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史崔特先生的故事--The Straight Story

史崔特先生的故事/斯特雷德的故事/路直路弯

8 / 98,049人    112分鐘

導演: 大衛‧林區
編劇: John Roach (Ⅱ) Mary Sweeney
演員: Richard Farnsworth 西西史派克 Everett McGill John Farley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の麻狐

2009-09-09 03:55:07

溫情的公路戲——《史崔特先生的故事》


       風格是一個人的特徵,做出與自身風格相異的事情,好的話我們稱之為突破,不好的話,我們稱之為江郎才盡。最近一連看了幾部大衛林奇的電影,發現這部《史崔特先生的故事》是一個異類,一個突破的異類。

    電影講述的是一位名叫Laurens的老人開著自己66年的剪草車遠赴數十里看望中風弟弟的故事。整部電影一甩公路片另人精神緊繃的模式,慢條斯理成為貫穿電影的情緒。這種慢的敘述手法對導演所要展現的深層意義場頗為適合。

    影片一開始(除開場的空鏡頭)便用了一個長鏡頭從高位俯視逐漸貼近的方法描述了主角的家。緩緩移動的鏡頭奠定了整部電影的節奏。

    騎著綠色迷你66年剪草車的Laurens在旅程中慢慢地開著。鏡頭平行地跟隨著剪草車,接著漸漸提升、旋轉、下搖,俯視著稻黃色的麥田面、灰黑色的公路線、墨綠色的主角點,中間時而穿插著麥田與收割場景的空鏡頭,配以吉他與中提琴演奏的鄉村藍調——《Laurens Walking》。緩慢的基調給予觀眾對Laurens途中的所見所聞充分的思考與品味,無論是離家出走的女孩、開車撞鹿的女人、經歷二戰的老人、伸出援手的陌生人還是經常爭吵的雙胞胎。其中蘊涵的故事都是留白的想像。

    影片中的轉場運用非常純正。總體上利用了淡入、淡出與疊印的手法,再次契合了慢條斯理的情緒與節奏。

    另一個有特色的地方是影片部份對話採用了第三者試點遠觀的固定拍攝鏡頭,這種手法效仿了東方人,如楊德昌、賈章柯、北野武。不同的是,影片連對話聲音都可以調低,以營造距離感,現場感實足,基調也更為放慢,幾乎靜止。

    最後,影片中還有這一些獨特的,與影片基調「唱反調」的地方。如目睹汽車撞鹿的那一刻,鏡頭跟隨汽車喇叭的轟鳴來個「三級跳」——中景、近景、特寫。以表現Laurens目睹那一幕時的心靈的震懾。再如,當Laurens開車下坡時卻不能制動時的情景,鏡頭集中表現了無重心的、快速移動的、搖晃的第一視點,準確的把握了Laurens的驚慌失措。

    觀看這樣一部「慢的發慌」的電影,必需有一定耐心,並不是所有人多能接受這樣的「磨蹭」。但這的確是一部檢驗人心智的影片,同時,也表達了真摯的、固執的、溫情的老人。

PS:影片中關於Rose在夜晚獨自伏看窗外,接著窗外出現的場景——藍色小球進入視線,一小男孩進入視線並撿起小球離開——開初另我坡為不解。直到Laurens與出走少女敘說時道出了Rose因智商問題被州政府剝奪了撫養兒子的權利,這才解開了這個鏡頭的疑惑。藍色是憂鬱的,也是大衛的最愛,它代表著Rose的無奈與失落,而小孩則代表著Rose對自己兒子的渴望與思念。整個場景原來只是Rose的幻覺!大衛還是脫不了自己的習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