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亦孤

2009-07-16 03:28:28

地球由自己來主宰


幾年前已經看這部當時紅極一時的災難片,不過,那個時候並未為此留下隻言片語,近段時間看了一系列的災難片,有外星人的《火星人玩轉地球》,有天體衝撞的《絕世天劫》、《天地大衝撞》,有地球自身的《地心末日》,有海難的《新海神號》、《深淵》,有大火的《火燒摩天樓》,有致命病毒的《驚變28周》,還有自然環境的《龍捲風》、《10.5級大地震》……這些災難片,有些是純屬異想天開的,也有建立一定科學基礎上的,前幾天又再次看了這部《後天》,不為別的,只為影片所宣揚的主題。

這部影片同我所看過的很多同類型災難片有所不同,在本片中,沒有出現一個英雄人物來扮演救世主的角色,災難很真實的發生了,影片所突出的主旨除了展現在災難面前親情、友情、信念的價值外,更主要的是在反思環保、社會責任的人類文明的問題。

《後天》和《10.5級大地震》有點類似的是,他們都以電影的手法「真實」再現了災難的發生,而且災難不是發生在人跡罕止的沙漠和叢林,它發生在人群密集的繁華都市,這樣一個人們每天工作、學習和生活的場所,不自覺的觀眾帶入畫面中。但是同後者又有所區別的是,沒有英雄人物的出現,我們誰也不敢肯定片中的情景永遠不會發生,大自然的力量變幻莫測,人類無休止的破壞地球環境,未來的事情又有誰知道呢?

在巨大的災難面前,人們往往無法記錄災難的發生過程,無法看見自身之外其他地方的情景,但是科幻電影給我們提供了這樣的機會,儘管是虛構的,但是因為無法預測未來,所以通過電影我們可以清晰的再現災難的每一個細節,他可以讓觀者帶入畫面,去真實的感受災難,去感受大自然面前人類的渺小,讓我們去反思災難發生的原因,去體會災難中愛有價值。

影片的特技效果是非常逼真,幾乎二分之一的篇幅都是身處特技製造的環境中,給人以極強烈的感官刺激,但是這個感官刺激的背後人類的命運則更加觸動人心。

災難面前,眾生平等,萬物皆遭不幸。不會因為你是總統而逃過一劫,也不會因為你是乞丐而註定要死亡。地球的主宰不再是人類,萬物都在生存而努力。人類可以燒書來活命,惡狼可以吃人來生存;每個人都渴望著能夠活下來,但是現實在殘酷的,不會因為城市繁華、經濟強盛(美國、日本)而倖免於難,也不是因為國力弱小(墨西哥)而慘遭屠戮;災難面前,也考驗著人性,親情、友情、愛情、責任,丈夫與妻子、父母與子女、朋友與朋友、醫生與病人、總統與平民……一切的一切在災難面前,人性的醜惡展露無遺。

災難面前,人類的生命與社會文明產生的衝突,那些躲在紐約中央公共圖書館燒書取暖的人們倖免於難。可是,不惜毀掉社會文明燒書來活命,這無疑是在諷刺人類,有時候,我們肆意破壞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時,實際就是在自掘墳墓。

影片最後,一片皚皚白雪上出現了素淨、湛藍的天空,天是那麼的藍,萬里無雲,這似乎是在告訴我們,冥冥之中自有天意,萬物皆有主宰,地球不僅是人類的地球,更是萬物生存的地球,無盡的破壞只會帶來毀滅性的災難,地球也有自己的生命,它由自己來主宰,弄髒了地球自己也會清洗。

亦孤 /文 07/15/2009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