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玻璃少女--Glass Tears

玻璃少女/Bolishaonu/GlassTears

6.9 / 63人    France:94分鐘

導演: 黎妙雪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Yingzi Zaphiel

2009-07-27 23:07:00

《玻璃少女/Glass Tears》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日期:2001年9月12日
玻璃少女是一套賞試去講述心靈世界的電影,聽到以《美麗在心頭》的音樂作結時,才真正看到阿瑞安的音樂對這電影完整性的重要;當然最後兩位主角胡伯跟阿P在溜冰場上玩耍的片段是當時絕對不能缺少的。
說回內容,零碎的片段像音樂特輯,也像在玩實驗的。故事很新奇?不是,是日常生活時常會發生的事:透過現在認識的人而認識了別的人。在這裡比較特別,那位中間人──阿初是未曾正式出現過的。所以這頗有新鮮感,加上這對因此而新相識的朋友在年齡及人生經驗上都有著很大的差距。
在人物方面,電影極大部份時間也只是主角及配角的戲份,根本沒什麼〝咖哩啡〞及其它〝人〞氣。這樣能使電影中那份孤絕感加強,角式的情緒起伏也便為深刻;連畫面也頓時變得簡單美觀,同時也切合了整套電影比較單一和寧靜的風格(像一個另外的世界,不存在或封閉的空間,給人稍微有超現實的感覺)。
不少社會家庭問題在電影中也提及到,輕描淡寫兩夫婦〝淡了〞的關係非常到肉。青少年問題就好像禁止濫用藥物的宣傳教育短片般無突破。
有一幕阿P與初從遇,左右平均的畫面構圖配合兩人的衣著顏色,相對色:一紅一籃、一冷一暖非常冾當。也象徵了二人像是已互相取代了的心靈世界。順理成章…胡伯跟阿P各取其所,大家也找到了自己心靈的出路,暫時逃離現實。
或許有人說:這裡根本沒那麼多比喻,只是你想得太多,或是斷章取義。如果你有這種類似的想法,你便會說:這的確是音樂特輯,實驗電影罷了…就是那麼多!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