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boshy
2009-07-23 06:41:14
入殮師
我一直在想,小林大悟(本木雅弘)在電影的最後會為誰入殮,是他的師傅佐佐木生榮(山崎努)還是他的父親,電影最終選擇了他的父親,一個為了情人丟下妻子和幼子而私奔的男人(?)。當大悟以他一貫專業的技術和嚴謹的態度為父親做好入殮準備時,他心中父親的那張臉也由模糊漸漸清晰,以致一下子深刻起來。父親最後手中緊握的那顆鵝卵石也一下子讓大悟原諒了自己的父親,一個倔強而又深愛著自己的孩子的父親。
毫無疑問日本人對死亡有著更深刻的敬意和紀念,即使在最後也要留給親人的依舊是鮮活的一張臉。入殮師是最後鑲定這張臉的技術人員和藝術師,就像日本人對科學一貫的精細和專業的至高崇拜,入殮也有著既有的程序和專業要求,淨身、換衣服、擦臉、化妝~~一方面需要入殮師面對死人的波瀾不驚以及高超的專業技術,另一方面又要考慮死者家屬對一個個動作的審視和接受,任何一個不專業的動作或許更加強化了死者家屬的更深的悲痛,或者直接轉化為對入殮師的攻擊。大悟(翻譯成中文這個名字很有禪意,在中國是得道者思考人生、思考自然時的一種境界,而死亡必定在這個境界中,能夠大悟想必是昇華到了這種境界)天生就具備這種素質,深沉而剛毅的形象,多年浸淫大提琴鍛鍊造就的動作的細膩符合專業技術要求,通過音樂對人生的有深厚的認知(音樂向來就是對人生、自然的另一種體驗),當佐佐木一看到他時,就認定他是他要找的人,因為大悟天生就是這樣的人。
當一個個生命逝去,鰥寡孤獨者、事故中的年輕人、疾病纏身的人還是身邊的常見親人,時間悄悄地卻決絕的帶著他們走了,入殮師面對一個個無聲無息的面孔和冰冷的身體時,面上的恭謹和動作的規範絲毫不能掩蓋心中對逝者的憐憫和對死亡的畏懼吧。他能做的是儘自己的努力為親人們呈現一個死者最好的臉孔,人之已死,人世的一切已無任何意義,「親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就像電影裡那些逆流而上一定要回到上游的鮭魚,在最後時刻人總是想要回到自己的故鄉的。人的出生不是由自己決定的,而人最後以何種形式回歸,也是由別人決定的,所以無論生前怎麼樣,給他最後一個尊重,讓他自尊的歸去。
這幾天一直在聽久石讓的音樂,這位宮崎駿御用的配樂師的確讓人尊敬,入殮師裡的配樂如beautiful dead,on record,memory,ending讓人難以割捨久久難以忘懷,大提琴的聲音深沉渾厚卻不乏細膩,緩緩流淌的音符就是一種淡定、靜默和思索,配在入殮師里渾然天成,那由淺入深層層推進的音樂一下子抓住了心底最真摯的情感,不由得氤氳開來~~
心裡一直有一個深刻的影子,儘管十幾年過去了,依舊是那個影子,每次夢裡依稀對話,喜悅而又惶惑的想抓住這個影子,卻每每在夜深入靜的時候獨自潸然。我沒有大悟那種專業,但最後我最後一面的都沒有見,有時候遺憾是那麼無奈,就像生命,最終仍要被時間帶走。我能做的只是每每在夢裡伸出手,依舊可以面對這他,依舊每次醒來卻已經淚濕枕巾~~
而現在,又有一個影子開始侵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