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誘.惑--Doubt

虐童疑云/诱·惑(台)/圣诉(港)

7.5 / 136,128人    104分鐘

導演: 約翰派屈克史丹力
編劇: 約翰派屈克史丹力
演員: 梅莉史翠普 菲力普西蒙霍夫曼 艾美亞當斯 薇拉戴維絲 Carrie Preston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重度迷茫症病人

2009-08-30 17:51:12

重看《doubt》的碎碎念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電影的開頭,神父在佈道,他描述了這樣的場景:一個孤獨的人,沉溺在自己的絕望中,沒人知道我病了,沒人知道我失去了最好的朋友,沒人知道我做錯了事情;這是一種被隔離的痛苦,像是你站在玻璃窗前,窗外是幸福無憂的人們,窗子裡面只有你孤伶伶的一個人。
這是甘迺迪被刺第二年的美國,二戰後安定下來的美國人成長為世界第一大國,在這種「黃金時代」中,有些不安定的因素在蠢蠢欲動,甘迺迪遇刺代表著舊時美國清教徒的傳統守舊與遵紀守法正在消逝,人們卻沒有找到新的如宗教教義一般萬能的人生哲學。
20世紀60年代初,以披頭士為代表的新一代的革命熱潮風雨欲來,宗教將逐漸失去以往那種一手遮天的控制力,但是在影片發生時,片中的人們當然還沒有感覺到,至少沒有明確的感覺到這種反叛的力量。孩子為了趕去做祭童而拒絕給老人買煙,彌撒日教堂里聚滿了男女老幼,宗教依然在他們心中留有位置,相當重要的位置。
影片的前半部份一直在鋪墊,弗林神父對孩子的寵愛,阿羅伊修斯修女的嚴厲與保守,詹姆斯修女的溫柔與不成熟等。
事情還是發生了,先是詹姆斯修女看到神父將汗衫放到黑人學生唐納德米勒的衣櫃裡,而不是當面交給他,然後是唐納德在跟神父會面之後,帶著酒氣回到了教室。他的「班主任」詹姆斯修女十分擔心,立刻將這件事匯報給了阿羅伊修斯修女,後者立即由此聯想起了當初看到神父和學生們「尋常的舉動」,甚至暗自認定這件事可能是帶有戀童色彩的。那個時期確實在美國接連發生了幾起天主教神父戀童的事件,在當時美國保守的大環境下,這樣的醜聞其影響力是可想而知的。所以,阿羅伊修斯修女的假設並不是空穴來風。
接著,修女和神父的一場惡戰就慢慢拉開了
影片中文譯名是「虐童疑雲」,明顯給人先入為主的偏見,看完之後會糾結於神父到底有沒有和唐納德怎樣,但是其實片子的英文名就是一個簡單的「Doubt」——懷疑。簡單的說,就是阿羅伊修斯修女的懷疑。作為一個女人,她之前有過婚姻,但是丈夫卻在二戰中死去,很明顯,正是失去愛人的痛苦讓她決定侍奉天主。而絕望女人的信仰,大家都知道可以有多虔誠。正是這樣虔誠的修女,先是把神父——自己的上司叫到自己的辦公室旁敲側擊,希望對方自己承認自己的錯誤。在神父承認當時唐納德確實是因為偷喝祭酒而被神父叫到辦公室問詢之後,修女依然不相信他。甚至找到了唐納德的母親來到學校,希望獲得家長的支持。在唐納德母親希望這件事不了了之的時候,修女為了保證唐納德平安升學,居然越權自己去其他教區調查弗林神父的過去。這下終於激怒了神父,兩人在辦公室裡產生了片中最為激烈的一場爭吵。之後,神父終於被修女的執著擊敗,決定申請調職。
在片尾的時候,阿羅伊修斯修女第一次對年輕的詹姆斯修女承認自己為了扳倒神父,居然撒了謊,而這在天主教義中是甚為嚴重的罪過,(《神曲》里講生前撒謊的人要下地獄,並且割掉舌頭作為懲罰)。她終於在詹姆斯修女面前哭出聲來:I have doubts,I have such doubts.(我有懷疑,我也懷疑我是否做錯了)
這是一個完整的女鬥士的形象,她懂得懷疑上司,特別是作為主的使者的上司的危險性,她也知道為之撒謊的代價,而最讓人絕望的是這種懷疑可能是錯的,可能是無望的。她就像是神父在開頭時候說的那個人,她是絕望的,更可怕的是她是孤獨的。
我們可以看到她的惶恐,第一次和神父交鋒,她因為沒有坐到自己辦公桌前的位置而略感失望,並且用了開窗子這個小動作奪回了自己的位置。她為什麼執著於一個位置?因為她惶恐,她的內心在遇到這件事也是沒底的。但是她一個人堅持下來了,即使膽小的詹姆斯修女對她大發脾氣,即使唐納德母親也不肯出面支持阿羅伊修斯修女,她依然堅持下來了。這不正是為了孩子?正如她對神父所說的,我有權涉足教堂之外的事情,只要我覺得我有必要,只要我可以把事情解決,否則我就會下地獄。和弗林神父的寬容教育相比,也許阿羅伊修斯修女的這份愛更加深沉,更加厚重。
另外,我查了一下,阿羅伊修斯修女的英文原文是Aloysius,這是一個常見的德國男士用名,而他的原意是famous warrior,即著名的鬥士。我想這個設計決不是編劇隨便製造的。
本片改自同名百老匯舞台劇,後者自上演以來連演500多場,榮獲一系列大獎。我想其意義決不僅止於一次宗教的醜聞,而是關於阿羅伊修斯修女的掙扎,一邊是由神父(我說的是神父的身份而不是神父個人開明的思想傾向)代表的自己的信仰與對宗教的信任,一邊是自己與生俱來的觀察力與良知。是依據自己的常識與傳統觀念?還是依照自己的觀察與內心的呼喚?幾十年來,美國經歷了不斷地進步與經歷創傷,世界已然變了模樣:冷戰結束,稱霸世界的美國面對的是全世界的依賴與仇恨,在傳統逐漸淪喪,新的傳統依然沒有建立的時候,到底如何來面對這樣的變化?這樣的問題無時不刻在叩問著每個美國人的心,而這正是《Doubt》所嘗試闡述的。

