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愛在波蘭戰火時--Katyn

卡廷惨案/爱在波兰战火时(台)/卡廷森林大屠杀

7 / 17,529人    122分鐘 | Germany:118分鐘 (Berli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 Argentina:118分鐘 (Mar del Plata Film Fe

導演: 安德烈華依達
編劇: Andrzej Mularczyk Przemyslaw Nowakowski
演員: Artur Zmijewski 瑪雅奧斯塔夏絲嘉 安德烈切拉 妲努塔史丹卡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石頭

2009-07-18 21:03:21

無處安放的,豈止刻著真相的墓碑……


世上竟有如此的屠殺?!一個一個,繩結從後套頸,繩端反綁雙手,再與後背的繩子緊緊結成死結。兩個士兵一左一右押著,走到屍坑前,押者別過頭,或者微低下頭,像是為躲避噴射的鮮血和槍聲;一個士兵專司扣動扳機,手槍,極近的距離,打後腦勺,子彈從額頭或顱骨上方射出;一旁有專門填裝子彈的士兵——活生生的殺人流水線。如同機器的劊子手,各司其職,冷酷而又熟練。殺人,不過是手上一件做熟了的活兒。驚恐萬狀的是猝然面對殺戮的被屠殺者,但唯一能做的,是搶著分秒的時間禱告,來得及誦出的,往往只是片言隻語:「我們天上的神啊……」「願你在天上的旨意如地下一樣……」「賜與我們麵包以充飢……」

都逐個槍擊頭部了,還有士兵在屍坑裡巡檢,給一息尚存者——可能嗎?——補上一刺刀。

多少?這樣細緻地被屠殺掉的人數。

21857人。

堆土機堆過土來,黑土,一層,再一層……覆蓋,再覆蓋。除了屍骸,還有真相。前者,三年後被發現;後者,半個世紀後才被艱難還原。

駭人的殺戮,層疊的屍體,轟鳴的堆土機,一隻尚在土外,握著十字架的手終於失去最後一絲生氣,一垂。高高的黑土定格成黑屏,長久,長久……有一瞬,我以為電視機壞了,一念而已,頭皮發麻、汗毛倒豎的徹骨寒冷中,沒什麼念頭能成型。終於,沉重的片尾音樂響起,字幕緩緩爬升。腦子裡有東西嘩啦啦地湧上來,又嘩啦啦地退去,久久不息。

波蘭影片《卡廷慘案》的最後十幾分鐘,工筆白描屠殺。81歲高齡的波蘭導演安傑依•瓦依達得有多堅強的心臟?

卡廷森林,在現俄羅斯斯摩棱斯克附近,1943年4月的一天,德軍在這裡發現了一條深溝,裡面有數千具波蘭士官的屍體。德軍隨即通過廣播,控訴布爾什維克的殘酷殺戮,並不失時機地給自己貼金:「這也更加證明了,是德國軍隊用他們的英勇鬥志保衛著歐洲大陸。」兩天後,莫斯科予以回擊,指責德國法西斯在「荒謬絕倫的臆想」下,「散佈最荒誕不經和卑鄙下流的謊言」,並發表公報稱這些波蘭戰俘是被入侵蘇聯的德國法西斯殺害的。德軍撤走後,蘇聯還成立了特別調查委員會,結論當然是兇手是德國。此後半個世紀中,蘇德兩國一直互相指責對方是卡廷慘案的製造者,直到上世紀80年代末,戈巴契夫解密了史達林時代的秘密檔案,「卡廷慘案」的真相浮現。1990 年,蘇聯終於承認卡廷慘案是「史達林主義的嚴重罪行之一」。1992年,俄羅斯國家檔案館將有關秘密檔案正式轉交波蘭,包括聯共(布)中央政治局1940年3月5日關於槍決1.47萬名波蘭戰俘和在押1.1萬名波蘭公民的決定。 波蘭總統華勒沙接過密檔副本,全身顫抖。

1940年4月至5月間,聯共(布)中央政治局授權內務人民委員會,共槍決了2萬多名在押波蘭人。包括軍官、警察、間碟、政府官員、資本家、高級知識分子、藝術家等,皆是波蘭的菁英階層。其中在卡廷森林處決了四千餘人。

