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咖啡與菸 Coffee and Cigarettes

咖啡与香烟/咖啡和香烟/咖啡与香烟

7 / 67,519人    95分鐘

導演: 吉姆賈木許
編劇: 吉姆賈木許
演員: 羅貝托貝里尼 Joie Lee Cinque Lee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deus

2009-09-03 06:33:16

華麗的空白派對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吉姆.賈木許作品第九號之《咖啡與香菸》

請允許我先設計一段對白:

A:「啊,你好,你一定是有事情找我,對不對?」
B:「嗯,可能...也許是這樣吧。」
A:「是什麼事?啊,先不要著急告訴我。容我猜猜。啊,是不是這件事?」
B:「好像...是吧。等等,等等,好像不是。」
A:「那就是那件事情!這次準沒錯!是不是,嗯?」
B:「好像,好像還不是。」
A:「這也不是,那也不是,那到底是什麼事呢?總不該是沒有事吧?」
B:「好像就是沒有事。」
A:「啊,主啊,我是如此的機智啊,只用了三次,三次,就把這個傢伙不可告人的秘密拆穿了。原來他真的是因為『沒有事』才來找的我。讓我們一起為這偉大的『沒有事』的時刻而慶祝吧。」
B:「是的,是的,慶祝,慶祝,沒有事,沒有事。」

倘若這樣近乎於白痴夢囈式的對白出現在某位作家某部小說的某張書頁里,不消多說,除了發出無法測量分貝計數的大笑聲,或者乾脆俐落的把書就此分屍成七零八落的慘象後丟在積滿灰塵的角落,沒有什麼再合適的方式能夠更暢快的釋放出那種被愚弄後產生的惡氣了。可不信邪的賈木許恰恰似乎打心眼兒里就想看到螢幕下的觀者們出離憤怒的景像。於是,這個在嘲笑自我智商的同時羞辱著觀眾的智商,這個喜歡自嘲,被嘲,同時還不忘嘲他的尖酸的諷刺者就這樣裁出了一件「皇帝的新裝」。這就是《咖啡與香菸》,一部甚至無法被羅伯特.麥基經典的「三角情節理論」所包容的無情節鬧劇電影。

我一直隱隱的覺得這部電影理應擁有一個更為貼切的稱呼--「賈木許和他的朋友們的空白派對」。這的確是一場罕有的狂歡,所有與賈木許的作品存在交集的男人,女人,黑人,白人,美國人,非美國人,無論是歸屬於賈木許的過去,現在,還是即將成為他的未來的人,都被莫名其妙的捲入了這個黑白漩渦當中。操著一口標準蹩腳義大利腔英語,有些謝頂的腦袋上頭髮迎風飛舞的羅伯托.貝尼尼,「狼外婆」Iggy Pop與操著破鑼嗓子的DJ湯姆.維茨,不知疲倦的尋找舊日所愛的老頭比爾.穆雷,永遠的小變態史蒂夫.布希密,《幽靈狗》的音樂操刀人RZA和MZA,甚至拉來了陌生的「女王」凱特.布蘭切特。如果不是那個永遠默默無聞卻又異常努力「賣笑」的約翰.盧瑞和曾經的苦命鴛鴦強尼.德普,薇諾娜.賴德的缺席,這部電影完全可以又名「賈木許全明星大亂鬥」。

我想把嘴巴儘量張得大一些,把我臉上的這種難得露出的瞠目結舌的驚恐表情維持得更長久一些,絕對不是因為在這炫目的陣容下演繹的十一個故事。我不願自欺欺人的告訴自己說這些故事中的某些有多麼好玩,把我逗弄得不知所措,前仰後合。如果看著這些無聊至極的小品還能讓我的臉上擠出幾絲近乎乾枯的微笑,這只能說明我變成了被賈木許的陰謀欺騙的倒霉蛋。因為這實在談不上是一部好玩的電影,即便是和賈木許自己的過往比起來,也顯得是那麼無趣。

可曾有人尚且記得賈木許學生時代的處女作,1980年貌不驚人的《漫長佳期》,那部用令人發狂的近乎凝固的七十分鐘講述一個空虛的年輕人帕克在一天裡瑣碎的無聊經歷的電影?二十年後,當此時的賈木許不再是彼時默默無聞的電影青年,他深知自己已經有了足夠多的資本,也的確應該向過去的自我深深的鞠上一躬,半是為了自己,半是為了他的「風格電影」。是的,《咖啡與香菸》就是這樣一次完全的自我致敬。不過並不像麥可.哈內克那樣赤裸裸。當年拼了命才總算勉強講圓了的故事被輕而易舉的打成了碎片,默默無聞的無名小卒被置換成了大腕明星,彩色膠片的顏色被抽離...僅次而已,最關鍵的是,我依然可以嗅得到咖啡式的苦澀與香菸般的辛辣。

