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穆肅

2009-07-16 01:27:11

頭號公敵:犯禁的快感


頭號公敵:犯禁的快感

很多法國電影的風格,就和他們的國民性格一樣,以旁逸斜出的技巧著稱,但《頭號公敵》卻想要忠厚老實地講故事,講述70年代末期法國著名的大盜雅克•梅斯林的故事,這是一個聞名遐邇的罪犯,曾犯下多起持械搶劫和殺人案,也曾經多次越獄,他善於偽裝自己,曾以不同的面貌混跡人群,人稱「千面大盜」。他在18個月的血腥逃亡之後,1979年11月2日在巴黎克利尼揚古爾門被特警隊擊斃。
又一段犯禁離奇的傳奇,完成一個票房的奇蹟,甚至於完成一個英雄符號的塑造,這在電影史上已經有太多的先例,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黑幫電影和美國西部片的內在核心就是這個。
《頭號公敵》計劃推出上下兩集,演員中幾乎集合了當下法國最重量級的當紅影星,如果大的商業投資,源於對票房的自信,之所以自信,一方面,梅斯林的傳奇故事,確實在法國已經達到家喻戶曉得程度,另一方面,投資商也預見到,這類電影向來不缺乏觀眾。
目前能夠看到《頭號公敵》只有上集,下集要等到11月份才能接續;上集敘述梅斯林早期的經歷,1959年,梅斯林在阿爾及利亞戰場上服役,通過槍殺對手,迅速結束了「天真」期,並在退伍之後,成為一個離開家庭,與朋友鬼混在一起,進行搶劫等違法勾當。退伍士兵的身份背景,或許會讓人聯想到《出租汽車司機》,但由羅伯特•德尼羅飾演的越戰退伍兵特拉維斯,之所以能夠成為一個不朽的經典形象,很大程度上,源於在這個人物在不滿髒污社會背後,塑造了苦悶、理想主義者的性格,但在《頭號公敵》中,粗疏的處理忽略了人物內心的塑造,大多數時候,梅斯林都在狼奔豕突,像是被人追趕一樣,不斷的電影中往前跑,由於電影脫胎於一部回憶錄,而編導對原著的忠實程度達到了亦步亦趨的地步,想要在100分鐘的電影里長內表現一個傳奇人物複雜的故事,就只好迫不及待的搭建故事骨架,卻來不及為這骨架上搭上豐滿的血肉。
粗疏成為《頭號公敵》最大的毛病,隨著劇情的進展,粗疏多次打破了觀眾的預期,片子的前三十分鐘,本以為要重溫梅爾維爾《獨行殺手》式的故事,但後來就開始向公路逃亡片傾斜,梅斯林認識西班牙女郎後成家,恍若斯科西斯電影中那些家庭觀念濃郁的黑幫分子;但這一切都只是一閃而過,好似編導自己也拿捏不準電影的風格似的——當梅斯林認識珍,組織犯罪組合時,我期望能看到像《邦妮和克萊德》式的故事,「羅密歐與朱麗葉在逃亡的車上」多麼富有詩意,但它結束得那樣迅捷;當梅斯林浪跡天涯,流落加拿大結識一個朋友時,《龍虎小霸王》的形態顯露出來,但卻迅速閃避過去,讓看看來總有一種隔靴搔癢的感覺。
澳洲曾經有個傳奇犯罪者叫作內德•凱利,但由於由於澳洲是殖民地,因此,凱利後來被稱為「澳洲人心中的民族英雄和自由鬥士」,著名作家彼得•凱雷根據他的事蹟所寫的小說《凱利幫真史》也被譽為澳洲之歌;印度曾經有兩個有名的女土匪,希瑪•帕瑞哈爾和普蘭•德維,前者據說曾殺過70多個人,後來依據他的親身經歷拍了一部電影叫《受傷》,而後者幹過一些燒殺搶掠的事情後向政府投降,被監禁11年之後開始從政,成為低種姓族群的代言人,還被選為印度議會的議員。2001年,德維遭暗殺身亡。這些「犯禁」者的故事之所以反覆被拍成電影,並被尊為反抗社會秩序的英雄。
梅斯林身上或許也有這樣的氣質,事實上,在現實中,他也屢次以政治口號為自己刑事犯罪進行升級,這使他的身份變得更為迷人,但編導在拍《全民公敵》時,始終以一種催枯拉朽一樣的著急心態在「趕路」,使這種英雄的悲劇的氣質無法得以提煉油與雕琢,反觀那些經典的黑幫電影,往往符以舒緩節奏著稱,比如《教父》、《美國往事》。
《出租汽車司機》的海報上,曾經寫下過這樣一句話,「每一個城市,都有獨行人」,這句話稍微改變一下,也可以作為《頭號公敵》的註腳:每一個城市,都有叛逆者。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