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Departures

入殓师/礼仪师之奏鸣曲(港)/礼仪师(台)

8 / 55,616人    130分鐘

導演: 瀧田洋二郎
演員: 本木雅弘 廣末涼子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黑山童姥

2009-08-30 21:29:23

最後的妝容


        生不由己,死亦不由己。死後一切皆空,這是對死了的人來說。死亡是一件很可怕又極為莊重的事情。人分身體和靈魂兩部份。所謂正常意義的死亡通常指身體的滅亡,至於靈魂是否隨之而亡,這是困擾人類的另一重大問題。人死了,總不能把身體如垃圾般隨便丟棄,或土葬或火葬或水葬或天葬……。你能想像滿地儘是腐爛的屍體無人拾掇嗎?於心何忍!不管怎麼葬,喪葬的意義就在於:在憑弔死者過程中讓死者得到安寧,讓其靈魂就此解脫。當然,這是我們活著的人的想法。
    對死人死後所做的一切到底意義何在?斯人已逝。還有活著的人,尤其那些與死人有著千絲萬縷關係的人,總不免在那人死後的幾天、幾月、幾年或者某日想起死去人之種種,然後感慨一番、唏噓一番。往事不可追,我們總是在不斷面對別人的死亡中等待著最後面對自己死亡的機會。
    人死了,容不得親朋戚友們長時間耽擱於慟哭與傷心,就要準備著死者的身後事。死者為大,葬禮總要辦得風風光光,難道如此才能證明此屍曾不枉到人世走一遭。無論生前貧富榮辱,死了,總希望一切歸於平靜,所有愛恨情仇,煙消雲散。塵歸塵,土歸土,不知道臨死之前,多少人能體會到:「那一刻,我便真是赤裸裸地,如同我生的那一刻。」
    古人對死看得很重。針對活人與死者的身份,制訂了繁雜無比的喪葬之禮。穿什麼樣的喪服,怎樣哭,吃什麼樣的食物,居住怎樣的臥室,叩怎樣的禮,一條條給你列著,服錯了,那可是對死者的大不敬。這裡不詳述,可參考《禮記》,如果你有耐心讀下去的話。
    對死人來說,死了第一被別人搗鼓的事就是清潔肉身。把你打扮得好看些,讓你被他人最後再觀賞瞻仰一次,這是你的最後美麗謝幕。至於你對此是否有知覺,已無關重要了,我們會假設你知道的。因為我們知道,沒有人願意以最醜陋不堪的面目示人。有需求就有市場!於是,入殮師在三百六十五行中佔了一席之位。

    「帶你踏上最後的旅程」,影片《入殮師》的基調是溫暖的。裡面每一位死者安詳地躺著,雙眼、嘴巴緊閉,沒有呼吸,沒有表情。抹試、換衣、上妝,在入殮師手上,入殮成了一門藝術。洗淨生前的苦痛、塵緣,乾乾淨淨地前往另外一個未知世界。
    同樣是和屍體處理方式內容有關,想起03年香港黃精甫拍的《福伯》。當慣TVB配角的戲骨廖啟智憑這部片子獲當年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提名。「福伯」,殮房法醫官聽差的俗語代號,就是當法醫的助手,在殮房解剖死屍。片子很恐怖,冷冷的殮房,腐臭的屍體,散發窒息的惡臭,教人忍不住對生活徹底絕望。

    《入殮師》里,大悟親自給當年拋棄自己的父親上妝;《福伯》里,智叔親自給被自己的正義害死的兒子解剖。前者得到昇華,我們說那是人性;後者墮入地獄,我們說那是生活。
    生無可戀,死亦無哀。如果某日,肉身裸露在冰冷的手術台上,靈魂看著白袍子們操著刀子,熟練地劃著名劃著名,就這樣劃著名,也是挺有趣的呵。連妝都省了!
    反正,我是沒那化妝習慣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