

此後,是漫長的一生里……

他曾經無數次寫給克拉拉情書,卻始終沒有寄出去;

他曾經資助克拉拉全國巡迴演奏舒曼的所有作品;

他一直和克拉拉保持聯繫,時刻關心著對方的生活;

1875年,他完成獻給克拉拉的《C小調鋼琴四重奏》,前後用了20年;

他一生所創作的每一份樂譜手稿,都寄給克拉拉;

他一生未婚。

愛情爆發時如同洪水猛獸,勢不可擋。但是,勃拉姆斯始終沒有讓自己愛慾浪濤漫過理智的大壩。他把這種思念全部用音樂表現。他說:「我最美好的旋律都來自克拉拉。」


1896年克拉拉去世的噩耗傳來時,度假在外的勃拉姆斯在趕回參加葬禮時,極度悲痛與恍惚竟搭錯了車,兩天兩夜後,他顫巍巍的走到克拉拉墓前,撒下最後一把泥土。

天地蒼茫,他一個人孤獨的站在墓前。他把小提琴架在肩上,拉了一首無人知曉名字的小提琴曲,傾訴著43年的情愫與40年的思念。
而聽眾唯有墓中人。


我一直想找到這是支什麼樣的曲子。我想聽聽怎樣的旋律才能訴盡這43年的愛與心事。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