回到神父到底有沒有和唐納德有越軌行為,我覺得編劇還是偏向於有這樣的事情。雖然他(她)只是把這個事件作為導火索,並且在設計上採取了模糊處理的方法,同時也給人留下了很大的遐想空間。
神父在教男生打籃球的一場戲中,特別的給男生看了自己的指甲,他說我喜歡把自己的指甲留長一點,但是一定要保持乾淨。這就暗合了他雖然有違背傳統的傾向,但是行為依然受到傳統的制約。
很微妙的是,在詹姆斯修女跟神父對峙的一場戲中,修女問神父,那到底是不是真的,神父說,什麼是不是真的.修女說,你知道我問的是什麼.神父說:
no.神父的話不僅含糊其辭,而且這裡用了歪斜的攝影角度,造成一種相當不安的氣氛,我想這不僅僅說的是詹姆斯內心的不安(她從頭到尾都不安),應該更再說明了神父心中的不安.他自知自己的話裡故意留有邏輯漏洞,這樣故意為之的原因只有他自己知道。
而在神父和阿羅伊修斯修女的最後一次對峙中,神父問修女,你做過錯事嗎?做過,修女說,我懺悔過了。神父說,無論我做過什麼,我也懺悔過了。很明顯,這是一種妥協,甚至可以看做是承認了自己的行為。當然,這不是電影的最終中心,所以也只是適可而止。



其它:
片首的時候,給一面鏡子來了特寫,這面鏡子剛好反射到了神父的講壇。之後這種方法被修女用在教師中,以監視學生的行為。前後呼應,是否一開始就暗示著即使是代表著宗教的神父也和上課不老實的中學生一樣?
meryl streep果然是老戲骨了,短暫寒暄之後迅速的收斂笑容,和神父的對峙時候的沉著與激動,面對唐納德母親的麻木時候的震驚與束手無策,一場場都表現的相當到位。
Philip seymour hoffman一直都是讓人厭惡的演技派,明明長的像個白血病人,還整天跟帥哥搭戲,還專愛挑變態的角色演。幾場和meryl的對手戲真是太過癮了,翻來覆去看了好多遍。
amy adam演出了小修女詹姆斯,也算可圈可點。
雖說片中好多小演員都長的很養眼,但是我最喜歡的還是胖嘟嘟的康羅伊,抿起嘴的樣子讓人想要捏一下,特別是他應和著阿羅伊修斯修女「go,go,go」的節拍,撅著小屁股跑回教室的樣子,真是萌死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