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真愛伴我行--Malena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真爱伴我行(台)/玛莲娜

7.4 / 114,153人    109分鐘 | USA:92分鐘 (heavily cut) | Turkey:84分鐘 (TV version) | Denmark:92分鐘

導演: 吉斯皮托那多利
編劇: 吉斯皮托那多利
演員: 莫妮卡貝露琪 朱賽貝索法羅 Luciano Federico Matilde Piana Pietro Notarianni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金薔薇

2009-07-30 07:01:27

沉默、嚎叫與微笑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沉默、嚎叫與微笑
——《西西裡的美麗傳說》影評
文/金薔薇
義大利西西里,墨索里尼當政,向民眾發表講話。海島一側,少年在追逐。民眾的無知歡呼與少年的聲音混成一片。硝煙戰火如此切近又如此遙遠,島上的少年和所有的少年一樣,在青春幻想中奔竄,繾綣,激戰。他們不知自己正與島上的人們一起,製造一起比戰爭更殘忍的殺戮。

一 色相永不朽
小男孩維利圖得到一輛嶄新的單車,興高采烈騎去找他那些「長褲」夥伴,想加入其中。懵懂中被拽到一邊,順著夥伴們飢渴的期待眼神看去:一個女人,長髮過肩,身姿妙曼,神態端凝,美艷不可方物。大太陽底下,皮鞋霍霍,每一步都像踏在了少年的心上。少年發現自己情慾迅速膨脹,一時不知所措。走過去的女人叫瑪蓮娜,鎮上的裁縫,老爹是教他們的聾老頭。夥伴們還在議論不休,維利圖卻陷入了沉默,陷入昏天黑地無邊無際的瘋狂幻想,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一樁純粹的愛情事件多少只因色相而起。唇紅齒白,明眸善睞,有如露滴牡丹,金風玉露,清新,活泛。所以,賈寶玉初見林黛玉便驚嘆:「天上掉下個林妹妹,似一朵輕雲剛出岫」。其實,冷靜拆解開來,亦不過是色澤與光影而已。然而,我們卻要為這「而已」而神魂顛倒,執迷不悟數年乃至終身了。出現里裹著迅疾消逝的哀愁,奔赴死亡的凜冽,短暫而濃烈,方成不朽的愛戀。這愛戀純然因審美/觀感愉悅而起,是天地間一切物種最原始的愛慾。它與道德全然無涉。愛情竟是「色相」,我們無法接受這近乎動物性的因由,卻又無法立刻省悟,拒斥這誘惑,便把一切歸之為「偶然」。
少年曾多次接近瑪蓮娜,但每次都一言不發地走開。因審美而起的迷戀又是不及物的。再怎麼翻騰起伏,那都是內心之事,與他人其實無關。而那一次遇見,只是點燃了他的多情想像。瑪蓮娜之於少年,毋寧是神聖偶像,需要頂禮膜拜,全力護衛的。因此,此種迷戀和真實發生的愛情如此相似:尋求獨佔。他不允許任何人說她的壞話,他尋找任何一件與她有關的物品,以此在想像中將自己與所愛之人牢固連接。他必將悉心守護與她有關的所有秘密,並不讓她知道自己的存在。這隱身的陪伴與守護,就是他最深的甜蜜。因深入了解而心存戀人式的親近,又因距離而保全了對方偶像式的神秘。
萬般迷戀,種種痴情,只為美。審美,不食人間煙火,不為現實苦惱,尋求的是一種神仙眷侶似的浪漫情懷。青春版《牡丹亭》里,杜麗娘答閻羅問,稱自己「慕色而亡」著實令我驚嘆。因為在我們的理解里,「色」業已成為完全的貶義詞,足以令人談之「色」變了。再看英文翻譯,赫然譯作「died for romance」,心下一動,竟是百感交集,幾欲拍案叫絕了。原來「色」竟是如此哀婉淒絕的詞啊。也只合「似水流年,如花美眷」一唱三嘆了。
迷戀色相而與道德無涉,愛如亞當夏娃未知智慧之時,赤裸坦蕩,亦渾然不覺。日照山石,而山石亦不知熱。相安無事,如此甚好。無以排遣的青春衝動,荒誕不經的身體想像,看來亦莞爾。純淨透明,不摻一絲雜質,赤子情狀,有何罪惡可言?

