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飛越杜鵑窩--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

飞越疯人院/飞越杜鹃窝/飞越喜鹊巢

8.7 / 1,073,249人    133分鐘

導演: 米洛斯福曼
編劇: Lawrence Hauben Bo Goldman
演員: 傑克尼柯遜 露易絲馥萊雪 Michael Berryman Peter Brocco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亦孤

2009-07-17 09:34:16

又是一部「悶騷」型的奧斯卡最佳影片


聲明:本篇感想與主流的影評有些背道而馳,有部份展情節透露。慎入!建議先看完影片,再看評論。

不得不承認,我是直到今天才看到這部影片,感覺好像有點落伍了。

很早就已經聽說過個影片,不過關於它的資料了解並不多。今天在網上才看到此片曾在第48屆奧斯頒獎典禮上橫掃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女主角及最佳改編劇本這五個最重要的獎項。不過,一向對奧斯卡並不感冒的我對此也沒有多大的觸動,只是有點好奇。既然把五個最重要的獎項攬入懷中,應該必有其過人之處吧。

在我的印象中,大部份的奧斯卡最佳影片都是那種「悶騷」型的,基本上都是深沉的不得了。雖然這些影片的思想內涵都很深刻,一般都是針砭時弊的,但是單純的從觀賞性來說,它們卻不如一般的商業電影。從歷屆的奧斯卡最佳影片來看,動作片、喜劇片、科幻片、恐怖片獲獎的屈指可數。所以一般來說,觀看奧斯卡最佳影片都得耐著性子,看完後需要慢慢回味才能感覺出味道來。

老實說,看完影片後,給我最大的感受是,悶騷!影片突出表現了那種為了爭取自由和個性解放而不斷反抗的精神。但是我同時也覺得麥克默菲的行為也有些過份甚至有些荒唐,而且某些情節的設置還淡化了影片的主旨。

看完影片我也查看了一些關於此片的影評資料,發現有很多人都非常推崇此片。很具代表性的觀點就是,影片講述的是被社會拋棄的人們的反抗鬥爭,諷刺了西方社會的非人性化。影片著力刻畫了精神病人的黑暗生活和悲慘境遇,作為精神病院非人性體制的衛道士的醫生的鐵石心腸和冷酷無情,以及精神病院中病人對傳統和體制的反抗。它對壓抑人性的現代工業化社會的重重一擊,是美國70年代社會電影的代表作。影片描寫美國工業化社會對人性病態的壓抑,著重反映了一種在現代化管理的社會中,人們被緊緊束縛而動彈不得的恐怖景像。影片表面上是在敘述一個精神病院中所發生的悲劇故事,實則卻展現了那種為了個性解放而孤軍奮戰的英雄,由於找不到正確的解放道路而最後為社會所吞噬的悲慘命運,有著濃重的悲劇色彩。精神病院實際上是美國病態壓抑的工業化社會的縮影。它像徵著「囚籠」,任何與社會意志相違背的人都會被認為是「精神病」而打入囚籠。個性被受到束縛,而文明現代社會高呼所謂的「以人為本」,「民主法治」僅僅又是文字遊戲,根本是虛無縹緲的海市蜃樓。精神病院亦是一個小社會,而精神病人則是「人民」,護士和工作人員就是統治者,醫院的規則就是教條,就是憲法,不允許任何人違背。――(來源於網路收集,作者不詳)

按我的想法來說,如果脫離了那個特殊的歷史背景(美國70年代工業化的社會),那麼本片的思想內涵遠沒有達到如此高度。我沒有出生在那個年代,也沒有生長在那樣的社會下,無法感受當時條件下影片帶給我的觸動。我是今天(2009年)才看到這部電影,難免會用現在這個時代的眼光來看待。也許是受到社會主義教育的毒害太深的緣故,也或許是因為時代的變遷,看待事情眼光的變化,所以看完影片後,雖然覺得護士長的某些行為有些過激,但還不至於達到那種口誅筆伐的程度,麥克默菲雖然為自由、為個性解放而反抗,但他的品質也沒有那麼高尚,有時甚至覺得他是在「自作自受」。

以上的那些看法,純屬是我用現在的眼光觀看此片時的心理感受。關於此片的詳細解讀在網上已經太多的影評資料可供參考,但是我在看了那些影評後,心裡好像有些話不吐不快。當然,以下的這些看法,只是個人的見解,也許與那些主流的影評背道而馳,但卻是我真實的想法,權當是「雞蛋裡挑骨頭」或者說是一種另類的解析,聊以忘憂吧!