影片一開始,兩批驚恐逃難的波蘭人在一座鐵橋上狹路相逢,一方大喊:「你們這是去哪呀?德國人在我們後面,就要攻過來了!」另一方驚叫:「蘇聯人已經打過來了!」 這極具象徵性的表現手法,將二戰中波蘭同時遭遇德國和蘇聯的雙重入侵,糾結於參戰強國間,夾縫中的艱厄,直截了當地呈現了出來。德國人關閉大學,抓走教授;蘇聯人將波蘭國旗一撕兩半,赤色的插得滿街都是,白色的則成了擦鞋布。宣傳車上,蘇軍用喇叭喊話:「只有蘇聯紅軍才是你們唯一的盟友,只有她才能讓波蘭從戰爭中解放,你們才能生活在和平中……」

影片圍繞四個波蘭軍官和他們各自家庭的遭遇,多角度呈現了二戰中波蘭所承載的苦難,以及波蘭被俘軍官慘遭蘇軍屠殺的巨大歷史悲劇。作為唯一一部(或者說第一部)反映卡廷慘案的電影,導演還肩負著還原歷史的重任。穿插於影片中的記錄片,既是電影情節推進的需要,又加深了影片的厚重感和真實感。技術處理上,渾然天成。人物無論主次、皆立體、生動、細膩。

二戰結束後,地處華約陣營前線的波蘭,命運掌握在蘇聯手中。蘇聯培養的忠於莫斯科的波蘭工入黨接管波蘭,波蘭軍隊也由蘇聯軍官指揮。影片中騎兵上尉安傑依的部下兼好友,中尉傑吉,因作偽證偷得性命,波蘭解放後,已是少校的他穿的便是蘇軍軍裝。他去討要安傑依的遺物,面對教授的輕蔑,他說:「我知道你不信任我,但這不重要,我活下來了,我現在在新的軍隊,在新的波蘭,但是你不是。」這個「新」字,既簡且繁。多少波蘭人在解放了的波蘭,在那個充斥著謊言、欺騙、危險的「新」世界裡,艱難沉默地活著。而傑尼,後來在蘇軍鼓譟的謊言中,還是選擇了拔槍自盡,終結了他的「新」生活。

中尉、飛行技師皮特兄妹仨的故事,更加直接反映了二戰後波蘭人民被層層不幸所包圍的艱難、不屈和抗爭,以及妥協。年輕神父對皮特妹妹安吉利卡說:「帶走神父的那些人說,他們對一切入民政府的敵人瞭如指掌,包括上帝。」無處安放的,豈止一塊刻著真相的墓碑?
 
追蹤到這部影片的過程頗為曲折。最初是因為米蘭•昆德拉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中,大書特書史達林之子雅科夫之死的形上學意義。昆德拉的不惜筆墨,引發了我的興趣。搜索得知,雅科夫二戰期間被德軍俘虜,關押在德國薩克森豪森集中營。1943年4月15日,死在高壓電網上。德軍當時宣稱,雅科夫企圖越獄,被衛兵擊斃。後來,蘇德戰爭專家約翰•埃里克森教授通過研究認為,雅科夫是因與集中營裡的幾位英國軍官發生激烈爭吵,羞憤自殺的。昆德拉的長篇大論,便據此而來。可是,埃里克森後來推翻了他先前的研究結論,認為卡廷大屠殺才是雅科夫自殺的主因——雅科夫在集中營裡和波蘭人成了好朋友,還一起策划過兩次失敗的越獄,卡廷萬人坑被發現後,德軍士兵把登載這一事件的報紙給雅科夫看,雅科夫大受刺激,幾近發瘋。悲愧絕望中,選擇撲高壓電網自殺。就這樣,我一步步走近這部叫做《卡廷慘案》的波蘭電影。2000年便榮獲了奧斯卡終身成就獎的瓦依達,幾乎沒人料到他會在7年之後,以81歲之高齡,出手這樣一部超重量級的作品。

皮特中尉的被殺,在最片末,他那兩句禱詞,也成了影片的最後兩句台詞:「寬恕我們的過去……正如寬恕那些冒犯我們的人一樣。」 一如安吉利卡受審時所說:「我只對實事真相感興趣。」 瓦依達老人也一再強調,這不是一部政治影片,「這是一曲輓歌,一部哀悼的電影。它太悲劇,不允許政治立場來擺弄。」

(請勿轉載)

《卡廷這片土地就那麼希望看到波蘭人的鮮血嗎?》http://www.douban.com/note/67545992/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