二 道德變臉術
比及少年之愛,成人世界對瑪蓮娜的身體想像,可就猥瑣不堪近乎下流了。
瑪蓮娜的丈夫新婚不久即應召入伍,小鎮上男男女女看見瑪蓮娜走過,均交頭接耳,竊竊私語。「盪子行不歸,空床難獨守」,大抵如此。最具戲劇化的場景是,傳聞瑪蓮娜的丈夫前線陣亡,那些致哀者一本正經繃著臉悲悼,心裡卻竊喜不已:現在誰都可以追求佔有瑪蓮娜了。男人們千方百計尋找機會一親芳澤順便揩油,女人們則妒火萬丈欲將瑪蓮娜五馬分屍大卸八塊以泄心頭之恨。
少年視角,讓我們看到了事情的另一面:瑪蓮娜獨自一人抱著丈夫的相片跳舞;她悄悄去一閣樓只為照看年邁的父親;丈夫死後她痛不欲生。瑪蓮娜一切正常,做著自己的事情。可世人卻不肯放過她。他們謗她美艷少婦,必定寂寞難耐,紅杏出牆,風流成性。他們的邏輯簡單如一條直線:美貌便意味著德衰。男人們妄圖佔有,卻又竭力貶低她;女人們詛咒她卻不敢正視她。與少年不同的是,這些成年男女,只是理所當然地視其為淫娃蕩婦,視其為茶餘飯後的消遣與談資。他們因在話語裡分享並踐踏這個女人而分外得意,分外解恨。
與之戀愛的年輕軍官終於不敵冷嘲熱諷,悄然調離;臃腫鄙俗的律師以辯護為名,強佔了她;父親緊閉了門窗,不予原諒。瑪蓮娜週遭滿是敵意,工作無著。世事艱難,她必將沿著他們詛咒的道路淪落風塵。燈下,瑪蓮娜端坐梳妝檯前,鉸去一頭長髮。她是在與舊日的自己告別,保留珍藏,希冀他日仍可完好歸來。可世人只見她染了發,一臉不屑落了座燃了煙。她偽裝的表情刺痛了在場的道德大軍。女人們寧願認可像伯爵夫人那樣的女人,有人養著,逢場作戲,自得其樂。她們認可男權收容下的佻達放縱,卻不能容忍一個女人處處透出獨立、尊嚴與高貴。男權社會裡,男女其實不分,均用同一種思維邏輯行事。那些女人不過是無頭的女屍,還自以為正義在握,甚囂塵上。
德軍退敗,鎮上人最後狂吼出的竟然是「我們去懲戒那個淫娃」,國族仇恨都是假,到最後還不是私仇作祟。女人們義憤填膺,揪住瑪蓮娜的頭髮,嚓嚓亂剪,踢打拖拽,拳腳如雨紛落。瑪蓮娜匍匐於地,護著自己凌亂破碎的衣衫,向天地發出最慘烈的嘶嚎。男人們靜立著,他們當中有誰沒有蹂躪過這個女人呢?既當嫖客又裝君子,是他們一貫的道德變臉術。道德,是變色龍,怎樣子己有利便怎樣說。就連少年維利圖遭到父親斥罵時,也會搬出納粹來當擋箭牌。也許,我們應當如羅蘭夫人那樣慨嘆一句:道德,道德,多少罪惡假汝之名以行!道德話語的行刑者們妄圖用暴力褫奪瑪蓮娜身為女性,身為人類的所有尊嚴,卻不想在瑪蓮娜悽厲長嚎中暴露了自身的狂妄。「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北島如是說。後來者常說什麼「高尚是卑鄙者的通行證,卑鄙是高尚者的墓誌銘」,其實無多新意。偽裝高尚,卑鄙者仍屬卑鄙;被污卑鄙,高尚者依然高尚。前者道出了一個理想主義者對現實的憤怒,後者則說出了現實中指鹿為馬行徑的陰險惡毒。瑪蓮娜如一面明鏡,照見以道德自詡的烏合之眾心中所有的陰暗、嫉恨與自卑。
幸好,還有人良知未泯。只是,登上火車離去那一刻,瑪蓮娜眼中仍滿是驚懼與疲憊。

