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異度空間--Inner Senses

异度空间/Yeedohunggaan/InnerSenses

6.2 / 1,912人    100分鐘

導演: 羅志良
編劇: 爾冬陞
演員: 張國榮 林嘉欣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Roxanne

2009-08-29 13:07:52

真實的幻覺,抑或扭曲的空間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自從大一開始,就從沒看過恐怖片。第一次離開家門,去到不同的城市,跟不同的人一起生活,本身已經充滿了很強的不確定和不安全感,所以更加不敢碰觸恐怖片,害怕晚上一個人睡覺胡思亂想的時候,沒有人再給我安慰。

到了大三,這種不安全感似乎已經早已消逝變淡,甚至了無痕跡。或許因為習慣,或許因為麻木,但是仍舊不敢碰觸恐怖片,直到這節課,全班同學一起觀看「異度空間」,雖然仍舊感到緊張,但卻很興奮,完全沒有逃離現場的衝動,全情投入地欣賞了這部影片。

和我想像的完全不同。這並不是一部恐怖片,而是一部心理懸疑電影。雖然一些靈異的情節和畫面仍會把我嚇得驚跳,但毫無疑問,電影只是通過這些靈異碎片,陳述著一個又一個非靈異的結論,在緊張的氛圍和不動聲色的演繹下貫穿始終。

影片的情節我想多加贅述,比較喜歡《異度空間》的上半部,也就是心理醫生與病人互動的場景。一度對心理醫生這份職業非常感興趣,因為在朋友間我也經常扮演傾聽者與開導者的角色,可是也非常明白,自己是個過於感性的人,常常會因為一部小說或是電影而情緒波動。要知道,心理醫生要聆聽和發掘出的故事往往比編出來的,更灰暗,更容易讓內心受到動搖,因為那正是一般人的內心都難以承受,不願觸及的心酸過往。

大都市繁華如常,人來人往,時光的車輪按部就班地前進。可是,暗藏在每個人心底的寂寞與絕望,總在無聲無息地在咬噬每一個敏感的心靈。所以在現實中,每一個似乎堅強的人往往有可能是內心最脆弱的。在他們的潛意識裡,把這一面在自己的介面中隱藏了。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痛楚,這些痛楚可能來自一份刻骨的感情、一次道德的缺失、或者一段病痛與災難。當這些痛楚成為一個痛徹心扉但又無法挽回的心結的時候,我們對之無能為力,只可無所適從,長此以往在心中就會築起一層隔膜,與過去的自己分割開來,情感上幻化為兩個自己。

一位自幼因為家庭破裂而變得掌控欲極強的女孩,其男友因為無法忍受,終於和她分手。她也因此崩潰產生幻覺,頻頻「見鬼」。我覺得,片中的鬼是一個幻象,或者說是一個像徵的意象。在現實中,有可能像徵的是埋藏在記憶中的某件東西、某處場景、或者某一個人,我們不敢去面對、要去逃避的,然而沒能真正從根本解決內心的問題。

事實上,人們往往安慰遭遇不幸和挫折的人也總會說:「沒有關係,它總會過去的,時間長了你就忘了。」 「時間可以治癒一切。」 然而,真相是,時間無法磨滅那些深切的傷口,如果你不去治療它,它只會往心裡走得更深,或許能夠這樣逃避一世,但機率更大的是,在未來的某個時間終於爆發出來。正像Law醫師本身的經歷,醫者不自醫,逃避根本無法釋然,而所逃避、恐懼、厭惡的東西,終究只會把他抓得更緊。 
故事中的Law醫師有一段話我印象很深刻,他認為醫生沒有必要去讓病人喚醒自己的記憶,那對治療本身是沒有意義的。雖然這個理論並不是從心理醫生的專業知識角度提出的,而是他從自己的內心出發,為自己逃避他的前女友死亡的記憶而找尋的藉口。可是,這句話也說出了我心底的困惑,何苦讓已經承受了傷害的人再一次地面對自己的痛苦呢?

雖然我這個非專業人士,也明白「以毒攻毒」的方法,往往都能產生非常好的成效。接納才能放得下。剝開傷口時總是血淋淋得殘忍,然而只有去找到那個傷口,才能去治療它。只有忍住一時的疼痛,才能換來無限寬廣的未來。這樣才是理智的,正確的,才能在現世繼續開朗地生活下去。堅強地面對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問題,才算是塑造出正常健康的心理。

可是,這樣真的是最好的嗎?像歷史上無數的藝術家如凡高,哲學家如尼採這些所謂的「瘋子」「精神病人」,他們的心是真的失去了理智,還是因為過於純粹追求至極,而達到無法為世俗中的自己所容的程度?

人們總是害怕看自己的,害怕面對真正的自我。因為人們在乎別人的看法,以為自己必須是什麼樣子別人才會喜歡我們,愛我們,進而卻忘了自我。而真正面對自我的人,忠於內心的人,則會被斥為「瘋子」。可是「正常」的人們似乎活得更累,都在為別人活。而表面看來,又往往把自己的需要放在第一位,每個人都好像特別自私,只對自己負責,去滿足別人的想法則少之又少。到底「瘋」的是誰呢?

縱然心理的研究和探索是很有趣,淺嘗輒止即可。可惜現實中的張國榮,沒能作到影片中那樣完美的結果,沉重的一步最終邁了下去。或許,我們所應該學會的,就是把一些消沉,失落,憂鬱的東西擺放在陽光之下。當生命真真切切的經歷了洗禮之後,那昇華的部份,才能湊成完美的人生。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