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Mitch Albom's The Five People You Meet

在天堂遇见的五个人/在天堂遇见的五个人

7.4 / 5,355人    180分鐘 (including commercials) | Finland:160分鐘 (2 parts) | 150分鐘 (DVD)

導演: 洛伊克拉瑪
編劇: 米奇艾爾邦
演員: 強沃特 艾倫鮑絲汀 傑夫丹尼爾 麥克英普雷歐里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eyofoaix

2009-09-16 05:57:10

娓娓道來的溫暖和啟發


這是一個叫艾迪的人的故事。在故事的開頭,他死了

電影以三條線索講述艾迪的故事。艾迪到底是怎樣一個人,有過怎樣的生活呢?

首先是艾迪在往生的世界。他遇到5個人,每個人告訴他一件事情,跟他有密切關係但是他不知道的事情。於是艾迪明白了他在世上83年都未能明白的道理,他就此重新並且更深刻的了解人生和自己

其次是艾迪死後的現實世界。他的年輕同事(也可以說是徒弟)去艾迪的家,參加艾迪的葬禮,回憶艾迪

第三是倒敘艾迪年輕時的歲月。他的夢想,他的鬱悶。他和父親的緊張甚至仇恨的關係。他殘疾的腿給他帶來的打擊。以及,他人生的最愛,外表和內心同樣美麗的妻子

艾迪認為他的一生沒有意義,一事無成。而且他還有不堪回首,令他噩夢了幾十年的過去和心結。人生的畫卷徐徐展開之後,我們和艾迪都看到,他的存在其實是多麼的重要,多麼的美好

有太多事情,我們以為我們知道,我們了解。但其實,背後有那樣的意外,又那樣的真實。如果我們能那麼幸運看到真相,會釋然很多。那釋然,未必來的輕鬆。直面自己的罪過和仇恨,是跨出自建的牢籠,前往原諒和愛的第一步,很痛苦的第一步,很必須的第一步

這部片的DVD殼子上說,有超凡的撫慰人心的力量。我想,很大程度上,是電影對「天堂」的詮釋和展示。故事裡,每個人選擇自己的天堂的樣子,反應了生前的某種特殊情感。很多時候,是負面的情感,譬如懊悔和傷害。所以天堂,是對負面情感的慰即和糾正

接受自己比拒絕自己要困難。雖然這困難可以拿來很大的獎勵,多數人還是不願意經歷。那麼就一起希望,真的會在天堂里遇到5個人,在他們的幫助下看清自己,並且「放下」吧

片頭艾迪剛到達往生世界的時候,他的腿是好的,他的心是輕的。他像個孩子一樣到處跑呀跳,非常的快活。那一段給我印象很深。我們都渴望變成孩童,因為那時候一切都還沒有開始

引用一句台詞:

In heaven, there is no judgment, but rather an opportunity to examine our lives-who we touched, the choices we made, and the consequences of those choices.

在天堂里,沒有宣判,有的只是檢驗我們的生活的機會——我們觸及了誰,我們做的選擇,以及那些選擇導致的結果

=======引申發散的分割線=======

最近思考了很多死亡的問題

小學一年級,老師問全班,你最怕什麼。別的小朋友說怕獅子,怕考不好,怕爸爸。我說怕死。很簡潔很自然。老師估計很雷,不記得她說什麼了。我後來一直想起這件事情,感嘆一下我從小就熠熠生輝

後來不那麼怕了。有時候覺得很期待。現在完全不怕,也不期待了

但是人的天性都是怕死的,或者說不願意死。於是人相信轉世,或者相信天堂,希望能以某種形式延續自己的生命。到底,是人原始的求生慾望——並不單是求「生存」,而且是求「生活」

另一個促使人想往死後生活的因素,是對親愛之人的留戀。希望死後還能在一起,或者以其他形式再相遇。於是會說「來世你(我)投胎做我(你)的xx」。這樣的人,內心也還是充滿了希望和對「生活」的「求」

求生慾望最弱的人,不是自殺者。很多自殺的人其實還有希望,希望死後目前的一切就結束了,希望可以重新來過。這些想法裡,還是有對生活的渴望,只是渴望的是和自殺時經歷的完全不同的生活。最可憐的,是完全不想再生活,並且又不相信死後「一切就結束了」,而是開始一段無休止的循環(轉世)或永恆(天堂或地獄)。這樣的無休止,才最絕望。譬如有人說,來世不想再做人,便是對這樣的灰心的無力的映射
評論