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柯波帝:冷血告白--Capote

卡波特/柯波帝冷血告白(台)/冷血字传(港)

7.3 / 142,774人    114分鐘 | Canada:110分鐘 (Toront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導演: 班奈特米勒
演員: 菲力普西蒙霍夫曼 凱薩琳凱娜 克里斯庫柏 布魯斯格林伍德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LoukasTC

2009-07-23 21:29:10

正常的生活消逝了


正常的生活消逝了
文:謝長留

1951年11月15日太陽升起之前的一段時間裡,兩個陌生男子闖入堪薩斯州的一個寧靜農莊,謀殺了農莊全家。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做呢?這國家中有兩個世界,一個是寧靜保守的生活,另一個是這兩個人的生活,邊緣人,犯罪暴力。這兩個世界在那個血腥的夜晚彙集。
我們身邊無時無刻不充滿著各種各樣的謀殺暴力事件,但我們仍然無動於衷的過著平凡人的保守生活,我們把這些叫做正常的生活,因為我們從出生到離世,循規蹈矩,渴望平安無事。正常的生活之於我們來說雖然是日復一日的,但也是賴以生存的。
正常的生活消逝了,但正常的生活根本不是我想要的。
我想要的就是這花天酒地、紙醉金迷的生活,爛醉如泥。有道是:難得花間一壺醉,了勝人生許多情。金庸寫俠之大者,為國為民,我偏不是什麼俠客,我頂多算是浪客,浪得虛名、客死他鄉。你別覺得我悽慘,我能有幸集大悲大惡於一身,也算不枉此生。
回過頭來說《卡波特》,也看了很多豆友影評,好像很多人覺得這部電影冗長煩悶,黑暗濃郁,要不是主角演技blingbling,簡直不值一提,尤其是編劇的水作更然人跌破眼鏡,但我偏偏覺得這部電影可圈可點,正所謂大音希聲,大象無形。何況這部電影,同時描寫兩個著名,一個是著名作家:卡波特,另一個是卡波特名著:《冷血》。當然要此時無聲勝有聲了。
先說我覺得整部電影中我覺得恰如其分的穿插進去的一個十分巧妙、甚至妙趣橫生的情節:
一般殺人犯進入監獄之前都要例行常規,拍照。正面、左右標準側面、45°面,殺人犯的面目表情和眼神無一不是黯淡無光、了無生氣的。但是不按常理出牌的卡波特卻盛裝出席,專門請來世界著名的流行攝影師為二人拍照,甚至還和派瑞拍了合影,每張照片都像時尚雜誌上的大片欣賞,拍攝現場全然沒有正邪兩派的嚴肅階級對立,也沒有消弭低沉的環境,有的是自然的流露,鏡頭感十足,幾張展示紋身的照片更讓人懷疑照片上的人物根本就是個訓練有素的職業模特。卡波特身穿標緻的西裝,打領結,指揮現場,特立獨行,架勢自然輕鬆,絲毫不覺得自己是在和兩名雙手浸滿血債的殺人犯共處一室,也不在乎圍在周圍的警察們,他有自成一派的幽默:這樣,你就不用擔心照出來的不好看。
我身邊有兩位關係要好的同志朋友,長的迷人,還風趣幽默,他們無一不愛秀場,愛熱鬧,愛時尚沙龍。他們神經敏感纖細,因為一個眼神便憎惡和感動。也許我們過慣了正常的生活,對報紙和身邊發生的血案和罹難事件置若罔聞,世界本來就是這樣嘛,不是你死就是我活,適者生存對不對?看到別人受苦不是為了使我們更具有同情心,而是使我們意識到自己的幸運和幸福。卡波特不會僅此而已,如果他這樣,他便是如我們一樣的正常人,他不會寫出《蒂凡尼的早餐》,也不會寫《冷血》,更不會酗酒身亡。他只會是一個人到中年,慵懶肥胖,帶著眼鏡,不漂亮,不懂幽默,奔波於市的凡夫俗子。
就《卡波特》電影來說,看似凌亂無章、蒼白乏味,但我偏偏愛這種低調的奢華。不需要極盡鋪張之能事,也不需要大場面、大衝突、大憎大愛,甚至大人物的光輝大形象,他就如實這般平鋪直敘,將一個著名作家創造出著作的過程鋪陳在我們面前,整個過程就是這樣的,沒什麼所謂的驚心動魄,不需要大英雄,因為這個不正常的生活根本不需要拯救,就讓這種生活糜爛下去,越走越偏離軌道,義無反顧的走下去。彼之蜜糖,吾之砒霜;陶醉於此,不亦樂乎。
有人說,看影片可得出卡波特的內心充滿邪念,我不知道他因什麼而下此歪論。是因為卡波特曾描述他和派瑞之間的關係時說過的:「我有時候覺得我們倆是在同一個房間里長大的,有一天他站起來從後門走出去,而我從前門走。」還是影片穿插其中,不經意的表現出的他的小聰明?如果僅因為某人一生中無數次感慨和對話中的一兩句就評定了此人的好惡,也未免太草率和牽強附會了吧。我看這部電影,看到的只是卡波特濃重的感情,他感情深沉厚重,絕非他平日參加聚會侃侃而談時所表現出來的輕浮和不屑,他的淚水也飽含溫度,沾冰即溶。這種脆弱、隱忍、矛盾的感情使他自《冷血》之後再無佳作。
如果我在不了解你的情況下離去,全世界都會當你是怪物。這是卡波特第一次試圖了解派瑞的時候對派瑞說的。如果我在不了解你的情況下信筆一揮,全世界都會當我是無聊的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