首先需要申明的是,我的這些看法是脫離了當時的社會背景,僅就影片的隱喻和諷刺而寫的,不過,有些方面即使在那樣的背景下,也說的過去。

影片把精神病院喻為現實社會的牢籠,精神病人喻為普通社會民眾,醫生、護士以及警衛喻為國家的統治者或者說是維持國家機器運轉的人,把麥克默菲喻為為追求個性解放而抗爭的人,把醫院裡的各種規矩和管理手段視為對民眾的專制,其目的就是為了壓制個人的自由和個性的解放……

以我的想法來說,正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自由和個性都是相對的。醫院裡的那些規章制度,其目的並非是單純的為了壓制個人自由而設立的,至少它在一定程度上將這些危險的人(儘管他們看上去並非全部是精神病人,但這是為了故事劇情的需要,從某種程度上說,他們仍然是危險的)隔離開,恰恰是為了保護大多數人的安全。既然是相對危險的人,適當運用一些強制性的管理手段,也無可厚非。當然了,如果手段太過激烈(如片中對麥克默菲進行電擊治療和額葉切除手術),肯定是極力反對的。但像片中前面的那些手段,我個人感覺醫院並不是那麼專制的。

有人曾說,在片中那些精神病人的確定只是依靠醫生的判斷,缺乏人性,是專制,是沒有資格的。我不禁想問,不靠醫生的判斷,要靠什麼?又有誰有資格來判定?在我們現實的社會中,精神病的判定不也是人為來做的嗎?那些精神病的標準不也是人為制定的嗎?我們現在大多數精神病不也是靠醫生的判斷嗎?一個國家,一個社會要想穩定、有序,必然會有一套相關的制度來維持它的正常運轉,要不然,這個世界豈不是早就亂了套了。

片中提到,麥克默菲曾向護士長提出放低喇叭聲的要求,但遭到了拒絕。老實說,這個片段由於音效的原因,我還無法確認,那喇叭的音量是否真的如麥克默菲說的那樣,有些過大。不過,我們也無法排除是他故意提出這樣要求的可能性。畢竟,不同的音量對不同的人來說接受的限度是不同的,有些覺得50分貝的音量已經無法忍受,有些人則覺得這樣的音量還有些小了,所以,護士長拒絕他的這個要求是否不合理,我們真的無法準確判斷。

那個所謂的「民主」投票決定是否轉播棒球比賽,說是護士長設得的圈套並不為過,但是從一個管理者的角度來說,這些的做法也可以理解。這就像我們上學或上班的時候,碰到世界盃、奧運會,我們能向老師或公司老闆要求更改作息時間,以便觀看比賽嗎?即使有一大半的人同意,難道說我們就應該犧牲那小部份人的利益來滿足大部份人的利益,憑什麼呢?如果晚上轉播比賽,他們的吵鬧聲是不是會影響其他人呢?這樣的做法對那些不喜歡比賽的人來說,是不是也有些不合情理呢?不太人性化呢?

影片中麥克默菲帶著一群人外出偷船游海,最後一個不少,平安歸來。這是不是實在有些扯淡,這是為了突出主題而刻意設置的情節。在現實在生活,這樣情況可能會發生嗎?姑且不論他們能否偷得到車,從醫院裡逃出來,就是他們一群「瘋子」出來,難道就沒有一個人想逃跑的(儘管有些人是自願進入精神病院的,但也有些人是罪犯,也有些人並不是願意待在那裡的),一群精神病人在海上游船、玩魚鉤、釣魚竟然一點意外事件也沒有發生(當然了,不發生意外也很可能的,不過,我想發生意外事件的機率絕對要大得多);如果他們這樣的行為,一切無恙的話,真不知道現實中還有設立精神病醫院的必要性嗎?反正偷偷出去玩了一圈回來,沒有傷人也沒有害己,更沒有什麼大的危險,還要醫院幹嗎,直接讓他們出去玩得了。

還有護士長將病人的香菸管制起來,我覺得我是贊同她的做法的。麥克默菲公開賭博,說好聽了是為了給醫院時製造點生機出來,說句不好聽的,他就是為了自己找樂子。如果他真的那麼高尚,為什麼贏了別人的不再賭局結束後還給別人,那些輸了的人從護士長那裡拿到煙再輸給麥克默菲,豈不是全為他人作嫁衣。如果默菲真是為病人著想的話,那麼他就會認同護士長說的話,如果他不賭或者賭后將香菸還給別人,那麼護士長自然會將香菸發到他們手上,反正護士長又不抽菸,也不會無聊的用這些煙去謀私利。

至於麥克默菲,由始至終我都不覺得他的品質高尚,他的所作所為在我看來多數時候就是為了自己。他為逃避強制勞動(這點影片好像並沒有交待很清楚,不過不管怎麼樣,他都是在裝病)而逃到精神病院,首先他的動機就不純,他是為了逃避自己的責任。進入醫院,醫生也曾質疑他的動機,但是他依然裝病。不得已,醫生決定留院觀察。第二次,醫生判斷他沒病,但是依然沒病裝病,能走不走,繼續留在醫院。等到第三次,幾位醫生的不同意見和護士長的看法將他留下來,這時的他反而有些憤慨,讓我覺得他憤慨的實在沒有理由。誰讓他能走的時候不走,等闖出禍來了,就想一走了之,如此作為豈不是小人行徑。

