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阿爾及爾之戰--The Battle of Algiers

阿尔及尔之战/阿尔及利亚的战争/TheBattleofAlgiers

8.1 / 46,983人    121分鐘

導演: 傑羅‧龐泰科法
編劇: 傑羅‧龐泰科法 Franco Solinas
演員: Brahim Hadjadj Jean Martin Yacef Saadi Samia Kerbash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Gestalt

2009-07-19 20:32:43

恐怖主義教科書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重看了電影《阿爾及爾之戰》(La bataille d'Alger)。有些散亂的印象。

腐蝕。當年的解放陣線指責法國政府要對阿拉伯人的貧困負責。此外,基於伊斯蘭教義,指責法國人腐蝕民眾,酗酒和賣淫是最表徵的。那時候大概沒有毒品。發動民眾打擊酗酒與賣淫,在此過程中加強民族認同和凝聚。

牢獄。監獄成為真正的學堂。普通的混混在監獄中接觸獨立思想,崇拜英雄人物,進而成為戰鬥小組的核心。毛澤東曾經肯定過流氓地痞的積極性,認為他們不畏死,敢拼命。牢獄中聚集著各色人等,其中一些會皈依主義,而且之後越來越強。

女性。穆斯林女性戴了面紗,是最好的化妝。不易辨認。對她們的搜查,會激起群眾的抗拒。阿爾及爾的恐怖份子在法國人街區搞恐怖,是依靠婦女運送武器的。而長相接近法國人的女性則被安排去咖啡館和舞廳等公共場所放置炸彈。那時候還不流行人彈。

鐵絲網。法國當局曾試圖通過封鎖阿拉伯人街區來控制局勢。其結果是無差別的對待所有阿拉伯人,使他們更加認同獨立的理念。鐵絲網下的隔離豈非對獨立的最好解釋。

汽車。恐怖份子藉助汽車快速移動。從車上向行人射擊。而且可以向人群衝擊。真是恐怖的武器。

警察。警察在人數不多的時候,很容易成為攻擊目標。但是因為對當地情況的長期了解,也是打擊恐怖的重要力量。派出所是容易遭遇襲擊的地方。

哨兵。哨兵具有象徵意義。很容易成為打擊目標。尤其是在移動車輛上對哨兵槍擊。

炸彈。是最典型的恐怖襲擊武器。其打擊是無差別的。影響力大。

人心撕裂。阿爾及爾的法國人被襲擊,憤怒的人們竟然泄憤於無辜的阿拉伯老人和兒童。在極端的情況下,民眾很難冷靜。衝突會愈發嚴重。

罷工和罷市。是宣示自己的動員能力的方法。很經典。可以讓本族群的人看到一種集體力量。

組織。阿爾及爾的恐怖組織是金字塔結構。一個頭領發展兩個成員,這兩個成員再各自發展兩個組員,然後依次類推,各條線都是平行發展,不易破獲。

英雄或者烈士,犧牲者,殉難者。雖然法國在對阿爾及爾恐怖組織的打擊中暫時勝利,但這些恐怖份子的處決或者消滅,造就了一些烈士。而且在法國的暫時勝利2年後,阿爾及爾就爆發大規模的群眾事件,甚至沒有領袖。這種獨立意識正是前期鎮壓恐怖中對阿拉伯族群無差別打擊的結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