三 一笑泯恩仇
電影若到此結束,倒也不失為發人深省。但導演意在回憶。一切便如狗尾續貂:瑪蓮娜的丈夫奇蹟般生還,前來尋找妻子。鎮上人恬不知恥告知,瑪蓮娜是個人儘可夫的下等妓女。維利圖再次出面,留言道出當年真相。丈夫攜瑪蓮娜歸來,小鎮人再次竊竊私語。那些女人們在議論:瑪蓮娜也變胖了。當年瑪蓮娜因年輕貌美而遭排斥,又終因年長色衰而被接納。至此,一切昭然若揭:道德,不過是幌子,黨同伐異才是真實企圖。
個與群的關係,向來詭異,道理是沒有的,人多便勢眾,勢眾便有如真理在握。瑪蓮娜因美貌而成異類,一切道德邏輯因之次第相連,將個體層層圍剿。然而真的是這樣嗎?瑪蓮娜遷居小鎮,可曾為此努力過?
電影自始至終,給瑪蓮娜的鏡頭都是仰拍或特寫。這當然與少年崇仰的視角有關,但也使瑪蓮娜的形象脫離人群,封閉自足。我們看到的瑪蓮娜,永遠低垂眼瞼,目不斜視,專心走路。從未見過她與任何一人寒暄,最多只是點頭致意。她高貴尊嚴,有其他人無可匹敵的強大氣場,所到之處萬人矚目。有如貶謫塵世的仙子,寂寞孤高,把怯弱隱藏。若不是少年的瘋狂 與好奇,又有誰能明了她風情萬種背後的貞靜與孤苦?
人都有好奇心,對一個沉默如謎的個體,總會生出種種猜忌。若不去主動溝通,旁人便只能去試探,試探不出便心存敵意,主觀臆斷,流言蜚語中傷之。沉默成為一種誘惑,引誘人群聚合與重組。最後,小鎮上的人們仍在猜測,仍在詛咒瑪蓮娜。可這一次,瑪蓮娜走向了她們,遲疑地,小心翼翼地,微笑著說:早安。小鎮像是打了個盹,全都愣了神,她們停止了竊竊私語,她們的手還停在空中,她們有點措手不及。一句簡單的問候,生鏽的螺絲潤了油,卡殼的鏈條回了道,一切都運轉如飛了。人們遞給她衣服、圍巾,塞給她蔬菜,允許她賒帳,熱情異常,甚至有點諂媚討好的意味,以期彌補以往對其犯下的過錯。瑪蓮娜與小鎮上的人們一樣受寵若驚,忘了曾經的傷害。相逢一笑泯恩仇,如果早一點微笑,又何來仇恨呢?
少年也已長大,不再為無法擁有一條象徵成人的長褲而耿耿於懷,也不再為女人神魂顛倒夜不能寐,但他仍保留著少年的柔軟心腸,保有對一個女人的真誠信任。看見她,依然情不自禁遠遠跟隨,即便她已認不出。
影片最終,瑪蓮娜走到丈夫身旁,依偎著一起向前走。我不喜歡這個結尾。瑪蓮娜丈夫的出現已屬突兀,太像電影。連同二戰這個宏大背景也嫌多餘。個人總覺瑪蓮娜攙扶著丈夫的形象,如此軟弱淒涼,彷彿沒有一個男性符號作為依附,女性就無法存活。中國漢樂府裡美麗出眾的秦羅敷,似乎也難脫依附男性符號的俗套。長官瞄上她,秦同學也只能以虛構官位更高的未婚夫來婉拒。一男一女之間的智慧較量轉變為兩個男人之間的權勢之爭。說到底,女性再聰明再獨立,最終還得依附男性才得生存,這何其悲哀。我寧願命運對瑪蓮娜更加殘酷:沒有丈夫的歸來,亦沒有戰爭的攪擾,青天白日,一個無名女子,因色相、個性遭遇未有名目的圍困,她將如何突圍,又如何與人群達成和解?

只是我能肯定,無論世事如何繁雜,總有愛意永存。她終將遇到一個純然為愛的陌生人,演繹一段甚至連她自己都不甚明了的Romance。
2009/07/28晚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