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重裝任務--Equilibrium

撕裂的末日/重装任务/平衡

7.3 / 348,265人    107分鐘


演員: 克里斯汀貝爾 艾蜜莉華特森 導演: 寇特威默
編劇: 寇特威默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已註銷]

2009-07-27 07:24:17

自由即是一次次的戰爭


為了避免戰爭,人類退化為動物,為了獲得自由,人類發動戰爭。

CCTV科教頻道一次放了關於動物的節目,節目裡我看見因為長期被人圈養而失去養育技能的大猩猩透過一個玻璃遮罩撫摸自己孩子的時候我震驚了,它將手放在小猩猩的頭上,一次次的愛撫,甚至伸出食指挑起小猩猩的下巴,儼然一個母親在逗笑自己的孩子。其實我是知道猩猩跟人的相似性,可我沒想到竟然如此想像。我的震驚源於一個簡單的無知,我不相信動物具有人類的情感。似乎,人類之所以有別於動物正是因為人類具有得天獨厚的一種能力,便是感情。

《撕裂的末日》這部電影恰恰印證了我的部份想像,構建一個沒有戰爭的世界的基本要素便是抽去人類的一切情感。憤怒,嫉妒,慾望,是導致戰爭的直接原因。動物沒有毫無意義的戰爭,他們的攻擊分為兩種,一種是為了生存,一種是為了繁衍。抽去情感的世界便是如此。《撕裂的末日》里,每個人每天定時都要為自己注射一種藥劑已抽去自己的一切情感,而為首的神父訓練一批身懷絕技的「教士」為他消滅一切情感罪犯。於是這個世界維護了一種表面的和平,所有人身著同樣的服飾,用同樣的商品已消除不公。灰色的房屋,黑色的服裝,白色的汽車,擺脫了一切可以引起感情變化的外在刺激。處處可見的大螢幕上一直在播放神父的傳教,洗腦般的讓人們相信奴役的正確性。家裡窗戶上幪上一層不透明的膜,看不見日出日落,看不見陰雨和陽光,一切都顯得死氣沉沉而井然有序。這幾乎就是奧威爾《一九八四》的翻版,攻擊是為了更遠大的和平,戰爭即和平;逃離了戰爭就是獲得了自由,而逃離戰爭便是進行全面性的掌控,集權般的統治,抽去情感,自由即奴役;抽去情感後的只會單調的器械運動,生存的目的就是為了完成任務,呼吸是鐘擺,無知是力量。

曾經有人告訴我,推動人類發展是兩樣東西,一個是戰爭,一個是性。而在我看來,一切不符合人類基本慾望的東西最終都將不存於世。戰爭是什麼?或許就是一小撮人因為自身的慾望而挑起的遊戲。而這慾望來源於何處?因為女人,地位的建立還是地盤的佔領?這一切和基本的生存與繁衍毫無關係,當人類退去一切情感時人類便可像動物般,停止索取一切超出自身所需要的東西,包括性。弗洛伊德曾經說過除了為了繁衍而進行的性行為,其餘的都屬於性變態行為。而這種性變態行為似乎也是人類特有的。當剝奪掉人類一切情感包括性慾時,女人不再需要美的存在,男人不在需要女人的崇拜,在適合交配的季節里,通過本能找尋基因相補的一人進行性行為,這時世界和平了,沒有戰爭了。

創建和平的世界建立在了奴役之上,而奪取自由恰恰是所有生物與神俱來的天性。套用《一九八四》裡的一句話,「他們不到覺悟的時候,就不會造反;他們不造反,就不會覺悟。」任何社會任何制度都擺脫不了造反,何況是一個被泯滅了情感的世界中。人類常常在為了自己的時候偏偏違背了世界得以良性運行的法則。所以《撕裂的末日》之中會有一個長期籌劃著名推翻現有制度的一個組織。當一個社會達到完美的時候人民因為無法進取而使得這個社會逐漸衰落,當一個社會不完美時便總有人進行反抗,這是一道自然的法則,不允人類私自改變。《撕裂的末日》粉碎的恰恰是一個理想的烏托邦,烏托邦不可能成為任何一個歷史階段所能達到的終點,而是一個目的,並且在永遠的構建中。

維護的和平不是建立在集權和奴役之上,當人類為了避免戰爭而被剝奪一切情感時,總有人會為了自由而挑起新一輪的戰爭,就像《一九八四》新版的腰封上的那句話——「多一個人看奧威爾,就多了一份自由的保障」。人類的慾望是無法徹底壓制的和消除的,我們終究渴望的自由和和平都是不可能實現的,人類只能在動盪中不斷的進步,因為就算是動物,也得為了生存不斷的進行著攻擊,何況人是無法如動物那般,擺脫一切過剩的慾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