人並不是這部電影的真正主角,如果片名一樣,咖啡與香菸才是,要不然賈木許也不會挖空心思費勁周章的把它們拍攝上足足十一個來回。不過比起咖啡或者香菸本身,電影更值得被記憶的反倒是一副由它們構建的畫面。這個畫面甚至代表了這部電影的一切。還記得吧,每一個小故事裡,賈木許都不厭其煩的反覆用頂角機位近景俯拍,每隔幾分鐘就來上那麼一次,儘管鏡頭裡呈現出的世界姿態千奇百怪,每次閃現的無外乎總是這麼些東西--好像西洋棋棋盤一樣的深淺色方格交錯的背景(最絕的算是《COUSINS》那部短片,竟然用女人小腿上穿著的漁網紋絲襪來代替),淺色的托盤,咖啡杯與深色的咖啡,淺色的香菸與深色的煙盒,所有的一切都懶散的倒臥在鏡頭中,隨意卻又別有意味。倘若這是一個彩色的世界,這種安排只會被人在瞬間所遺忘,但是在黑白膠片的呈現下,黑與白的對立,共生,甚至漸變,卻產生了奇效。

賈木許喜歡黑白。也許黑與白構成的世界少了許多不必要的誇張與修飾,顯得更加純粹,也更加露骨吧。黑白的影像里,黑色的咖啡在白色的茶杯中蕩漾,黑色的菸葉被白色的菸葉所包裹,偌大的方桌上,只有黑與白單調的交錯。人生本就應該是黑白的,靜默的,陌生的,無趣的,只是人們不願意承認,才異想天開的憑空加了許多不必要的顏色來塗裝,弄得那麼不倫不類。可是這偽裝的秘密又是不能被拆穿的,畢竟它關乎到每個人生存的意義與價值。說到底,再偉大再優秀再經典的電影或小說,它們都可以被簡短的幾個字概括。換句話說,它們的故事其實都是蒼白無力的。藝術家們所創作的一切,鏡頭,音樂,剪輯,語言,對白,描寫,都是為了盡力遮蔽這個質樸而又極具毀滅性的真理。可是,說到最後,藝術的外衣剝至盡頭,尚能露出裡面蒼白的身軀供人觀瞻,雖然不堪一睹。可是真實的生活呢?殘酷的真相就是--扒到最後,人們發現儘是一場虛空,原來一無所有。就像賈木許的這部不值得推敲,也不忍推敲的《咖啡與香菸》,倘若人們真的興緻勃勃的去揣摩每個小故事每個角色嘴裡說出的那些即興台詞,最終只能讓自己失望而歸,因為它們存在最大的意義就在於它們的無意義,它們用它們的無意義填補了人們需要填補的空虛,讓自己不至於過早的接觸到生命的真相。寧可無休止的把廢話說到生命的盡頭,也千萬不要出現片刻的冷場。否則,就是電影裡時常出現的那一張張面孔,面面相覷,最後啞口無言。

在他的電影裡,賈木許似乎從來就沒有終結過對於美國的揶揄。從歷史到現實,美國的一切方面似乎都已經被他冷嘲熱諷的罵了個遍。而《咖啡與香菸》的這種短片組合的形式,更是讓他有了充分的施展空間。在每一個故事裡,他都不忘像抖包袱似的抖出一個有關美國社會的關鍵詞來嘲弄一番。第一個交由羅伯托.貝尼尼演出的故事不可避免的還是那個賈木許萬年的心結--外鄉人,「你要離開美國嗎?」當一個美國人對著一個義大利人說出這樣的話的時候,不知那些身處美國的陌生人們會做何感想。第二個故事則調侃了貓王和他的「弟弟」,這個曾經的美國文化標誌人物在「黑鬼」雙胞胎的眼中卻成了被嘲諷的對象。第三個故事,兩個菸鬼在咖啡館裡相遇,互相為了彼此戒菸的成功而吸菸慶祝,香菸又成了犧牲品。第四個故事則更像是對那些嗜食如命的肥胖的美國人的展示。第五個故事,美麗的女郎最愛讀的,居然是印滿了槍枝圖片的畫報,暴力的美國躍然紙上。第六個故事裡反覆滾動的兩隻色子又告訴人們對付空虛,賭博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第七個故事,原本親密無間的堂姐妹因為身份的差異暗暗較勁,對於偶像的盲目崇拜也無法逃脫賈木許的關注。第八個故事,有關特斯拉線圈的講解,讓科技大國美國顏面盡失。第九個故事則是賈木許的老本行,對於電影行業本身的戲謔。從薩姆.門德斯到斯派克.李,兩個圈內人士莫名其妙的攀親故事讓人略微的體味到那個賈木許一直不屑一顧的好萊塢世界的世態炎涼。第十個故事,毒品這一頑疾終於被遲遲的擺上檯面。而作為尾聲,第十一個故事,主角又變成了同樣讓人瘋狂的酒精。

其實,無論是咖啡,抑或是香菸,都在永遠的扮演著在謊言裡支撐無助的人的角色,而這部由咖啡與香菸貫穿始終的電影是不是也是一個天大的謊言?在螢幕上歌舞昇平與螢幕下的嘻哈大作背後,或許,留下的只有一地雞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