他在醫院裡的那些行為,要求降低音量、公開賭博、要求轉播棒球比賽、打賭玩遊戲、帶人打籃球、偷船出海等等,說好聽些是為了給醫院帶來生機,是在為其他人著想;說難聽的就是因為他覺得無聊、鬱悶,為了找點樂子,不得不找其他人一起來玩。如此一來,從客觀的效果看,他的行為的確影響了其他的人,也讓周圍的人有了表達自己思想的願望。但我覺得,他的主觀目的卻不是如此。

後來他決定逃走的時候,從外面找來了兩個女性朋友舉行了一場送別晚會,還帶來香菸和酒水,結果把醫院鬧得天翻地覆,也不知道他考慮過沒有別人的身體是否能承受酒精的刺激,他甚至還把他的一位女性朋友跟一位病人比利來了一場歡愛,其他病人也惡作劇般的跟著起鬨。讓我覺得他的行為實在有些荒唐。試想一下,假如你負責管理一個公司,乘你不注意的時候,有人把公司給搞得亂七八槽,不像樣子,你會是個什麼樣的感受?還似乎很高尚的幫助朋友解決生理需求,如此荒唐的行為,作為一個正常的管理者,無法忍受簡直太正常了。

由於這樣一場的送別晚會,麥克默菲自己也喝得酩酊大醉,再加上比利的離別歡愛,結果把自己逃走的時機完全浪費掉,看到這裡的時候,我就知道肯定是走不掉了的。儘管已經知道劇情,但是以這樣一種「完全可以逃走,卻自己機會浪費」的方式出現,讓我對後面的以他悲慘結局來突顯影片主題的意圖大大弱化。同時,由於他荒唐行徑,導致了比利給護士長抓住口實,將他逼得自殺,雖然護士長的做法有些卑鄙,但罪魁禍手卻是麥克默菲。他還很衝動的上前企圖掐死護士長,不知道他有沒有考慮到比利自殺的真正誘因是什麼?我覺得他應該為比利的死負上很大的責任。

在這樣極端惡劣的行為刺激下,醫院終於採取了最嚴酷的手段,割掉了麥克默菲的一部份額葉,變成了一個真正的白痴。「酋長」不忍心他受苦,用枕頭悶死了他。對於他這樣的下場,老實說,儘管我覺得醫院的做法有些極端,太慘無人道,但是我覺得這惡果卻是麥克默菲自己造成的,雖然悽慘,但是卻不能讓我太多的去同情他。我不反對他為自由,為個性解放而抗爭,但是需要把握一個度,「兔子急了還咬人了」,何況本身就是負責監管他們的醫院。所以有時覺得他是「自作孽,不可活」!呵呵……有點消極了。

不得不說,影片的結尾部份安排得很巧妙,醫院對麥克默菲實施了慘無人道手術,麥克默菲也因此而喪命。在這樣的結局下,使得我們對默菲的形像一下子就高大起來,對於前面的所做所為也給出極為正面的評價,而代表護士長一方的醫院由於手術的原因,以前的相對正面的形象也就變得是別有用心,極其負面。

這種情況,很像我國前些年的那些模範榜樣。因為一次事件殉職或喪命,鋪天蓋地的讚揚聲隨之而來,追溯起來,這個英雄人物的祖宗18代好像都是很純潔無瑕的,都是大公無私的。當然了,我們也不能否認情況確實存在,但真的每個英雄人物都是那麼完美嗎?不盡然吧?而那些因為一次的偶然事件而東窗事發的富商巨賈、政府高官們,更是被口誅筆伐,他們以前的所作所為也被看成了別有用心的做法。(如一些不法商人富起來後,熱心慈善,捐款捐物,以致於我們都把它當作了為謀名謀利故意施為,還有一些政府高官,前期的時候很是清正廉明,結果一不小心栽了跟頭,以前的那些政績也變成了為謀上位而故意做給上級看的。雖然這些情況很多確實是如此,但絕不是個個都是。)

筆者最欣賞的還是那個「酋長」,給人一種「大智若愚」的感覺。相信絕大多數人都很贊同他將麥克默菲捂死的做法。最後,他舉起沉重的水泥墩狠狠地砸破了鐵欄,向著叢林深處逃去。「酋長」的出逃似乎也意味著默菲渴望自由,追求解放的精神得以傳承,他的出逃,給人類帶來了新的希望,同時也給影片劃上一個最完美的句號。

以上所寫的這些,是我在觀影過程中的真實感受,我並沒有體會出像很多影評人寫的那樣很深刻的思想內涵和諷刺意味。

也許很多人看了我的這篇感想後,禁不住的想罵人,也會有人覺得我的這篇感想脫離了當時的社會背景實際上就像是無根之水,無本之木,這樣的解讀毫無意義。不過,本人是本著記下自己真實感受的想法才寫的,並不想違心的去頌揚它的偉大。

亦孤 /文 07/17/2009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